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大学计算机系老师们的课很有特色。因为有特色,教学效果就好,各门课办得红红火火,以至于每学期报名日,好多学员甚至半夜一点来排队。系主任胡兵老师叹息着说:真想多开一、二个班,但实在是教室太紧张。计算机系所开各门课的老师,针对老年特点,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业已形成独特的计算机老年学员教学法。这些方法,也许具有某些社会推广价值。这里,对周志雄老师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作如下思考。
周志雄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魅力具以下二个层次:
一、第一层面:迈小步,多反复,补基础,勤操练,力求技能训练和系统知识的落实。
老年班,年龄、文化程度、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低龄老人与较高龄老人,相差一、二十岁;计算机基础,有的学员连键盘、鼠标、方向键都朦朦胧胧,比如教师说使用方向键,有的学员先是听不懂,后是忙一阵子,最后还是抖抖索索按错。而且,好多人不懂拼音,不会打字。然而,有的学员基础较好,已能上网,并对word、E-mail之类能基本操作。面对这样的混合班,社会上,有的区或街道办的老年班,是采取拉样片式教法,就是教师先示范一遍,后让学员放羊式操练,最多学员举手问,老师走过去指导一下,至于大多数学员是否真正学会,能否跟得上,教师是不管的。周志雄老师的方法是,用教广播操式的方法,一节节教;容易搞错地方甚至一、二个步骤一教。比如,要学员 “加边框底纹、浅绿色、黑体、加粗、4号字”,貌似容易,有的学员却不知道从“格式”去点击,往往误操作,为点击“工具”(或点“插入”或点“表格”),一步错,步步错,甚至乱做,几次下来,失去信心,成为流生。周志雄老师采取一、二个或三、四个步骤一教,一节节教,让大多数学员跟得上。慢慢地,等大家基础普遍提高了,再循序渐进,一点点加快教学节奏。针对老年学员很多人不懂拼音,周老师“创造”一套简易笔画加数字拼写法,让不懂拼音的学员很快能打字。这样,学员由未知到知之,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由基本领悟到能够基本操作,,学员的潜在需求就会得到满足,并对自己的明显进步产生喜悦感。
周志雄老师的目标是让学员明显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从而形成一种自信力,从中激发学员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的潜在需要得到满足。这样,学员对周老师就产生一种向心力,教学也就形成强烈的吸引力,教学魅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这是第一层次,是最低层次的教学,但这是最基本的教学要求。
二、第二层面: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师生之间心的沟通。
这是周志雄老师教学方法和教学魅力的第二层面。周老师认为,教学应该把学员的心抓紧。在获取知识的时候,记忆劳动是不可少的,但应将记忆的努力与思考的努力结合起来,使学员在掌握新知识、扩大知识面的脑力劳动中,既紧张、又快乐。这样,他们会对教师所任教的这门课激发起内在的兴趣。周老师认为,上老年班的课,教师不仅要驾驭教材,而且要驾驭学员。一方面,讲课不是机械地讲述要点,也不是按照教案板板正正地上课。如果照本宣科地讲课,或每次演示一遍,学员操练一遍,周而复始,教学效果未必理想。对多数基础不够扎实、又容易忘记的学员来说,总有看不会、跟不上感觉,紧接着,学员会自我埋怨、自暴自弃。这样的教学,课堂会产生沉闷氛围。另一方面,讲课也不能离开每堂课的教学目的纵情驰骋,以致过于“奔放”。周老师认为,真正具有教学效果和教学魅力的课,是吃透、处理教材之后的再创造,是教师和教材的融合如一。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渗透个性心理体验,饱含感情乃至激情,并具有独特的见解。每堂课上,总有那么一、二处格外闪光,总有那么一、二点发人深思,总有那么几分钟把人深深吸引住,学员就会全神贯注听讲。讲课中,时或还有那么几句话“撞击”学员的心扉,使学员心灵震动,不由自主地产生共鸣。这几句使学员共鸣的话,也许仅是当机触发,却使学员由此对这门课产生真正的兴趣。这样,学员在课外就会情不自禁地回味教学内容,并不由自主地去练习、思考,提高。
例如,上《电脑综合应用》这门课,按教科书,从初识电脑到电脑维护共13个章2百多个小节,如果板板正正照着教,16周教学时间根本来不及;而如果选重点和实用章节跳来教,由于缺少系统性,学员会有困难。于是,周志雄老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将《电脑综合应用》13个章节内容融会贯通,自编一整套具个性特色的教学录像。上课时,按自编的教学录像一段段、一节节教,边教边“广播”,反复操练、巩固。每上完一个章节的课,就将教学录像拷贝给学员,上完若干单元,就将若干单元教学录像全部拷贝给学员。这样,学员回家,可以天天自我复习,月月单元巩固。平时碰到困难,就反复看教学录像,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又如,周志雄老师上《数码后期处理》课,在讲到“全景拼接”这一重点又是难点章节时,除了用教学录像镜头,通过广播让学员多体会多操练之外,还鼓励优秀学员编写“操作步骤”文字稿;与此同时,周老师还带领学员专门去南翔“古漪园”实地摄影。让学员将所摄影的作品,自己作全景拼接。然后再让学员细细体会全景操作步骤的文字提示:“选择文件自动(批处理)>动作改成减肥处理、源:文件夹,选择D\批处理全景素材-----选择文件中的自动(PHOTOMERGE)>选择调整位置>浏览已瘦身好的全景文件(全选确定)再确定----”。这样,理论、实践、自我感知、自我体验,自我小结,交织杂糅,环环相扣。学员最后正式作全景拼接。教师再归纳:强调要点,警示出错处,布置回家作业。这样的教学效果是:让学员真正把知识、技能学到手。周老师认为,作全景拼接的过程,并非去粉饰、伪造,而是追求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体验做成功之后美好情感的快乐。这样教课,教师不单纯是传授理论知识,而是将自己的人生体验、独特情感融入教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叩击学员的心灵。这样的教学,还会引发学员的情感共鸣。这种师生心理沟通的教学,也许对学员会产生某些潜在良好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员的内在需要,引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动因,才能发挥对学员身心素质的塑造力。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员知识、技能的20%是由课堂内得到的,而80%的知识、技能是由课外自我学习、反复曲折的练习认知和体验中得来的。周志雄老师深明这些要义。他善于从课外与学生沟通中发现问题,找出教学的薄弱环节,并及时在课堂上加以改进或及时解决问题。比如,学历班有的学员,将自己的摄影习作用电子邮件传送给他,但是,传送的是一张张散照,由此,周老师感悟到,自己在以往讲课中,对学历班学员的“压缩”“解压”能力估计过高,在这个教学环节上,花的教学时间较少,以致于学员发电子邮件,竟然用一张张散照发,而不懂得用压缩包。于是,周老师举一反三,联系到非学历班的教学,必须强化文件压缩、解压的教学,增加这一教学环节的教学时间。并且,针对有的老年学员只会将现成的单个文档左击、右击压缩、解压,而不懂得要从winRAR中将n个文件压缩、解压,于是,周老师专门化了二课时,讲解、训练、落实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既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又使学历班、非学历班的学员,真正掌握了压缩、解压的技能。这是一个具有敬业精神的老师的教学风范,令学员由衷感佩、铭心。
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师生融为一体的目的,是使学员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既紧张、又快乐,从而萌生自主动因,引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周志雄老师教学方法和教学魅力的第二层面,是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魅力的核心层面。
真正具有良好教学效果、并形成内在的教学魅力是不容易的,它是一个慢功。周志雄老师因为忠诚于教育事业,尤其忠诚于老年教育事业,因此,他肯下功夫。他针对老年学员特点,不停顿地探索老年大学计算机教学方法,得到老年学员的一致好评。大家真心喜欢上他的课,有的学员还对他提要求,希望他能在开《电脑综合应用(上)》课程的基础上,再开《电脑综合应用(下)》课程,为适应这样层次的学员进一步打下较扎实根基。周志雄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对老年学员具有内在情感和内在的热爱,愿意为老年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当今社会上,有少数人看轻或者嫌弃老年学员。社会上办的老年大学,有的青年教师,不愿意教老年学员,认为教老年学员,既麻烦难见效;又乏味无出息。有些青年教师教老年班,嫌老年学员基础差、反应慢,往往不耐烦,“还债”式地教课,因此,效果很差。而周志雄老师,怀着对老年教育事业的一颗敬业的心,又很人性化和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从而赢得老年学员的由衷敬意。
愿周志雄老师针对老年特点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愿老年大学计算机系办得更加红火,更具魅力。
愿上海老年大学蒸蒸直上。
愿夕阳更红。
(作者单位 上海老年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