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筹备策划“上海市第一次老年教育工作会议”开始,就参与老年教育工作的。从几次老年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可以看到领导对老年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八年前召开的第一次会议,是我们请示领导、要求召开的;而最近一次“上海市第三次老年教育工作会议”,是领导提醒我们并亲自部署的。在经费上,过去不被列项,教委自己办的这所老年大学,最早是一年给10万,后来提高到一年30万,连付水电费都不够。现在老年教育的经费基本有了保障,并且随着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正在相应地得到改善。
发展老年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我认为是六个字:统筹、改革、突破。统筹,就是对各类教育的统筹,包括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还有终身教育包括老年教育的统筹。老年教育不仅要发展学校教育,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关注远程教育和社会教育。老年教育发展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也有个改革的问题,有个突破瓶颈的问题。
为什么《上海市老年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会制定“个、十、百、千、万”工程(“个”,即建设若干个高水平老年大学;“十”,即建立包括理论研究、政策研究、课程开发、师资培训、信息管理、国际交流等功能的10个中心;“百”,即编写100本老年教育教材和建立100个示范性老年社会教育基地;“千”,即建设3000个居村委老年人标准化学习点;“万”,即培育10000个老年人学习团队),并实施“东、西、南、北”工程(即形成本市“东、西、南、北、”区域性的“上海老年大学分校”均衡布局结构,先行在徐汇、浦东、普陀和宝山等区成立“上海老年大学分校”),就是要贯彻十二个字:理念、环境、资源、途径、方法、制度。
1、理念——
发展老年教育,要做到每个老年人都想来学,而且有地方学。现在搞老年教育的同志比较关注改善学习条件,但我认为还是要去关注老年人如何去树立终身教育理念。这方面我们做得还比较弱,包括我们搞理论研究的同志,要思考如何去扩大宣传终身教育理念。我们经常在区县基层走动,看到有些老年学校实际上和我们一些养老院、福利院的情况差不多,教育质量较好的学校,即使排队也不一定能挤进去;而有的学校,校舍却是基本上空着。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老年人参加学习,另一方面要帮助老年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上海的“老年教育艺术节”活动已经搞了七届,其宗旨一是为了展示老年教育的成果,二是为了帮助老年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前者做得很好,已达到目的,但后者的功效尚未能充分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在普陀区试行建立“终身学习推进员”队伍,用老年人求知的生动案例去启发、并推动老年教育的普及。现在参加上海老年学校教育的人数已经从35万、41万跃到50万人次,这和上海360万老年人相比,还只是一个零头。
2、环境——
要为老年人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但不只局限于学校。我们已构建起市、区、街镇、居村委四级老年教育学习网络,并有80%的居村委建立了600多个学习点,条件都不错。从2005年开始,在市里开展的改善老年教育办学条件的工程中,已经对103所学校投入了1个多亿的资金。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地方有,教室有,但设施设备跟不上。上海老年大学之所以受欢迎,除了学习氛围好以外,还有一点就是:设施设备好。因此,政府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在现有场地的基础上,配置、充实公共设施设备,并建立和培训一支受老年人欢迎的师资队伍。
社区如何与学校联动?我到杨浦区长白街道调查社区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联动发展情况。他们把普通学校的教师请到老年学校,为老年人上课,丰富了老年教育的课程;同时,老年学员学成后,又到学校去将手艺带给小朋友,以此进行联动。如一位68岁学员在学了麦秆画后,就去教小朋友手工课,学以致用。这种将各类社会资源充分为老年教育所用的做法值得推广。最近,文化部发了文,提出文化场所要对老年人开放,老年学校可组织学员到文化馆、图书馆等去活动。各种资源的联动,可以大大改善老年教育的环境。
3、资源——
《上海市老年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为老年学校编100本教材,使学校能开出更多的课程来满足人的需求。教育资源有两个渠道,一是建设,二是整合。要把所有可利用的资源整合起来,因此建议通讯员要积极关注和大力宣传这方面的情况。
4、途径——
多宣传各种各样的学习途径,老年人可以到学校学、网上学(远程教育),也可以到学
习团队学,广泛吸收更多的老年人参加学习,以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
5、方法——
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总结出一套适合老年教育的方式方法,让老年人学得开心。上海老年大学已经在关注这个事情,还要继续研究和关注。
6、制度——
要使老年教育有长效发展的机制,就要把一些好的方法用制度形式固化起来。制度是基础,我们已经把社区教育工作写进了《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第十八条。老年教育有许多好的做法,是否能成为制度、条款,这比教学更重要。老年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通过这个平台,广泛吸引老年人参与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老年人学了七八年后怎么办?崇明的做法很好(载于《上海老年教育研究》2011年第四期),那就是组织学习团队,提供场地、师资、时间,让团队自己活动,让老年人获得学习的机会。《上海市老年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培育一万个学习团队。请大家注意,规划强调的是“培育”,而不是“寻找”。至于通过什么渠道培育,上海老年大学的做法很好,就是通过老学员带动新学员。建议通讯员关注各自区域里好的学习团队,这些团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有哪些好的经验,总结出来加以推广。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