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缘自学校,它是办学实践中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服务于学校教育,老年学校推进老年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老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推进老年素质教育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老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关系
1、校园文化建设与开展老年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
老年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新生事物,老年素质教育的提出指导着老年学校办学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而老年学校围绕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必定要贯穿于学校教育各领域,落实到学校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这就揭示了老年学校校园文化与老年素质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植根于特定老年学校环境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在老年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服务于推进老年人的素质教育,把老年学校办成老年人满意的学习园地。
2、校园文化建设对推进老年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
作为老年学校教育重要环境的校园文化不仅彰显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也彰显了实施老年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老年学校校园文化推进老年素质教育的价值就是让老年学员的学习满意快乐、素质健康发展,使学校的学习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正如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所说:“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简约而深刻地指出了校园文化影响老年学员素质发展的内在价值。
3、校园文化在老年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老年学校开展老年素质教育,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课堂教学,二是校园文化。课堂教学是主渠道,通过显性、直接性、灌输式的开展老年素质教育。校园文化是非课堂文化,更多地表现为课堂外的隐性、间接性、熏陶式的教育作用。虽然两者在呈现内容,形式和功能发挥方式有所不同,但在开展老年素质教育的任务、最终目的上是一致的,而校园文化对师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往往更显著。譬如,在校园悬挂的名人名言、传统警句、学员格言,宣传板报等,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直观性的内容,其潜在价值表现为在对它们的解读中,在潜移默化中,对师生良好思想道德行为的熏陶和引导。
(二)校园文化建设在推进老年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缘自于社会实践,并服务于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明确要求“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水平,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明确要求教育部门要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中“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要求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统一起来。所有这些既明确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指明了老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因此,老年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要求,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
上海的老年教育特别是老年学校的迅速发展是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庞大老年群体追求个人老年生活的质量的提升。然而就目前而言,老年学校及其校园文化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这表现在不少老年学校仍然停留在满足老年人康乐的办学层面,而对当前我国社会一些领域存在着人们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现象反映或影响到老年人群,在主动、自觉加强对老年人精神文明、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作用尚明显滞后。在老年教育内涵发展中,提出老年素质教育新理念,提出加强老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推进老年素质教育,将更加明确老年学校对老年人开展素质教育的努力方向。老年学校在老年素质教育实践中通过传统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宣传,开展对老年人精神文明、思想道德的教育,提升老年人的自身素质,并发挥老年人长者风范的示范引领效应,对于影响年轻一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乃至提高整个民族素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老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推进老年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实践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即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这是在学校文化建设的长期积累中形成的,同样适合老年教育领域的老年学校。然而老年教育学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老年学校在推进老年素质教育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立足学校实际,体现老年教育的特点与要求,在这方面不少老年学校已取得成功的实践。
(一)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推进老年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精神”。
它主要包括办学中形成的优秀传统和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等,具体体现在学校的校风上。老年学校必须重视校风建设,校风不仅是校园精神风貌的塑造与体现,而且良好的校风对学校全体成员素质的提升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影响力、凝聚力。校风建设的内容有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即三风)。其中校训体现学校的办学价值取向,是学校办学的灵魂,三风是学校精神文化内在建设及其形成的学校外显风貌建设的具体体现。校训、三风的具体内容、要求提出要立足老年学校实际,深刻体现学校精神内涵,体现学校办学中特有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市老干部大学和市老年大学以体现学校精神内涵的校训、校风建设有效推进老年素质教育的实践。
[案例1]2012年市老干部大学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校训为专题发动全体师生员工参与校训建设活动。老干部大学除具有一般老年大学办学的共性,其特有的办学精神与光荣传统主要体现在:继承党的革命传统,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保持老干部的革命本色,发挥老干部的表率作用。由此,凝炼出体现学校精神的“笃志、厚德、乐学、尚为”的校训,全体师生开展了学校训、知校训、行校训的系列教育活动。学校领导带头宣讲校训;校报、校刊组织师生的校训学习体会征稿活动;并通过学员书画、摄影作品展等使校训深入人心。校训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推动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形成了对老干部学员开展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有效抓手。
[案例2]建设一流的老年大学是上海老年大学的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上海老年大学提出了“举止端庄、厚德明理、好学博闻、诚朴守信”的校风建设要求,并以此对老年学员开展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该校又设计了以“长者风范”的系列教育活动为抓手,使学校形成“树长者风范、做风范长者”的良好氛围,推进了老年学员素质的提升。当今社会呼唤长者风范,上海老年大学在校风建设中形成的长者风范已走出校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推进老年素质教育的环境条件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主要指学校的硬件建设,它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实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目的的物质基础和支撑。它包括校园自然环境、人文景点、校舍、教学、文化和生活设施以及宣传、广播、现代信息传播设备等。通常也认为是校园环境文化,它是老年学校发展过程中文化积淀的物化形式的总称,是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物质品位、特色风格等的综合外观,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校容校貌和校园学习环境的优化、美化为人们感官接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色,蕴藏一种教育的力量,对学校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金陵老年大学和上海闵行老年大学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为抓手推进老年素质教育,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影响。
[案例3]金陵老年大学强化文化内涵,彰显文化个性和品位,实现使用功能、美化功能、教育功能、引导功能、审美功能的统一;在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强人文景观建设,不断提升富有时代特点、学校特色、有品位、有魅力的环境文化生态水平,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发展力。并确定了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方法、主要任务,从校训校风、校舍、室内外环境、教室布置、文化设施(校史陈列室、成果展示室)等方面整体科学规划、全方位设计,全面展开,改变了校园面貌,优化了教学环境,把学校校园文化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案例4]上海闵行老年大学是一所区级学校,仅 800平方米的校舍环境先天不足。他们突破校园面积小的难题,提出绿化、美化、净化、优化校园环境的要求,精心设计建设,使校区成为江南庭院式的“袖珍盆景学校”。另外,学校还配置橱窗、宣传栏,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资料、图片。在室内,依据专业、学科特点布置相关标语,如丝网画、布艺、刻纸教室是“唤起童心 晚霞增辉”;舞蹈房是“绚丽晚霞 健美青春”;书画室是“笔墨春秋 多采人生”;钢琴教室是“音韵旋律 弹奏人生”。环境文化建设使校园处处透射出勃勃生机和活力,让学员感受文明、和美、温馨的氛围。
(三)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推进老年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开展老年素质教育健康运行、发展的保障机制。
制度文化建设不仅指建构学校完整的制度体系,还包括各项制度的执行和建立相关能落实的组织机构以及校园文化的学员队伍。因此,规章制度、组织机构、队伍三个方面的建设是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积极参与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老年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决定性的作用。在这方面,上海宝钢老干部大学是一个成功的实践者。
[案例5]宝钢创业至今形成的宝钢文化,是管理之魂,宝钢管理又是文化之载体,深刻影响了宝钢老干部大学办学思想和学校的现代化管理建设。他们建立了完善的既符合学校实际、又可操作的规章制度。譬如,教学常规管理“五统一”、 教学评聘奖励、教学质量评价、学员守则、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等。建立了学校规范办学的七个办学运营机制,譬如,由宝钢集团党委书记担任主任,宝钢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校务委员会领导责任机制”;成立了充分发挥学委会和学员班长管理队伍为主体作用的“学员自主管理运作机制”等,形成了“团结和谐、奋进求学、文明活泼”的良好校风。办学人员佩戴校徽上岗,文化走廊、学员文化墙、剪纸柱,每个教室外各班级的学习园地丰富多彩,其中每周一期的黑板报无论是排版、色彩、内容都颇具特色,成为校园文化的亮点;每天两次的课间广播操,三年一届的宝钢老年人艺术节和宝钢老年人运动会已成为学校的品牌活动,显示了校园的活力。学校成为第一家全国企业示范性老年大学。
(四)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是推进老年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老年人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行为是老年学校实施教育不可缺失的目标要求。老年学校推进老年素质教育,其教育目的是提高老年人的综合素质,培养现代新老人,而老年人的综合素质提高最终体现在老年人的道德行为风范。
[案例6]2003年以来,上海老年大学开展了“长者风范”教育活动,以学员典型的榜样为切入口,通过学员中鲜活的典型事例,坚持积极、正面的教育内容,使师生获得长者的风范应该具备怎样风采、操守和精神风貌的共识与实践。他们还建立长者风范课题组,开展征文、征歌、征言活动,把做风范长者的要求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活动内涵、形式,形成了被誉为“长者风范”的校园文化特色。
三、以老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推进老年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校园文化建设推进老年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11所有代表性的上海老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学校的调查分析,所有学校都认识到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但实际中,即使是走在上海老年教育前列的11所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学校(特别是4所市级老年大学),发展也不尽平衡。调查显示,目前老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除受办学条件因素制约外,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校园文化推进老年素质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滞后;老年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滞后于物质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中对老年人道德行为教育的缺失。究其原因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客观上老年学校从初创至今历史短暂。在其发展中,由于老年学校的办学实践——从满足需求到符合国家、社会、老年人需求与引导结合的办学实践;管理体制——从多元管理到正在走向教育部门为主的管理;办学条件——人力(包括办学人员的专业素养)、物力和财力投入的不均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决定了老年学校办学者在实际办学中面临很多的问题与困难。主观上,办学者对老年教育理念从康乐教育推进到老年素质教育,一是在理念上存在一个认识过程,二是在于办学者对校园文化丰富内涵、功能价值和重要意义的认识,还存在着重视不够、缺乏自觉等诸多因素。所有这些,影响了办学者对老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创新。
(二)校园文化建设推进老年素质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坚持理念与实践的结合
老年素质教育理念是在我国老年教育发展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揭示了我国老年学校教育的育人本质与目的,也是现代老年学校办学实践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老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不同层次,从表层的物质文化到深层的精神文化,体现老年素质教育理念的价值取向。坚持老年素质教育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的结合,才能使老年学校立足社会及老年人发展需求,立足学校自身的办学优秀传统和办学特色,建设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校园文化,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推进老年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2、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老年学校校园文化有共同认同的教育价值,即培育现代社会文明素质新老年人,这也是老年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与方向。但如果各学校在建设中提出的口号类同,则会产生校园文化同质化。因此,老年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应在坚持共性的基础上体现个性。
所谓个性,是指老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立足学校实际,因地制宜,有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在学校的物质形态,如校徽校旗、校容校貌、传统活动等,也表现在精神形态,如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等。老年学校要根据学校办学的历史特点、环境特点,努力形成自身校园文化的特色。只有在学校的土壤中生长和提炼的办学特色,才能持续并形成相应的校园文化。芜湖老年大学以学校广播站建设为抓手,组织学员广播宣传队、记者队伍,利用每天上下午课前时间进行广播,成为校园文化的亮点和学校传递正能量的有效渠道。
3、坚持显性与隐性的结合
坚持显性与隐性结合推进老年素质教育有两个方面。
老年学校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是实施老年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显性教育;校园文化是课堂外的教育,其更多表现为隐性地开展教育,坚持两者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互相替补,是老年学校有效推进老年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处理好显性与隐性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索隐性教育显性化,并使两者更好结合,在校园文化推进老年素质教育中具有积极的意义。譬如,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的校训、校风等有关内容,可以将其编成校本教材,用一定的形式(如进课堂)通过宣传、宣讲让学员知晓。又如选择名人名言、传统文化故事等等,也可以编成课外阅读教材发给学员,让学员在自己的学习中获得感悟。上海浦东新区洋泾街道老年学校编写了《道德小讲堂》系列教育读本,以一个个小故事的形式,反映中国古代与当今社会人们精神文明、优秀美德。它提供老师、班级学员、志愿者在课前利用5分钟宣讲,也可提供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之需使用,受到学员的欢迎,也成为学校推进老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4、坚持管理与共建的结合
老年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实施方式,重要的是要立足自身的规范管理,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中心工作中,健全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机制。
其次,老年学校校园(下转第64页)(上接第55页)文化建设要依靠各方力量共建。一是立足内部,切实调动、发挥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相互支持、配合。二是要努力争取上级领导部门支持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三是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重视挖掘老年学员群体及学员社团中蕴藏的能量。学校应加强对学员社团的建设,形成学员社团文化,这对建设良好的校风,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年学校办学要防止封闭式办学,努力探索开放办学,特别是上海,可资开发利用的优秀文化教育资源遍布各区域,老年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推进老年素质教育中,应从学校实际与所在区域的优势出发,走好共建之路,办让老年人满意的学校。
当前,老年素质教育的理念正在被接受,老年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让校园文化发挥助推老年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还需老年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