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年人才开发的环境建设因素

发布时间:2016-01-26点击:17作者:董之鹰系统管理员

老龄管理的“六个老有”目标建设中有一项是“老有所为”,实现这项目标的关键一环是重视对老年人才的开发工作。老年群体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管理部门把工作重心放在老有所养,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人的生存是第一位的。但以人为本,仅有生存的权利是不够的,人必须有发展的权利。在重视老有所养的同时,重视老有所为,珍惜老年人才,营造开发老年人才的良好环境,是老龄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用环境建设凝聚老年人才

在老年人才开发工作中,环境虽是个外在因素,但其反作用力也不容忽视,对于凝聚老年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为老年人才营造积极生存和发展环境,对老龄管理而言是挑战性课题。

人到老年,还能够发展吗?许多老人用事实给出了答案。当“年龄只是数字”进入长寿社会之际,挑战自我的环境成就了老年人发挥潜能的梦想。如凌空飞行、高空跳伞,一些老年人将其称为“勇敢者的游戏”。还有的老年人去参选市长,当百岁法官,做智慧侦探,甚至体验做网络超级粉丝、健美教练等属于年轻人的专利项目,如今也有不少老年人去挑战这些领域。

环境能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当环境对老年人有吸引力,就会有积极影响,老年人感到了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情趣,就会使自己保持青春的心态。反之,环境让老年人厌恶,所见所闻都与焦虑、抑郁联系在一起,死气沉沉,没有生气,就会加速人的衰老,失去生活的勇气。心理学上所讲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望效应”(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的实验结果),含有环境的暗示效应。其表明,在充满负面评价的环境中,人往往会受到负面信息的暗示,弱势更为突出。而在充满信任和赞赏的环境中,通过启发和鼓励,随着心态的改变,可突显人的自身优势。消极环境的暗示会强化人的弱点,从心灵深处感到自卑、怯懦、厌烦等。积极环境的暗示令人保持良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可以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哈佛大学心理学讲师讲课时用的老年实验例子也说明了这一事实。实验对象是一群老年人,实验内容是要求他们回忆20年前的自己,结果是他们都感到自己年轻了,有活力了,甚至生理上也发生了变化,表明老年人需要有活力的环境。

中国科协下属的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于1989年成立,积极搭建老科技工作者服务平台,将老年人才作为社会的宝贵财富开发,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凝聚老年人才的环境。23年来,积极向党和政府反映老科技工作者的贡献和诉求,成为党和政府联系老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在多年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离退休科技人员状况调查报告》,涉及发挥作用、收入、健康、住房等状况,向中央建言献策,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在平台环境建设中,既为解决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的具体困难而呼吁,又组织开展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活动,开辟用武之地,成为老龄管理30年发展历程的一个亮点。

二、用政治环境建设激励老年人才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下,政治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大会于1990年12月14日通过《国际老龄行动计划实施和有关活动的第45/106号决议》,确定10月1日为国际老人节,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以及对老年人凭借他们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为社会作贡献的重视,为政治环境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2年,党中央决定实行干部离退休制度的同时,提出三项原则,即老干部离退休后一定要很好地安排照顾,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略为从优,并注意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干部的关心和照顾,又为发挥老干部作用营造了政治环境。实际上,这是党交给老龄管理部门的政治任务。在“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的原则下,老干部在政治学习、看文件、听报告、出席会议、参加政治活动、享受荣誉待遇等方面,与同级在职干部的待遇一样。从政治上充分关心、尊重和爱护老干部,使老干部保持政治荣誉感和责任感,成为老龄管理中政治环境建设的指导原则。

老年人才是老年群体中的精华。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仰,并将理想信仰作为他们的生命依据,为追求实现人的尊严而生活。作为政治信仰,他们阅历丰富,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上,不畏艰难困苦,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目标奋斗,始终是他们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作为人文信仰,他们拥有良好的人伦、人格之文化道德素养,以仁爱、善良、诚信、勤奋、节俭、宽容、豁达、助人为美德,以社会发展为己任,以自身的行为准则和示范作用影响社会;作为职业信仰,他们积蓄渊博的知识,勇于开拓创新事业,具备应对困境的能力,成为现代化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开发老年人才,调动老年力量,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老龄管理的政治环境建设在于做好对信仰目标的激励工作。不论是政治信仰、人文信仰,还是职业信仰,都会调动与发挥人的创造潜能,起到引导或推动作用。

三、用经济环境建设扶植老年人才创业

老年人才开发,离不开经济环境支持。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曾于1920年提出福利经济学的思路,用较低的福利成本,收到更多的经济效益,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结合,史称“旧福利经济学”。其主张用国民收入总量和收入分配均等体现社会经济福利,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愈大;国民收入分配愈均等,社会经济福利愈大。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对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展开批判,进行修改、补充,建立新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提出补偿原理和社会福利函数论。其中补偿原理认为任何经济政策的改变都意味着价格体系的改变,都会使一部分人受益而另一部分人受损。所以,应该通过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和价格政策,使受益者补充受损者。如果以益补损后仍有余,则全社会的福利增大。福利经济学理论表明,福利经济所带来的经济环境支持将推动弱势群体的发展,继而获得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老年人才离开单位岗位,往往由优势化转为弱势化。要继续从事公共建设事业,需要公共福利经济的支持。不论是企业,还是事业机构,不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服务型企业,不论是盈利机构,还是非盈利机构,都必须共同塑造尊老敬老的企事业文化。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原则,又要政府主导,向老年人才开发倾斜,获得经济环境支持。

在老年人才中,许多是志愿者,他们有退休金,继续工作是一种精神寄托。当他们退休后,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通货膨胀,他们的退休金通常会贬值。因此,政府对于为国家建立功勋的老年人才,要给予补偿政策。不仅老年人的退休金需要与物价指数挂钩,共享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而且对老年人才还要采取扶植政策,鼓励他们发挥作用,如进行税收减免,发放餐饮补贴和交通补贴,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政府部门可以用公共资源,包括让老年人共享社会创业基金、科研基金等,鼓励老年人才继续发挥作用。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现有离退休干部近280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者1800余人。针对老干部知识层次高,知名专家学者多的特点,院离退休工作局积极搭建各种服务平台,建立老年科研基金,精心组织好老年科研课题立项、出版资助及科研成果评奖工作,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

四、用文化环境建设支持老年人才智慧生存

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环境建设,对于开发老年人才十分必要。文化环境建设,包含三种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以精神文化为动力,以行为文化为导向,以制度文化为保障,支持老年人才智慧生存。

1、以精神文化为动力

文化是多元的,是跨越民族,跨越国界的。本土文化有“求同存异”的包容文化,“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文化,“仁者寿”的仁德文化,“敬老爱幼”的尊严文化,“代际互动”的反哺文化,“礼仪之邦”的关系文化等;国际文化有“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文化,求新求变的竞争文化,相互切磋的多元文化,崇尚自我的个人文化等。各国都有代表性思想,如日本崇尚“同生共荣”的团体思想,美国崇尚“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思想,中国崇尚“安居乐业”,倡导“各得其安”的和谐思想。各种文化都有其合理成分,又有其文化缺陷,形成特定的文化符号。中国是重人伦的社会,倡导老年文化,尊老敬老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特色。我国老年人才显示了包容、仁德、尊严、自强等优势,老龄管理要汲取各类文化的精华,以精神文化作为开发老年人才的动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尽显老年人才优势。

2、以行为文化为导向

老年“智慧化生存”需要人文软实力来体现,而行为心理视角的导向值得重视。老年文化符号中,有积极提法,也有消极提法。有“夕阳红”、“老骥伏枥”等正面文化符号,也有“老糊涂”、“老保守”等负面文化符号,都会渗透到社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老年的社会形象。管理者必须能够很好地运用文化符号,消除老年文化危机,建构积极向上的老年文化符号,以积极行为文化引导社会,展示老年人才的风采,促进老年人才以积极心态参与社会。

3、以制度文化为保障

制度文化是老龄管理的文化环境建设的组成部分,自觉抵制社会上歧视、排斥老年人的现象,保障实现老有所为,创造最佳制度文化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了保障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权益条文。中国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中将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并为发挥老年专业技术人才作用制定了专项政策,需要老龄管理部门认真加以落实。

五、用社会环境建设保障老年人才终生发展

在养老保障中,既保障人的生存,又保障人的发展,是社会环境建设的关键。人的发展是不分年龄的,人的终生发展是社会的期待,因为只有人的发展,才能推动社会发展。1986年联合国通过的《发展权利宣言》指出,发展是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全面进程,其目的是在全体人民和所有个人积极、自由和有意义地参与发展及其带来的利益的公平分配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全体人民和所有个人的福利,强调了促进发展的社会环境建设。2006年《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指出:“国家通过政策和舆论引导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发展老龄事业的社会环境”,为老龄管理部门对老年人才提供社会环境保障指明了方向。

1.搭建老年信息交流网络服务平台,保障老年人才信息畅通。

在科技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垄断人才,排斥人才的现象都会发生。老年人才参与市场竞争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人才有其特定的成长规律,需要各种新信息、新观念。但老年人才离开岗位后,一些单位实行信息垄断,中断与老年人才的联系。一些人才流向海外,为寻找自己终生热爱的事业,挑战自我,追求更高的学术创新目标,为他国和地区带来经济利益。因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应局限于在职者。老龄管理部门要搭建老年信息交流网络服务平台,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保障老年人才信息畅通。

2、开辟老年教育培训基地,保障老年人才终身学习。

老年人才大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大量研究显示,老年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既靠中青年时期积累所得,又靠终身学习实践。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能缺少终身教育。大器晚成,还要靠晚年的智力训练,现代知识培训。开辟老年教育培训基地,保障老年人才终身学习,具备现代化、科学化能力,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建立和完善“老有所为”组织和制度,为老年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老年人才退离工作岗位后,或选择再就业,或回聘于原单位,或自行安排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论是工作本身,还是待遇,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并会产生一定的工作压力。因此,需要制度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建立调研制度,及时了解老同志的需求和愿望,给予关心和帮助,为老同志排忧解难。如为老年人才的职务评定开辟渠道。对离退休后贡献突出有职称评定需求的老年人,老龄管理部门应与有关职称评定单位联系,给老年人创造评定机会,使他们得到社会的价值认定,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对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建立定期学习交流制度,让老年人才感到退休后并非脱离组织,仍享受到组织温暖,保持传统和荣誉,焕发第二青春期;建立表彰和奖励制度,宣传“老有所为”的先进典型,促进全社会尊老敬老蔚然成风,为老年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研究员)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