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老年素质教育渗透到养生保健类课程教学中去

发布时间:2016-01-25点击:20作者:上海老年大学系统管理员

上海老年大学保健系有专业课程近20门,授课的是一批长期在老年大学教学的资深老教授。他们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还自觉地在教学中提升学员的身心素质和道德素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在保健系长期坚持学习的老年学员中,又不乏专家和学者,有很高的学历和学术造诣,因而师生互动,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动力。

一、对保健系专业的课程内容及基本特征的认识

1、市老年大学保健系专业的课程内容与教师队伍素质要求

市老年大学保健系专业目前有20门课程:

拳操类有练功十八法、快乐瑜伽辅导员、太极拳42式、太极拳24式、太极拳88式、形体训练、健美操、健身排舞八门课。

医疗及养生类有中医基础、中医内科、中医养生、养生中药活用四门课。

保健类有中医保健、西医保健、经络养生保健、老年自我保健、耳穴与保健按摩、慢性病防治与保健六门课。

营养类有营养与膳食、药膳两门课。

这些课程的内容,主要讲述老年人如何健身和养生,对提升老年学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十分明确的目标指向。

老年大学对执教老师都有一定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和教学艺术,又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这就是“学识加人品”的教师师德。

目前学校保健系教师配备情况:

保健系开设班级28个,有学员1400名,配备教师20名,其中正教授10名、副教授7名,讲师3名。他们基本上是上海医药研究所、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的退休医生或研究人员,是资深的教授。配备这样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保健系开展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2、保健系专业课程内容基本特点

(1)这些课程内容的特点表现为:

它们既继承了我们中华民族二千多年来在中医、中药及养生、健身、保健方面积累下来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又融入了现代中外各国在健身保健方面的科学理念和知识。我国的中药、药膳是中华民族长期传承下来的医药文化遗产,有些中药方子是2500年前老祖宗传下来的。练功十八法、太极拳的套路、门派也是遍布大江南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健美操、形体训练、耳穴与保健按摩则融入了现代健身的科学知识。学习保健知识,就是在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进一步激发起老年学员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

(2)课程内容与素质教育内涵具有相关性

保健就是保护健康,关爱健康是当代医学的中心,也是老年人高质量生活的主题。对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心态,而对心态影响最大的是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 

在教学中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提高老人的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更重要。老年人的不良心态有孤独、暴躁、抑郁、多疑等,这是因为老年人随着自身社会功能的下降或者社会角色的转变,与社会交往减少,极易产生不良情绪。

养生保健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要通过教学,掌握养生保健的科学知识,不断提升学员的科学素养,同时,帮助老年人掌握保持身心健康的科学方法,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拥有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积极乐观面对老年生活,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

从课程内容来看,保健系专业教学内容及要求,与素质教育内涵的相关性非常大。例如讲健康首先要讲人的科学素质,是科学养生带来健康。卫生知识要避免伪科学,一定要讲科学性,增加科学知识,使老年人具备辩别能力,让伪科学没有市场。

道德健康是身心健康的第一要素,健康应“以道德为本”。可以说,道德是人类所应当遵守的所有自然、社会、家庭、人生的规律的统称。违反了这些规律,人们的身心健康就会受到伤害。孔子认为:“大德必得其寿”。 我国儒家特别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在养生中的作用,主张突出个人养德的主动性,达到道德自我完善的境界,并认为这是人们得以长寿的基本要素。“仁者寿”的观点是儒家养生学的基石。

许多事例告诉我们,心地善良,光明磊落,奉公守法,廉洁清正,乐于助人,人际关系融洽,注意个人道德修养的人,大体上都会健康长寿。因为他们任何时候都心里坦荡,心情舒畅,情绪稳定。由此可见,保健系专业教学内容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的相关性很高。

二、国内外养生保健相关资料研究给我们的启示

1、古今中外养生保健专家都重视心理对生理的巨大影响。

我国古代的《黄帝内经》就强调养生首先是“养性”,把心理作用放在第一位。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认为“形为生命之基,神为生命之主宰”,主张“太上养神,其次养形”,“形神兼顾,以神为先”。

现代医学现在也强调心理对生理有重大影响。认为心理与生理互有影响,心理是统帅。我国保健专家洪昭光在《健康手册》一书中指出:“心理平衡,它是我们保健最主要的措施,心理平衡的作用超过一切保健作用的总和。”

保健系的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很自觉地在帮助学员调整心态,提升心理素质。如王世豪教授认为:养生贵在养心。在教学中,他注意帮助学员克服老年生活悲观论,树立正确的养老观。毛平教授告诉学员要注意情字,心态要放开。她向系主任高老师建议,老人养生,还应该养心,养生先养心,要针对老年人讲点心理学。

2、重新认识国际上通用的心理健康标准,有助于我们对人体健康的完整理解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心理健康标准是: 1、社会适应良好。2、性格健全。3、意志健全。4、行为协调。5、反应良好。6、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7、注意力集中。8、思维健全。9、情绪稳定协调。10、心理防卫功能良好。

人体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我国的传统说法是:“体壮曰健,心怡曰康”。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就认为,人体精神与形体是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强调 “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说的也是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都要协调完好才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道德修养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因为健康不仅涉及人的体能方面,还涉及人的精神方面。

因此,保健系专业开展素质教育有其自身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加强对学员开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和道德素质教育是保健系专业开展素质教育的重点和方向。

  三、养生保健专业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的三个必要条件

1、有一支对老年人开展素质教育有正确认识的教师队伍

老年人的素质教育,与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有一定的区别: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生长、形成的过程。老年人的素质教育是在青年、中年时期已形成素质的基础上再加工的过程;从更完善、更适合年长的要求去巩固、提升或补充的过程;同时,也是在对自身原有的不良素质自觉抑制、不断弱化、逐步消除的过程。

青少年的素质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单向的传递、引导、培育,教师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而老年素质教育的特点,较多的是在师生双向互动过程中巩固、提升或补充良好的素质,抑制、弱化、剔除不良素质,师生的人格影响也是双向的。老年学校有了一支师德高尚又能自觉开展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这是对老年学员开展素质教育的首要条件。

2、学校和班级形成十分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很多教师和学员都认为在老年大学保健系的教学中,感受到温馨的人际氛围,身心愉快。丁钰熊老师说,从教学角度来看,我是教师,他们是学员,但大家都是老年人,他们是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走进了老年大学,而教师则是因“老有所为”而来,都是为使老年生活过得充实而愉快,相互关系应该是同志加朋友。毛平老师认为,学员有丰富的经历和一定的文化背景,虽然他们从老师那儿学到很多,但有时他们提出的问题老师也不一定都知道,这恰恰激励老师再继续去研究,为学员答疑,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

由于老师的真心待人,学员也对老师的充分信任,可以无话不说,有的学员在家庭中发生的事,与朋友之间发生的事,乃至个人身体疾病的隐私,也会找老师商量,这就是老年大学中的师生、同志、朋友的关系。在老年大学校园内营造和谐、温馨的人际氛围,是提高教学教育质量十分重要的条件,其本身就是提高老年人心理和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

3、培育学习团队,让学员深入社区为社区老年人服务,建立巩固和延伸素质教育的平台。

老年学习团队的建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老年学员继续学习交流的平台,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和延伸良好的素质。老年学员从不轻易放弃每一堂课,而且认真听,作好笔记,还能把学到的知识向周边的人传授。例如有的班级有近三分之一的学员,到所在社区组织起老年人学习团队,在实践中既学习,又切磋,扩大了办学影响。老师们也说,如果一个人带10个人,20个学员就能带200个老年人,通过这种自发的学习团队,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掌握保健知识,对缓解医疗矛盾和促进社会和谐起到很好的作用。有的学员还用学到的知识为老人们提供医疗咨询,如帮助患者分析在医院配的药,引导合理用药等,学员们在社区服务中所体现的同情心、责任心受到好评,使学员的良好素质在社会上发扬光大。

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的方法

1、交融法:

保健课的课程很多,教材上有许多章节都直接涉及到人的素质,教师不仅教授相关的知识(包括科学素质提升),同时还要求教授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认知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即通常讲的思想方法。情感能力包括同事之间的相处,一种相容、一种道德、一种同情,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情感上的沟通,此外还有心理、心态等。例如王世豪教授的保健绪论课《素质与保健》,结合中国古代医学传统和现代医学知识的融合,提出健康的概念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所以养生之经,又是人生之理,人在心情愉快时,机体可分泌有益的激素等,从而能把血液的流量、脏器的代谢活动调节到最佳状况。人们常说,保持血液干净就要血脉畅通,平平常常,平平淡淡,平平安安,人生的管道就畅通;起起落落,碰碰撞撞,高高低低,情绪的通道就堵塞。这也是中医说的“不通则痛”。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既讲养生之道,又讲为人之德,引导老年人不要自己折腾,才能得到尊重;不要拖累别人,而要平静度日;不要光图享受,而想厚待余生……,在养生保健中努力提高学员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

2、渗透法

老年教育的在课程设置上,不是刻意强调德育,而是要强调渗透,即把素质教育融入到学科内容中去。不仅要让老年人学到保健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的健康素质,其实这也是一种社会进步。

例如保健系王淑珍教授开设的“饮食与健康”这门课,不仅讲清楚饮食与健康的基本内容,又很自然地联系到要树立自身健康,全家健康,全民健康乃至全民族健康,是一种爱国的观念,强国先要强身。所以健康就不是孤立的,而是全民族问题,为社会提供健康知识,也是提供健康正能量。

3、互动法

老年教学开展教学互动十分重要,教师固然是重要的,要以身示范,但老年学员与一般学员不同,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的积累,完全可以在教学中与教师相互切磋。教师要听取学员的意见,接纳学员,爱护学员,让学员得到尊重,感到温馨,使听课成为一种享受。

4、愉悦法

老年教育完全可以做到愉悦教育。老年人都有各种不适,有时往往碍于面子不敢提问,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宽松的氛围,消除老年人的顾虑,让老年人带着愉快的心情参加学习。通过师生互动,既可以讲共性,又可以讨论个性,在讨论中长知识,在答疑中解决问题。老年学员对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是十分看重的,他们之所以愿意到老年大学来上课,就是因为学习能带给他们欢乐。

五、老年教育各学科领域如何渗透素质教育的建议

 1、办老年教育要增强老年人综合素质的理念

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履行教育的功能,就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包括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尤其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让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并根据自身长者的身份,做风范长者,为社会增加正能量。同时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倡导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建设学习型社会。

2、努力探索老年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提高学员素质的有机结合

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固然是为了娱乐、健身、交流、交友,但还需加强引导,提高老年人的综合素质。从目前老年教育开设的课程看,都可以渗透相关素质。例文史系,可以介绍传统文化,结合学员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底蕴,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并能在社会中起好的导向作用。文艺、钢琴、器乐等系,也可以通过学习,体现老年群体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幸福愉快的晚年生活,吸引更多老年人参与学习。保健系在介绍修身养生知识和饮食文化中,提倡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组建老年学习社团,服务社区,融入社区,体现长者风范,并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老年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时,增强老年学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老年大学保健系的老师很注意在学习中渗透素质教育的内容,学员也很认同教师的教学,师生关系融洽。在全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宣传学校精神,树长者风范,做风范长者,教师是领头的实践者。对教师队伍的先进典型要充分发扬,营造良好教风,同时在教研活动中重视素质教育渗透的研究。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