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老机构组织老人开展学习的意义和挑战
养老机构组织老人开展学习在本市有着较好的基础。90年代开始起步,2005年、2010年上海市老年教育协会和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中心携手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先后举办了推进工作的相关活动。从简单组织老人读书读报、报告时事政治、讲座健康卫生知识,到计划举办兴趣小组活动如歌唱、手工、书画等,再到开设各类课程、创办老年学校(或教学班),2005年达70多个,老年远程教育课程收视班300多个,极大地满足了入院老人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的精神文化需求,体现了人文关怀、社会和谐精神的理念,提升了养老机构服务管理水平,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赞誉。
但是,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上海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以及人口期望寿命的延长和少子化现象的影响,社会化养老需求呈现与日俱增的态势,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养老机构享受晚年生活。到2012年底,全市养老机构已达631家,养老床位已达105215张(其中2012年新增5891张),比上年增加3.3%,仍显一床难求。此外,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目前已陆续进入老年期。这一群体现已成为新增老人的主体,大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使老年群体文化结构大大提升,同时意味着新增了潜在的服务需求,传统养老机构服务正出现了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因此,机构组织老人开展学习不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精神生活,更是关注民生、保障老年人学习权利,提高住养老人的生活、生命质量,完善社会为老服务体系的需要。
2011年1月5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为推进养老机构组织老人开展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上海市教委把养老机构组织老人开展学习作为完善上海终身教育体系,纳入了《上海市老年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并推出创建“上海市学习型养老机构”项目,于2011年下半年起,在部分有条件的区县率先开展试点,为研究、发展、创新机构组织老人开展学习注入活力。不少养老机构积极参与试点,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工作力度,并作更深入的探索。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创新,在内容开发,科目设置、资料建设、组织方式及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建设、开展课题研究、优化学习条件等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并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和比较完整、系统、类型不同的更加适合、适宜、适用机构老人学习管理模式。“以养为主,以学为辅,养中有学,以学促养,学养结合”这是开拓养老机构服务工作新理念的一个尝试,也是上海积极应对率先进入老龄社会的一个创举。
二、养老机构组织老人开展学习的内容与组织形式
养老机构是个小社会、大家庭,入住老人包括自理、半自理、全护理老人。因此,要从不同老人的心智能力、行为能力、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考量,重视针对性与实效性、创新性与趣味性、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有机结合。
1、针对性与实效性有机结合,贴近并直接服务老人生活
注重针对性与实效性有机结合,贴近并直接服务老人生活,既考虑住养老人共同的要求,更考虑个性的需求,是机构组织老人开展学习的基本出发点。
静安区福利院位于市中心,住院老人123名,除专护25人、一级护理30人外、二、三级护理老人68人,文化程度总体较高。根据住养老人的这一特点和老人的生活、身体状况、天气冷暖变化情况、机构对住养老人的学习需求进行了调查,了解到福利院二、三级护理的老人,有一部分人把喜欢摆弄花草当作他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却无奈养花知识缺乏无从下手;还有不少老人都想能打一套流利的太极拳,但不知到哪学;更有趣的是,院内有一批老人因爱好唱歌自发组建了一支合唱小组……。针对这些情况,福利院以老人的需求为导向,结合老人的兴趣爱好,整合社区学校教学、教务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开设了折纸等6个学习课目,通过直面讲授与示范、实际操作与体验组织老人学习。如表:
学习类型 | 学习内容 | 组织形式 | |||
养生保健类 | 拳操 |
|
| 由社区学校派员 直面讲授与示范、学员实际操作与体验 | |
手工类 | 折纸 | 园艺插花 | 编织 | ||
娱乐类 | 唱歌 |
|
| 组建学习型团队 | |
远程教育 |
|
|
| 电视集中收视与辅导 | |
学习养花的老人看到自己养的花草活了,心中说不出有多高兴;学习拳操的老人能打出一套流利的太极拳,感觉很有成就;学习唱歌的老人成了机构内的演出明星,承担着各个节日活动的表演。他们将在院的快乐感受编进歌词,自编自演,使福利院呈现出一派祥和快乐、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良好精神风貌。由于学习内容与方式贴近老人的生活实际和需要,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2012年参与学习老人的比例,比2011年大幅上升,达到91%。如表:
年份 | 住院 老人数 | 二三级 护理 (自理和半自理) 老人数 | 学习科目
| 自理和半自理老人学习人数 | 学员人次 | 自理和半自理老人参与率 |
学习团队 | 讲座与 观摩 学习活动数 | 老人 参与 学习 满意率 | |
次数 | 人次 | |||||||||
2011 | 122 | 65 | 6个 | 43 | 60 | 66% |
|
|
| 100% |
2012 | 123 | 68 | 6个 | 62 | 139 | 91% | 1个 | 6次 | 180 | 100% |
虹口区福利院组织老人开展学习,特别注重学习过程,突出老人的参与性,以及参与过程的情趣和乐趣。从科学分析学习环境、特定人群入手,通过广泛与社区共建,开设了拼音等12个学习课目。根据每个学习课目的参与率开设大课、小课、普通班和专设班。如表:
学习类型 | 学习内容 | 组织形式 | ||||
养生保健类 | 体疗 | 保健知识 |
|
| 社区共建单位派员 开大课 | |
娱乐类 | 歌咏 |
|
|
| ||
艺术类 | 舞蹈 | 戏曲 | 书法 | 国画 | 开小课 | |
专业科技知识 | 拼音 | 英语 | 电脑 |
| 开专设班 | |
手工类 | 剪纸 |
|
|
| 开普通班 | |
远程教育 |
|
|
|
| 开大课电视集中收视共建单位志愿者辅导 | |
凡参与率超过50%的开设“大课”,包括歌咏、保健知识、体疗等,对身体状况较差的老人,把课程送到床边,开设“小课”;对戏曲、英语、电脑等专业科技知识的学习内容则开设专门班,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学习要求的老人的需求。
上海市民政局、上海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院的《上海市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表明,在养老机构,“服务”是老人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机构老人生活幸福与否,不只注重形式,心情很重要。如果不能舒心健身,总是喜怒多变、顾虑重重、甘做“三等”公民(等吃、等睡、等死)、打发余生,正说明机构服务存在盲点,必须努力克服。
长宁区华阳街道敬老院、闸北区彭浦新村老年公寓、杨浦区东海养老院、杨浦区平凉街道阳普敬老院等根据机构老人的意愿,设计了一些学习内容,如表:
机构名称 | 学习类型 | 学习内容 | 组织形式 |
长宁区华阳敬老院 | 语言类 | 文学诗 | 成立桑榆诗社 |
闸北区彭浦新村老年公寓 | 手工类 | 扣布折花 | 定期学习、不定期(辅导)、及时反馈学习成效, 又不断补充、调整、完善学习内容 |
杨浦区东海养老院 | 养生保健 | 竹杆操 | |
杨浦区阳普敬老院 | 手工类 | 插花 |
上述学习不但形式新颖,更注重入住老人的情感需求,并让老人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辅导)学习和及时反馈学习成效,引导老人享受过程、追求乐在其中。根据每一次的实际学习效果,又不断补充、调整、完善学习内容,以保持老人学习兴趣。结果惊喜地发现,在爱好文学的老人“以文会友”、“以诗会友”展现个人才能时,在不能自理的老人完成一套“竹杆操”时、在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单侧肢体障碍的老人向人介绍亲手制作的“插花”作品时、自豪心情溢于言表。通过学习,不但让住养老人找到一份淡雅的心境,一份生活的乐趣,更激发了他们的生活激情和自信,改善了情感消沉的不良状态。
2、创新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体现人文关怀的核心理念
老年病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获得学习的机会使人自我感觉更加良好。实践也证明,参加学习的老人对生活更加满足,自我评价更高,对健康状况更加乐观,相信自己对社会更有用。
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年龄越来越大。据有关方面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中80岁以上的有57%。随着入住老人年龄逐年增加,老人学习技能技巧能力减弱,挫败与无用感增加,甚至对学习出现畏惧感。因此,按传统设计学习内容和组织形式,已很难适应高龄老人的需求,必须转型思维,创新学习内容和组织形式,把它作为机构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重要平台,及时调整计划,使机构组织老人开展学习服务老人、关注老人的特色得以充分体现。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入院老人527人,其中,自理半自理老人138人,占1/4,失智老人占28.3%,情绪障碍老人占7.8%。住养老人年龄最大相差40多岁,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差异更大,要找到同质化高的对象非常困难。福利院引入专业社工理念,即:由专业化社工主导,志愿者团队协助,以“乐学乐活”为目标,创新学习内容和组织形式,全方位关注老人的生活全过程,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
创新型学习内容,一是开展调查研究,征求老人意见,由专业社工开发、设计学习内容;二是由专业社工全程跟踪学习过程,积极帮助老人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如:机构内有些中、轻度失智老人,情绪焦虑,徘徊不定,离开房间不知道怎么再回去。社工为此专门设计了画意创想,让老人们通过丰富的色彩刺激、动手临摹,改善情绪。画画使他们情绪安定,专注认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些老人性格孤僻,很少与人交流,有轻度抑郁倾向。其中有一老人非常想学拼音以便上网与家人交流,社工为此设计了学拼音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老人找到了乐趣,并与爱上网的老人成了很好的朋友,心情也开朗许多。三是学习内容注重融入时代气息,不重复设置,保持新颖和吸引力。目前,共设置了网上冲浪、画意创想、俏夕阳、DIY等学习内容。如表:
| 学习内容分类 | 组织形式 | |||
养生 保健类 | 运动 氧吧 | 茶文化 沙龙 | 动手 动脚 |
| 通过开展活动从中发现有老人感兴趣的内容,由专业社工创设学习课程,按需组织学习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且全程跟踪学习过程。同时定期举办“学习成果展”、设置学习作品园地等,展示老人学习成果 |
娱乐类 | 音乐 之声 | 象棋 世界杯 | 童年 游戏 | 老顽童 | |
艺术类 | 俏夕阳 | 兴致 挥毫 | 画意 创想 |
| |
专业科技 知识 | 郭老师 练字坊 | 英语 BAR | 网上 冲浪 |
| |
手工类 | 园艺 乐淘淘 | DIY |
|
| |
远程教育 |
|
|
|
| 开大课电视集中收视共建单位志愿者辅导 |
这些学习内容既结合老人的特点,也充满时尚气息,老人有很强的参与欲。如一位83岁的老人,基本不识字,但参加了“兴致挥毫”书法学习; 83岁的赵老伯学电脑,学上网,学DV,学舞蹈,为了学好上网,自己找来键盘,练习拼音打字等等。专业社工根据老人的需求,开发、创新老人有兴趣的学习内容,并实行按需组织学习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极大地激发了老人学习的热情,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核心理念。据统计,2012年参与学习的达4169人次。
创新型学习效果,降低竞技性,增强娱乐性,注重分享。不少老人的情感承受能力较弱,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就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来显示。如:举办“学习成果展”、设置学习作品园地等,展现老人的学习成果;用设计名称和名次或单项奖,如:白玉兰花、状元、魅力四射、宝刀不老等,使之成为激发老人学习热情的动力,增强了老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据机构调查统计,参与学习的老人,满意率达100%。如表:
参与率满意率分析
年份 | 住院 老人数 | 自理 半自理 老人数 | 学习 课目
| 自理半自理老人参与学习人数 | 自理半自理老人参 与率 | 学习 团队 数 | 讲座与观摩 学习活动数 | 学习 人次总数 | 满 意 率 | |
次数 | 人次数 | |||||||||
2012 | 527人 | 138人 | 8个 | 115人 | 83% | 5个 | 2次 | 300人次 | 4169人次 | 100% |
3、科学性与可行性有机结合,适应老人逐步高龄化特点
本市有关部门的一项统计信息显示,截止2012年12月31日,上海70岁以上老年人口169.13万,其中80岁以上达67.03万人,且以每年2-3万的数量增加,高龄老人呈现持续增加的特点。很多养老机构住养老人的平均年龄都在80岁以上。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提高生活、生命质量从何做起?如何去做?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组织老人开展学习是一条有效途径。
浦东新区社会福利院现共入住老人527名,平均年龄为85岁,自理型老人与护理型老人比例为1:9,认知症老人与普通老人比例已高达6:4,入住机构的对象已明显向护理型老人倾斜。原来参加舞蹈的现在抬不起腿了,原来参加唱歌的现在展不开歌喉了,原来参加绘画的手也颤抖了、有的甚至卧床不起了……。根据这一特点,机构与浦东新区老年基金会、浦东新区医学会和精神卫生中心共同合作,进行为期两年的“养老机构老人心理康复训练有效性临床评估”课题研究,积极探索以老人康复为主线,开辟了一条“学习中体会快乐、快乐中实施康复、康复中进行提炼、提炼中试行推广”的科学学养之路。
机构内组织了一支(5名)有多年工作经历的教学干预人员为指导老师,开设一个特殊学习班(30名学员),根据实施的计划和指导要求,设置6个学习课目,如表:
学习课目 | 内 容 | 组织形式 | |||
音乐疗法课 | 每月一首老人喜闻乐见的歌曲 | 分阶段、定时间组织老人学习干预 | |||
绘画疗法课 | 描绘画帖 | ||||
娱乐活动课 | 日本套圈等 | ||||
记忆训练课 | 有意记忆法 | 理解记忆法 | 联想记忆法 | 重复记忆法 | |
思维训练课 | 拼图等 | ||||
体育课 | 以慢跑为主辅以其他器械进行简单的肢体锻炼。 | 每天组织,由老师带领进行 | |||
每位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别承担一至二个教学课目,以保证学习干预的连续性和规范性,同时使用科学的评估工具--生活满意度指数B(LSI-B),测定老人的主观幸福感。
记忆训练课程的内容,参考上海市特殊教育辅导读物教材和图画教材,包括数字回忆、数的加减法计算、中文单词学习、故事倾听和复述、常用物品识别和联想等。学习活动中,注意维护老人的尊严,倾听、询问、鼓励、解释,让老人放松心情学习。
音乐疗法课课程选择用高频方式,先由音乐老师反复介绍一首歌曲的基本情况,在钢琴弹奏下,请老人学唱,反复多次,让老人理解和记忆。
绘画疗法课程,参考上海市特殊教育图画教材上绘画疗法课(如吹画、油画棒),每次准备一个画帖,请老人根据样式描绘,力求达到与样式一致。
娱乐活动课程,学习国外经验开展娱乐活动(如日本套圈等)。
思维训练课程通过拼图等方法,进行思维训练。
体育课程每天在老师的带领下,以慢跑为主,辅以其他器械进行简单的肢体锻炼。
研究结果表明,参加学习干预的老人B(LSI-B)得分明显高于非学习干预老人。通过学习干预,老人从被动服从逐步走向主动参与,感到生活无目的的少了,更多的愿与好朋友一起活动,促进了老人的自我发展,参与学习的老人远超自理半自理老人数。如表:
本院 入住 总人数 | 自理 半自理 老人数 | 老人参与 学习在 册人数 | 学习 课目
| 自理半自理老人参与率 | 学习 团队数 | 讲座与观摩 学习活动数 | 参与学习者满意率 | |
次数 | 人次数 |
| ||||||
216人 | 80人 | 144人 | 10个 | 100% | 2个 | 8次 | 320人次 | 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