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退休老人的价值再创造

发布时间:2016-01-26点击:21作者:华学伦系统管理员

广大退休老人还有没有人生价值、能有怎样的人生价值、如何再创人生价值,已成为当今全球老龄化社会探究人生晚年真谛的重要课题。它关系到我们这代老年人,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社会所提供的有利条件,适应环境、学习进取、改变自我,在颐养天年的同时,创造“晚霞尚满天”的人生价值;关系到我国老年教育、老年大学如何为此加强引导,创新发展;关系到涉老部门、社会各界如何为此更新观念,共同关注。无疑,这是一个很有意义、值得探究的现实问题。

一、何谓退休老人的价值再创

(一)退休老人价值再创的含义。退休老人的价值再创,指的是继他们退休前创造了各自的人生价值后,接着再进行余生价值的创造。余生价值也是人生价值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人类进入了现代社会与长寿社会之后。余生价值的创造过程,是一个崭新的过程,它相对于退休前的价值创造过程而言,无疑是一个承前启后、有所突破的再创造过程。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它是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及其结果对个人与社会存在发展需要的满足,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个人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和意义。根据作用、意义或满足需要的对象不同,人生价值又有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之分:前者是个人的思想、行为及其结果对自身存在发展需要的满足,后者是个人的思想、行为及其结果对社会存在发展需要的满足。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要求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两者统一。退休老人的价值再创,客观上也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再创。

(二)退休老人价值再创的基本要求。退休老人价值再创的过程,是一个从退休初期“三感”(孤独、寂寞、失落)和所谓“三无”(“无所作为、无力作为、无法作为”)的困扰中解放出来,在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结合中“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而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要求是,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为基本保障,以老年教育为根本途径,以老年大学(学校)为培训基地,以“学、乐、为”融于一体为追求目标,以老年人的终身学习和“自我实现”为必要条件,在他们知识、技能、经验长期积累的基础上,为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需要而不断吸纳新知识、新技能、新观念,在提升自我、温馨家庭、友善他人、和谐社区和继续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中焕发新的活力,努力成为“紧跟时代步伐的,自尊、自立、自强、有作为的新一代老年群体。”

(三)退休老人价值再创鲜明的时代特征。首先,它体现了时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199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从应对全球积极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将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认定为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之一,强调指出“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和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和革命、建设经验,尊重他们的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随后,又在《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文件中,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确定为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从而将老年人发挥专长和作用、创造新的人生价值提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任务之一。同时,它也体现了退休老人继续发挥其潜能的普遍愿望。“老年人的潜力是未来发展的强有力的基础”。他们在退休初期一度沉吟于“三感”、“三无”的低谷,实际上恰恰是反映了他们对被“淡化了”原有归属、“远离了”主流社会、“失去了”服务岗位而处于“无力作为、无处作为、无法作为”境地的无奈,清晰地折射了他们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对满足其精神需求、自尊自立自强、再创人生价值的夙愿。可见退休老人价值再创,既是积极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又是21世纪老年人的人心所向。

(四)退休老人价值再创充分的现实可能性。有人说:“人生的价值,在于你所完成的事业”,“人的价值就像果子一样有它的季节”,这似乎说老年人退离了钟情的“事业”,活到了暮年的“季节”,不可能再有价值。但更多的人说:“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衡量一个人的贵贱,要看他有什么样的品质,而不看他拥有多少财富”,“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活了多少天,而在于我们如何使用这些日子”,“一个人是否举足轻重,不在于他自身的价值,在于他能发挥多大的作用。”由此告诉我们:老年人余生的价值,与其时日的长短、舞台的大小、身份的高低、财富的多少统统无关,主要的在于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如何使用时日、扮演什么角色、发挥多大作用。而这一切的一切,21世纪的退休老人都能积极应对。因为有利条件很多:一是有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与老龄工作“六个老有”的基本方针为退休老人发挥余热、再创价值保驾护航;二是有老年教育、老年大学为老年人增强活力、再创价值提供有效途径;三是有全球积极老龄化战略为老年人融入社会、再创价值开辟广阔天地;四是老年人拥有自身的优势和未穷的潜能:我们这一代老年人经历千辛万苦,信念坚定,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都比较强;还有一些青年人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如几十年的人生阅历、丰富的实践经验、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一定的理论功底等,这些优势和潜能的利用与发挥,是退休老人如愿以偿实现余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二、退休老人价值再创的个案实证

(一)个案实证三例。这里引以实证的个案主体,乃是在一些企事业单位退休后居家养老、无所事事的老人,有的甚至是病魔缠身、自认为已是 “国家负担、家庭累赘”的老人。他们在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习进取、改变自我、康乐有为的精彩个案与铮铮感言,令人耳目一新。

1、某公司的技术人员成为大器晚成的专家学者。他年轻时喜欢收集中外硬币,退休后在老年大学“古钱币讲习班”反复研读,竟然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钱币专家:他应邀走上一著名大学的讲坛,给文博系本科生和来自全国各省市博物馆工作的专业进修人员讲授《中国钱币学》,思路清晰,史料翔实,标本俱全,令人钦仰;在此前后,他撰写发表过多篇颇有学术价值的专业论文;应邀编写了长达8万字的《中国实用集藏大全》“钱币篇”;还受“上博”钱币家之托,答复来自全国各地600多封义务咨询、鉴定、辨伪的函件,水平已遐迩闻名。他晚年的努力与成果,既满足了年轻时的兴趣爱好,创造了大器晚成的自我价值,同时又弘扬了祖国古钱币文化。他的感言是“学习能进步,钻研出成就”,“要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      

2、某交易所的领导成了处处深受家庭、社会拥戴之人。退休后他学了书法、歌舞等课程,一是提高了文化修养,在家中书房客厅写上“勿谓室小,乐在其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等条幅,使家庭增添了一份高雅的文化气息;二是给外孙女言传身教,使她从小好学上进,学业优异,且多种习作在地区和全国获奖;三是发挥了音乐才能,参加了三个合唱团,先后去上海音乐厅登台演出,还帮助社区组建文艺小分队,担任合唱指挥,演出的节目曾被电视台录制播放;并“以歌为朋,以舞为友”,形成了一个暮年之交的“百乐”群体;四是乐善好施,将家乡三间祖传的老屋拍卖所得,建造了悠闲的六角凉亭,为父老乡亲造福;五是服务社区,连续几届被业主选为所在公寓的业主委员会负责人,公寓楼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楼,本人被社区评为好党员,家庭被评为五好家庭。他的晚年,既实现了自我价值,也创造了社会价值。他的感言是“学习是桥梁,让金色晚年更加绚丽”。

3、一位瘫痪老人竟然赢得了自豪、有为的晚年。他原是一名厂医,离休后突然中风,半身不遂,哀叹自己成了“国家的负担、家庭的累赘”,“生命已失去价值”,以至整天“香烟作伴”,直至望着五楼窗户想轻生而去。幸有司马迁“或轻于鸿毛”那句话掷地有声让他清醒:“我得改变自己的人生,不但不能轻生,还要闯出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健康晚年”。于是毅然决定由老伴搀扶陪伴着在老年大学书法班学书法。校园的温馨使他忘记了自己的残缺,每天从早到晚练字笔不离纸,浓浓的墨香驱散了往日满屋的“烟臭”。入学不久,他书写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勉对联,入选桃李书画展以及《书画展精品集》;《老年大学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文章载入了校庆史册;上海电台对他的学习事迹进行了采访和直播。刻苦学习有了成绩,心情越来越舒畅,半身不遂的肢体渐渐康复,重新为人民服务的热情由此涌动:他为周围师生开方治病,主动抢救药物中毒老人,主动为社区居民做健康医疗咨询,为敬老院孤老量血压,为居委会党员上党课。一个原以为“生命已失去价值”的瘫痪老人,竟奇迹般地在改变命运的博弈中重新挺立而有所作为,从而在他内心萌生了一种成就感、自豪感,欣然感叹:“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这也许就是我的生命价值吧!人活着就要让有限的生命发出无限的光芒!”

(二)个案实证短评。上述几例退休老人“老有所学”、价值再创的事例与感言,有其惊人的共同点:终身学习,积极进取,是他们价值再创的永恒动力;“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他们价值再创的共同目标;老年教育,“自主学习”、“自我完善”,是他们价值再创的根本途径;老年大学、老年学校是培养他们价值再创能力的重要基地;依托社区,服务社会,是他们价值再创的必要条件;既满足个人身心健康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又满足适应社会与服务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他们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最终得以完美统一的重要基础;引导和鼓励广大退休老人价值再创,利国利民。

三、探究退休老人价值再创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退休老人增强自信,终身进取。老年人余生价值的创造,不管是金还是银,是铜还是铁,已形成了一股汹涌澎湃、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有力地佐证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深刻揭示的“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这一真理。在积极老龄化社会的感召下,银发老人也都成了“创造之人”,风烛残年也依然是“创造之时”,家庭、学校、社区也都是“创造之地”。它告诫老年人:不论其性别年龄、文化基础、原有职业、原有成就、身体健康、甚至学习先后等千差万别,都不再是创造余生价值的障碍,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是老年人能适应时代,融入社会;能改变心态,自尊自信;能善于学习,积极进取;能发挥潜能,完善自己。而创造、实现新的人生价值的过程,本质上也是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及幸福指数的过程。

2、有助于老年大学加强引导,创新教学。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老年教育是退休老人余生价值的再创工程。加拿大老年教育中心以“创造新的自我”为办学宗旨,认为“人到晚年仍然坚持学习,就意味着创造,创造新的生活,创造新的自我”。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在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正是老年大学“20字”的办学宗旨、“学乐为”的教学方针、“一、二、三”的三个课堂,使广大老年人的“感情、思想和行动”从退休初期的“自我困扰”中渐渐觉醒而彻底解放出来,从而紧紧融入社区和维系社会,挖掘创造潜能,焕发新的活力,彰显了新的价值。为此,必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强调和突出自主教育、创造性教育的思想理念,在帮助老年人充分认识和发挥创造性潜能、促进“自我实现”上拓宽思路,加大力度。

3、有助于涉老部门和社会各界转变观念,共同关注。广大老年人高度自觉的终身学习、再创价值的伟大实践意义深远,不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对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起到了“推进器”的作用,还对我国社会幸福指数的提升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退休老人自我解放、再创价值的银发浪潮,是党和政府长期贯彻老龄工作六个“老有”的丰硕成果,是全球积极老龄化“给生命以岁月”——让老年人健康长寿,“给岁月以生命”——使老年人有所作为的历史必然,也是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这一老龄观的重大转变。为使老年人的晚年更加康乐、更有尊严、更具价值,各涉老部门和社会各界理当高度关注和重视,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和方式,为广大老年人终身学习、发挥潜能、融入社会、再创辉煌开辟更为广阔的美好前景。

(作者为无锡老年大学原副校长)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