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年人提供学习、生活的“幸福港湾”

发布时间:2016-01-26点击:17作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叶 辛系统管理员

为《六十再出发——媒体记者眼中的上海老年教育》一书作序

这本书的书名为《六十再出发——媒体记者眼中的上海老年教育》。

60岁了,退休了,能不能再出发呢?

有人说,我退都退下来了,退休退休,就是退下来休息,不是叫你退下来再整旗鼓出发。我忙碌了一辈子,该歇歇了,做一点家务,陪陪老伴,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经济条件许可,我们还约上几对亲朋好友,出外去旅游旅游,这才叫是真正的退休生活。讲什么再出发啊。不出发了。

可是真正地实行下来,又不是那么回事了。带小孙子、小外孙,确实有其欢乐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责任,是担心,是腾不开身子,没一丁点自己的支配时间。一觉睡到自然醒了,家务活儿也做了一点,人还有精力,总不能呆坐着不声不响吧,总不能老俩口尽眼睛对鼻子,坐着说那些重复的话呗,那样要闷死的。

退下来的老人,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明白一个道理。子女一辈有子女一辈的生活方式,孙孙一辈有孙孙一辈的世界,他们不可能永远倚赖着老人过日子。他们要走自己的路,奔自己的前程,创造自己的人生。

六十再出发的话题,就是这么提出来的。

六十要出发了,怎么出发呢?

这本书讲的就是再出发、怎么出发的问题,上海老年教育的问题。

上海的老年教育举办30年了。老年大学已经成了深受老年伙伴们欢迎的求知学园、温馨家园、健康乐园、美丽校园。弄堂里,小区中,常有人说,到老年大学去上学,还得赶个早,排个队,才能报上名呢!不少刚刚退下来的老人,不了解内情,经常还在为报不上名发愁呢。

30年前,上海的退休老人已经超过了100万。我采访笔记中记下的,那时候,80岁以上老人,超过了10万。而百岁老人,因为比较稀少,精确的数字,在1986年,上海有41位。

可到了今天呢?

报纸上登得明明白白,到2013年年底,百岁老人,上海有1407位。80岁以上老人,已超过了70万,增加了7倍。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呢,数字更惊人:387万。

这么庞大的老年群体,有知识需求,有精神需求,有学习的需求啊!

再出发的队伍浩浩荡荡,上海老年教育要高品质的发展,为这么多老年人提供学习、生活的“幸福港湾”,不是一件易事。既要多元学习添乐趣,又要学习团队增活力,还得解决“一座难求”的半夜起床赶早排队报名的现实需求。

上海是怎么做的呢?

这本书里通过记者们的笔,一一给你揭开了老年教育的面纱。

首先是政府办实事搭平台起带头作用、引导作用,面对老年群体急切的社会需求,既开办远程教育,又提倡在家门口“就近入学”,解除老年人的择校烦恼,让整个老年群体圆学习的梦,甚至圆一些老人的学历梦。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30年来,上海的老年教育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扎扎实实,走过了一条精彩纷呈的成功之路。真正做到了“老年所学所为,闪亮生命光泽”。

只是,上海的老年人队伍,还在急剧地扩大啊!平均每年还将有20万的“年轻老人”迈进这支队伍。这些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经历过“文革”,经历过上山下乡的新老年人,对于学习的需求更为多样,对于学习的愿望更为强烈,对于“追梦”的态度更为执著,我们上海的老年教育,可谓任重而道远,真的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啊。

写到这里,恰好看到了今天的《上海老年报》头版头条一行粗体大字:有恃无恐的老年式放纵要不得。

说的是生活中,一小部分老人上了年纪后,脾气变得越发倔强,甚至成为“易怒族”,动不动破口大骂,凡事轻易诉诸暴力,成了“暴力新闻”的主角。

报上举了两个小例子,一个例子是4月上旬,一个年过七旬的老翁无视红灯乱穿马路,不但不配合交警,还出手挥拳打交警。把执警交警打得没了方向。当群众纷纷围观时,这老人又矢口否认打了交警。

另一个例子来自郑州,一个六旬老人在公交车上因要女孩让座被拒,竟然将女孩拖至下客门口挥拳暴打。

联想到前不久还在报上读到类似不止一次的报道,让世人惊叹: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

不要小看这样的新闻啊,不要以为这是个案啊。这样的个案恰恰告诉我们,老年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至少得让这些老人通过学习懂得,要想获得社会的尊重和关爱,必须自爱自重,具有长者风范。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