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基础设施如何适应老年人特点和需求

发布时间:2016-01-26点击:20作者:姚振裕系统管理员

中组部、全国老龄办等16个部门,于2012年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为发展老年文化教育事业、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工作方向和政策保障。各类社会文化教育场所,如何适应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也必将会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文化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对文化教育场所建设的投入也会越来越多。然而,目前社会上各种文化教育场所,很少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政府职能部门和有关机构在建设、改造老年文化教育场所设施时,也只是腾出几间房,放点桌椅,作为教室或者放些棋牌、图书、电视机和健身活动器材之类,作为老年活动室,除此,并没有什么特别考虑老年人特点和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地方。特别是基层居村委的老年活动室(兼教学点),大部分成了老年麻将室或是舞蹈房。这一状况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极不相适应;与社会高度老龄化发展趋势极不相符;与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形象也是极不相称的。

老年大学、老年学校作为专门为老年人教授、传播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理所当然要在这方面率先作出榜样和示范来。近年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已将发展老年教育,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为更多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优质”的老年教育服务列入教育发展规划,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新建、扩建、改建区县、街镇老年教育设施,并强调在基础设施改造中要体现“人性化”,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学习环境。

那么,为什么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基础设施要符合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怎么样才能适应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呢?

一、关于老年人的特殊性

之所以要提出“老年大学(学校)基础设施需适应老年人特点和需求”这一命题,是因为目前不少老年学校和社会上众多的文化教育场所,并没有特别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为什么要特别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呢?这是因为老年人不只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还是一个可以“全日制”参与老年教育活动的群体,更是一个越来越庞大的老年教育受众群体。

1、老年人是一个社会应关注的弱势群体

无可非议,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科技进步越来越迅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的年代,老年人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因而,老年人越来越成为社会上的一个弱势群体。老年弱势还包括:(1)生理体质上的弱势,(2)经济能力上的弱势,(3)精神情感上的弱势,(4)社会地位上的弱势。

由此,老年人应该得到社会更多关注和关爱,老年人也需要得到社会更多关心和帮助。

2、老年人是老年教育的主体

能参与各级老年大学、老年学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学院等等场所活动的,大多是退休后的老人。他们基本上不必担忧温饱冷暖,更多的是追求精神文化上的需求。学习养老、知识养老、文化养老、精神养老,已越来越被老年人所接受。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加各级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学习,参加各种老年兴趣爱好社团。全市各个社区、街道、居村委和各级老年学校里都有老年舞蹈队、老年时装队、老年合唱队、老年戏曲队、老年书画社、老年摄影协会、老年文学社、老年诗词会、老年外语沙龙以及各种老年体育团队等等。可以说,世界上没有那类学校学员比老年学校学员更多;世界上也没有那类人群的社团比老年人的文化社团更多的群体了。

老年人退休后,放下了工作重担,后顾之忧也少了,不必再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为生活而奔波,去竞争,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过一个有意义、有品质的晚年。他们有充裕时间可以参加各种文化教育活动。所以说,老年人不仅是老年教育的主体,更是一个可以“全日制”参与老年教育活动的群体。

二、老年大学(学校)应注重老年人特点和需求

老年人既然是老年教育的参与主体,那么,老年大学、老年学校的基础设施和项目内容设置,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特别是在新建、扩建、装修改造时,更应从基础建设和功能设置上把老年人因素考虑充分,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融入人性化理念,例如:

1、如何让老年人就近、方便参与老年教育活动;

2、如何合理布局,均衡老年教育资源;

3、如何建设老年人专用的老年教育活动场所,构建上海老年教育体系;

4、如何为老年人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5、如何在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基础建设起步阶段就能准确定位,做到高起点、高水平,避免不必要的反复修建等等。

老年大学、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教育学院、街镇老年学校等等,因为对象主要是老年人,不同于其他成人,更不同于青少年。因此,对老年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方式手段和环境条件的要求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老年大学、老年学校的基础设施、功能设置、环境条件应该做到,也必须符合老年人这一特殊对象的特殊需求。

现在老年人空巢家庭比较多,子女都各自成家立业,营造自己的小家庭,很少顾及老人。有的单身独居老人,更是整日无所事事,苦于没有地方可去,没有人可以聊天。如果就近有老年大学、老年学校或其它文化活动场所,有些老年人可能会整天待在里面,有的会天天来,他们在老年大学、老年学校里学习、休息、生活(就餐),不少老年人会把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当作自己“第二个家”。因此,老年大学、老年学校要确立“老年之家”的理念。老年人辛苦一辈子,为国家、为企业、为子孙付出很多,我们理应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活动的环境,给他们有一个“家”的感觉。

例如,上海老年大学积近30年的办学经验,确立并实施了 “求知的校园、健康的乐园、美丽的花园、温馨的家园”的建校理念。经常听取老年学员和教师的意见建议,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不断调整、改进、完善学校硬件和软件设施,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2012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对上海老年大学建设区域性分校时提出:要融入人性化的理念,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各分校建设时,辟出场地,在校区内建成很有品位绿化小品,设立优雅、舒适的休闲茶座和学员休息室、阅览室、社团活动室、学员食堂、医务室以及健身设施等等,专供老年学员休息聊天、交流交友,专为老年学员提供服务,使学校真正成为老年学员的“温馨的家园”。2013年,市教委和区县政府又为全市170所街镇老年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改善老年学校的硬件设施和环境条件。

三、思考与建议

经对市内外一些老年文化教育机构的考察了解,结合老年文化教育活动工作的实践经验,特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1、老年大学(学校)设施和功能设置要应对老年人多样性需求

老年大学(学校),每天有不少老年人进进出出,他们中间有各种层次的人,有各种需求的人,老年大学(学校)就象一个“小社会”。因此,老年大学(学校)的基础建设和功能设置应有超前意识,要适应和满足老年人多样性的需求。

①医务室: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殊性,常常会出现身体不舒状况,也容易发生跌跌碰碰,所以,老年大学(学校)尽可能设置医务室或“红十字服务站”,应对老年人一些身体不舒和小毛小病。医务室还应该有救护应急措施,预防老年人突发事件。 

②心理咨询室、法律咨询室:人们退休后,会有许多不适应,久而久之,会形成许多心理问题。但是,没有一个老年人会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也没有一个肯主动去医院就诊心理问题。还有,老年人法律知识比较缺乏,很容易受骗上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往往不知所措。因此,有条件的老年大学(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室、法律咨询室,定期免费为老年人咨询服务,消除老年人上医院、上律师事务所的顾虑,帮助老年人解疑释惑。

③社团活动室:老年人有不少兴趣爱好,他们中间人才济济、还有不少大器晚成。老年大学(学校)应该让他们有一个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和阵地。也可以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引导、组织他们服务社会。

④展示厅、陈列室:老年人表现欲望比较强烈,他们的学习成果很希望能有地方展示,很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以体现自己晚年人生价值。老年大学(学校)可以设立展示厅和陈列室,组织开展一些表演、展览、比赛、交流活动,大力提倡、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以此激励、提高老年人的学习、创作热情。

⑤小书店:现在年轻人喜欢上网浏览阅读,但老年人还是比较习惯阅读图书。老年大学(学校)可以把新华书店请进来,开设“老朋友小书店”,优惠供应老年人喜欢的图书。

⑥为老服务部:老年人不太方便经常外出采买物品,老年大学(学校)可以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充分挖潜,利用“边角料”,设置为老服务小卖部,老年人可以顺便配眼镜、买学习用品、老年用品和其它生活小用品。

除此,还可以与有关方面合作,不定期组织一些为老服务活动、慈善义卖活动等等,以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多样性。

2、老年大学(学校)细节要体现“人性化”

党和国家一再强调要“以人为本”,现在不少企事业单位也很注重“人性化”管理,我们老年大学(学校)更应该在工作的细节上,给老年人“人性化”关怀,尽可能为老年人提供优越的活动环境。

①设施设备: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大多衣着臃肿、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因此,各种活动室、教室布置尽可能宽敞明亮些,桌椅尽可能不采用金属结构和锐角设计,通道不要太窄,以免通行不便,碰擦跌倒。课桌下面要有比较宽的空格,方便老年人存放随身携带的物品。

老年人听觉、视力、记忆力、反应能力不如年轻人,老年文化教育场所应充分考虑如何帮助老年人弥补生理上的一些不足。

例如在一些活动室,特别是教室,配置大屏幕显示屏或多媒体投影设备,让每一个来上课的老年人能“一目了然”。讲课辅导老师可以配备“小蜜蜂”无线话筒和扩音设备,老年人也不用赶早坐前排,抢座位了。

②灯光照明:大多老年人视力减弱,视物辨色能力下降。老年大学(学校)应该光线明亮,特殊场合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昏暗的转角,狭小的过道,应该安装感应灯或长明灯。

③厕所配置:现在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到老年大学(学校)来的也是女多男少。因此,男女厕所设计建造也应该考虑女厕所稍微大一些、位置多一些。还有,一些传统储水的抽水方式,来不及供水,容易造成下水道堵塞。厕所建造时应避免使用传统水箱式抽水。每一个厕位旁边尽可能安装挂钩,方便老年人挂衣包。厕所内可安装扶手,方便老年人下蹲站立。

④防滑防跌:老年人大多腰腿不好、关节不灵、行动不便,因此,楼道台阶不宜太高,每个台阶沿口要有防滑条,地面铺设尽可能采用防滑地砖,扶梯两边必须有扶手。扶梯第一级和最后一级台阶,或地面有高低不平处,应有显著提示印记。下雨天,要及时铺设防滑地毯。

⑤无障碍通道:虽然老年大学(学校)很少有残疾老人,但有不少是年逾古稀的高龄老人,也有腿脚不好,行动不便的老人,所以,基础建设时,应该考虑建造无障碍通道和扶手。有条件的,两层以上的楼房尽可能安装电梯。

⑥防暑保暖:老年人对气温的适应、忍受能力比较低,为防止老年人中暑和受凉,老年大学(学校)应该安装防暑保暖设施。教室、活动室内应该安装窗帘、空调。厕所也可以配置洗手液、干手器,有条件的还可以安装风扇或电暖设备。

⑦保险保障:老年大学(学校)里天天有许多老年人进出,难免会发生意外。有条件的老年大学(学校)可以考虑申请相应经费,与有关保险公司协商,为来上课学习和参加活动的老年人购买(团体)意外公共责任险,给老年人多一份“人性化”关怀。

老年大学(学校)的工作对象是老年人,因此,一切应以老年人为中心,从基础设施和功能设置开始做起,让老年人在老年大学(学校)感受到“家”的温馨,为建设受老年人欢迎的现代化高水平老年大学(学校)奠定扎实的硬件基础。

(作者单位   上海老年大学)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