为了更好地推进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地向前发展,根据“上海市第三次老年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要求,在上海建立包括理论研究、政策研究、课程开发、师资培训、信息管理、国际交流等功能的10个中心,共同组成全市老年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经过半年多的准备,上海市教委于5月25日举行了首批老年教育七个“中心”的授牌仪式。
授牌仪式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目前挂牌成立的七个“中心”是:老年学校素质教育指导中心、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老年教育师资培训中心、老年艺术教育指导中心、老年教育学习成果展示中心、老年远程学习指导中心和老年教育教材研发中心。由“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牵头,分别由上海老年大学、上海老干部大学、上海老龄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上海市老年教育协会、上海远程教育集团等承担。
经历半年多的慎重酝酿和充分准备,“中心”的成立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召开会议公布申报方案后,很多承办单位提出申请意向报告;由教育、民政、老年教育协会等组成评审小组,对申请报告逐一进行了审议,最后将评审意见报经市教委领导批准,确定了现在这七个“中心”。七个“中心”的办公场所就设在承办单位,开办经费由市教委一次性提供,其运行经费及项目经费主要由承办单位负责筹措。
在授牌仪式上,市教委副主任袁雯说,上海老年教育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逐步形成体系,布局已相对完善。建设“老年教育支持服务体系”,是为老年教育提供发展的动力。在申办十个“中心”的过程中,有十六个单位申请承办,最后选择了七个单位,说明很有竞争力。这项工作在全国是首创,做好了就有示范作用,希望把这个品牌做好。
其次,要明确“老年教育支持服务体系”是支持服务什么?不是自娱自乐,关起门来自我研究,而是要把握好“规范”和“满足需求”之间的关系。老年教育不能要求像普教那样,“规范”和“提升”并不是老年教育的全部,快乐才是老年教育的第一原则。老年人是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幸福,就近、方便是老年教育必须采取的重要措施。要把握好老年教育的这些特点,不要把学校规范教育这一套简单搬过来,两者之间的评价体系是不一样的。希望各个“中心”要研究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研究老年人参与学习的目的与特点,在创新中得到发展。
第三,把“中心”办成开放式的机构。老年教育机构本身力量不足,因此各“中心”要相互支持,把各方面人才都聚集起来。不完全是专家式的,而是互动式的,为低龄老人包括志愿者队伍构筑老年教育的平台,让“中心”成为他们发挥作用的又一个场所,成为老年教育的助推器,为后来者树立榜样。
揭牌仪式上,“老年学校素质教育指导中心”等七个“中心”的领导先后发言,汇报了各自的建设方案和2012年度工作计划。市教委副主任袁雯、上海老年大学校长郑令德分别为七个“中心”授牌和授印。
附:七个“中心”的建设方案(摘要):
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指导中心
(由上海市老干部大学承办)
目标:通过推进老年学校素质教育,使老年学校成为老年学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服务社会的辐射基地和老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
主要任务: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实施纲要,在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方面指导老年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对老年学校素质教育示范校实施评估,总结推广实践成果。
机构功能:起草《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纲要》及其实施方案,提出有关老年学员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指导上海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各项工作任务的开展落实。具体是发挥以下三项功能:
1、研究功能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掌握全市老年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现状,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课题,开展研究,努力探索老年学员素质教育的规律,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和指导性。同时与对外老年教育机构加强交流合作。
2、培训功能
对全市各老年学校的领导、办学干部开展教育研讨和培训,提高对开展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管理能力,并有计划地对相关课程(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的师资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推进功能
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总结部署有关工作。协助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召开老年学校素质教育成果推进会,表彰先进集体(学校、班级)、先进个人(工作者、学员)。支持全市老年学校组织有关学员、学习团队开展学习活动,鼓励各老年学校间共享老年素质教育的实践经验和教育资源,不断推进本市老年学员素质教育的发展,让老年学员在服务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上海市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
(由上海老年大学承办)
上海老年大学是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批准的八个全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基地之一。“中心”将深入老年教育实践,揭示老年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特征,发挥服务、统筹、辐射和创新功能,全面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上海市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工作,促进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1、形成一个上海市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的领导组织体系。
各区、县相应成立科研小组。“中心”定期召开会议,明确科研任务。
积极参加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学术委员组织的学术研讨会,并承接其下达的课题。现已先后完成了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下达的课《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与建设学习型城市研究》,参与编写了《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一书中的三个章节。
2、组建一支老年教育理论研究队伍。研究队伍由专职(“中心”研究室6人)、兼职(聘请专家、学者25人)和老年教育科研积极分子(各区县和高校老年大学通讯员30人)组成。
3、确立一批老年教育科研课题。每年由“中心”下达《课题指南》。课题分核心课题(由“中心”牵头,组织专业人员研究)、重点课题(由各单位参照《课题指南》,确定研究方向,申报获准后实施)、一般课题(由各单位参照《课题指南》自行组织开展)。组织专家、学者对征集的课题进行评审,并选择若干篇优秀论文汇编成《上海老年教育论文选》。
4、办好一份学术性理论刊物。提高《上海老年教育研究》杂志的办刊质量和水平,使其成为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交流平台。
5、出版一批有学术价值和较高水准的老年教育理论专著。遵循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定期汇编优秀校本课题集。目前全市各级老年大学(学校)结合教育实践,在研究课题上呈现出理念新、领域宽、题材广等特点,如关于 “示范校评选”、“规范化建设”、“素质教育”、“学制和学分银行的设置”、“教学评估”、“教育形式研究”、以及“远程老年教育”、“老年教育重心下移”、“老年教育共享社会资源”、“高校在老年教育中的作用”等。其中,有的论文在全国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上获奖,有的被评为上海老年教育优秀论文。
6、组织学术专题研讨会,交流学术研究动态,展示理论研究成果。
7、建立“中心”的三个研究基地和五个实验基地
目前,已经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大学商定,成立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基地,合作进行课题研究。与此同时,在普陀、黄浦、长宁、闵行、奉贤五个区老年大学成立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实验基地,采取单独或联合的方式,研究、探讨某一课题,推动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上海市老年教育师资培训中心
(由上海师范大学承办)
充分发挥上海师范大学在师资、学科等方面的优势,整合运用全市优质老年教育资源,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促使老年教育办学干部在办学理念、教学规律、规范办学等方面更具自觉性和科学性,从而全面提高上海老年教育的办学水平。
定位与功能:坚持六字方针:服务、培训、提升。
1、“服务”:即以服务老年大学、社区学校为落脚点,让各个层次的老年学校在师资培训中有所得益;以老年朋友“老有所学”的需要为出发点,按教育需求进行培训,推进老年教育发展。
2、“培训”:即首先要对从事老年教育的办学干部进行培训。其次是对从事老年教育的各类教师进行培训,建立“师资库”。根据老年大学、社区学校的要求,开设所需科目的师资培训班,从老年教育的一般理论、老年朋友的心理特点、老年教育的教学艺术等方面,通过授课、交流、公开课等形式,提高上海老年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3、“提升”:即提升老年教育办学干部的能力素质、管理水平,特别要加强各级老年大学校长之间的联系、沟通、交流。同时定期对老年大学的教务员、档案管理员、统计员等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准。提升老年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专业素质,提高教学艺术,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通过老年大学、社区学校的名师传承,特色课程、精品课程的经验推广等,建设起一支能代表上海老年教育水平的师资队伍。
通过召开专家咨询会、部分市、区老年大学校长咨询会和市、区老年大学名师、优秀教师座谈会等,听取意见,制订规划。精心办好三个班,即市、区老年大学校长研修班;区、县老年教育小组办公室主任研修班和市、区老年大学教务办公室主任(教务员)、档案管理员、统计员等岗位培训班。
上海市老年艺术教育指导中心
(由上海老龄大学承办)
“中心”将结合新时期老年艺术教育的特征和老年学员的特点,充分体现老年教育“寓乐于教”和促进和谐社会的目标,以声乐、器乐、戏曲、舞蹈、朗诵、美术、书法、摄影、工艺制作等艺术课程为主,每年以各种老年教育艺术节活动为载体,开展对市级老年大学和各区县老年学校艺术类课程的专项指导,组织展演和竞赛活动;组织专家队伍开展指导与评估;通过宣传推广典型,培训骨干队伍等,力争用五年时间的努力,使老年艺术教育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成立艺术教育指导中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根据管办分离的原则,中心主任由上海老龄大学领导担任,各市级老年大学校长和区县老年教育机构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
(二)成立指导中心专家顾问团
开展对市级老年大学和各区县老年教育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指导、交流,提高艺术类教学课程的管理和业务水平,力争出成绩、创品牌;在各艺术类课程的展演、竞赛活动中,适时邀请相关专家、老师进行评估,评出艺术类课程普修、研修、专修等不同层次,以促进艺术类课程质量的提高,满足广大老年学员日益增长的对艺术修养的需求。
(三)成立指导中心若干专业指导小组
1、舞蹈、时装表演指导组
2、声乐、语言朗诵类指导组
3、器乐类指导组
4、戏曲指导组
5、书法、美术、摄影、工艺制作指导组
6、做好《老年文艺》的编辑、出版、宣传及相关工作,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和发行量,扩大影响力。
(四)成立老年教育艺术节办公室
负责一年一度“上海老年教育艺术节”的筹备、组织工作,充分调动老年学员文艺创作和演出的积极性。鼓励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从市、区、县各老年大学艺术团选调优秀节目,参加老年艺术节的演出,把一年一度的老年艺术节办成高质量、高层次的艺术盛会,充分展示老年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国际大都市老年人的精神风貌。
上海市老年教育学习成果展示中心
(由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上海市老年教育协会承办)
充分发挥“中心”的展示、指导和服务功能,将“中心”建设成为展示上海老年教育学习成果的平台、宣传上海老年教育的窗口为老年教育展示活动服务的研究、指导中心。
主要任务是配合重大活动,举办老年教育学习成果主题展、特色展和精品展等;展示上海老年教育发展史,宣传发展前进中的上海老年教育;组织学习成果征集评选活动,推出一批老年教育高水平艺术作品,宣传一批学有所成的老年学员;不定期选编出版《上海老年教育艺术作品专辑》,推介优秀作品;筹办老年教育学习成果展示研讨会,通过调研,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指导区县、街镇和老年教育机构开展老年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2012年的上海老年教育学习成果展示活动:
一、展示活动:
1、市退休职工大学“璀璨人生 夕阳最红”艺术作品展(1至3月)。
2、宝山区瓷绘展(4至5月)。
3、《上海退休生活》杂志编辑部“老年摄影展”(6月)。
4、上海老年教育艺术作品精品展(9至12月)。
二、组织优秀作品征集评选活动。
在全市老年大学(学校)征集优秀艺术作品:书法、绘画、摄影、手工艺四类作品各100件。由基层学校推荐,各区县办事处筛选,报送“展示中心”组织评审。对优秀作品授予证书,并将其精品入选《上海老年教育艺术作品》专辑,在“展示中心”展出。
三、编印《上海老年教育艺术作品专辑》。全年两期,宣传上海老年教育成果。
四、筹建全市老年教育艺术作品展示网络。收集、发布全市老年教育艺术作品展示场所信息,形成展示网络,方便老年人和市民参观学习。
五、开展本市老年教育学习成果展示状况调研。通过调研,总结先进经验,指导和推进区县、街镇和老年教育机构的老年教育学习成果展示活动。
上海市老年远程学习指导中心
(由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上海远程集团、上海老年大学承办)
根据《上海市老年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要求,以建设“上海市老年远程学习指导中心”为抓手,在现有的远程教育基础上,积极探索以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教学为支撑的老年远程教育,丰富老年人的学习形式,更好地为上海老年教育发展服务。
开展调研。对上海老年远程教育的现状和需求做一次全面调查。调查范围包括市区、郊区、学校、社区,企业、涉老机构。调查内容为:老年人对远程学习课程、学习形式的需求,学习条件的基本情况以及基层开展远程学习的组织管理、辅导队伍、设备技术、专业人员等现状。研究相应对策,制定相应措施,对上海远程老年教育的发展提出有效、科学、可行的实施意见。
扩大宣传。对组织形式、学习典型进行宣传推广。出版一本上海老年远程学习“典型集”,向社会宣传,让市民参与,把宣传工作做到居(村)委,力争到户,提高知晓度,扩大覆盖面。
组织培训。组织3000名学习辅导员。抓好讲师团培训,分片、分批对区县、街镇、居村的学习辅导员进行培训,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务技能强的辅导员队伍,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和课程辅导水平。
推广活动。结合市教委关于建设“老年人标准化学习点”的工作,依托“上海老年人学习网”的网络平台,发挥基层“学习收视点”的积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远程学习活动。
组织管理。成立“指导中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设立“指导中心”专家指导小组,由市高校、专业研究单位和市属行业协会专家、教授组成,对中心工作的实施项目和重大活动方案进行论证、评估,提出改进和创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