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0日,上海市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在上海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召开高校理论基地会议,四个高校理论基地——复旦老年大学、交大老年大学、上大老年大学、上师大老年大学的校长和理论骨干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课题进展情况,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一、理论研究要深化,高校要做领头羊
“理论研究应从源头上参与老年教育的决策”,上海市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上海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江晨清如是说。他和大家一起回顾了上海市三次老年教育工作会议,认为这是老年教育发展的三个转折点,也是理论研究不断深化、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结果。明年要召开的上海市第四次老年教育工作会议,将要解决老年教育全覆盖的问题。
上海市政府已加大对老年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快教学硬件的建设。我们老年大学要抓住这有利时机,在理论研究和特色办学等方面作出贡献,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辐射的作用。上大老年大学的 “随堂听课”,“快乐百岁讲师团”;上海老年大学的“旅游文化基地”和开设科技分校;复旦老年大学引导老年学员思考如何平稳度过退休综合症发生期、让老年人成为受欢迎的社会人、如何坦荡地面对生与死等等,都是一种老年教育科研上的创新与突破。
我们的研究课题要接地气,以应用研究为主,实现两个转化: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疑点,转化为研究中的课题;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力量。例如,我们理论研究中心成立后,对高水平老年大学标准的探讨,对老年大学三个延伸(向高校、社区和企业延伸)的讨论,对长者风范的倡导等,都是在实践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近年来,我们理论研究中心已经形成了一支骨干队伍,即6(研究室人员)+18(专家教授)+50(各校通讯员)+X(每个理论研究基地的研究小组成员)。这是良好的势头,每个基地在组织和人员保证的前提下,每年都要确立1—2个重点课题,争取不断迈新步,年年有进步。
上海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唐长发,传达了今年初在四川绵阳召开的“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精神,对高校积极参与学术委员会组织的、上海为组长单位承担的课题《老年教育领导管理方式的调查分析》表示感谢。在回顾了高校四个理论研究基地的工作开展情况后,他说,上海老年教育工作搞得好不好,高校是半壁江山,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高校有得天独厚的研究力量,退休的专家教授的积极参与,为老年教育输入了正能量。上海市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成立两年来,已走入佳境,四所高校基地都有自己的理论研究队伍和理论研究课题,各具特色,成绩不凡。他希望:一,利用高校的研究力量多出成果,争取每个基地每年有一到两个以上的重点课题,在老年教育论坛推出一批瞩目的新成果。二、利用高校的渠道,争取上级部门的科研项目,开展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三、高校和区县结对子、接地气,如上大和奉贤区,交大和闵行区结对等,就是用高校理论方面的优势和区县的教育实践相结合,是一种有意义的创造性的开拓。
二、落实人员 集聚力量 迈开步伐
目前,四个高校的理论研究基地已在组织上健全和完善,呈现良好的态势。
复旦老年大学是1993年率先在上海高校中成立的老年大学,并于2004年3月成立了“老年学理论研讨班”,由哲学学院退休教授金邦秋任班长,成员为学校退休的教授、副教授,现有近40人。他们发挥复旦大学多学科的人才优势,集合了来自各院系的一批退休教授,同时还争取一些在职的教授、专家和研究生参与。研究课题涉及老年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多领域。
交大老年大学也较早建立了理论研究组,共有10名成员。其中有退休的正副教授、办学干部、教师,还有老年学员代表等,平均年龄近70岁。为提高研究队伍的整体实力,他们正物色与充实年纪相对较轻的新成员。由于校长亲自参与,亲自写稿,带动了一批理论骨干和教师学员,经常有文章在《上海老年教育研究》杂志和其它杂志上发表。
上海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在2013年成立了“老年教育研究所”,由原上海师大校长杨德广教授亲自任所长,成员有15人。研究所既有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老专家,也有在职的中青年学者和研究人员,还有部分研究生。研究所的主要职责是进行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承担相应课题,对学校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上大老年大学于2012年4月建立了两支研究队伍:一支是由理论研究小组的11人组成,参加的有校长、副校长、理论研究工作者和在职的年轻教师;二是成立了由五人组成的“快乐百岁讲师团”。他们以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相结合、退休同志与在职同志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挖掘老年学员中有兴趣、有研究能力的同志,逐步扩大研究力量。
三、联系实际 确定重点 取得成效
四个高校理论研究基地都确立了各自的研究项目:
上大老年大学的毛杏云校长和两位副校长参加了会议,并带来了他们刚完成的两本课题资料《校中办校实践与思考》和《都市社区老年教育管理与课程建设》。2013年,课题《老年教育与城市传统体育互动发展研究》获老年教育协会、上海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论文二等奖。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他们走访了周边社区、街道和老年大学,开展了大量的问卷调查。现在,他们外联内合,在市外与山东南山老年大学签约;在市内与奉贤理论研究实践基地协作,共同开展课题研究。
成立“快乐百岁讲师团”也是上大老年大学的独创。讲师团由传统体育养生学科带头人领衔,由五位教授、副教授组成,也都是本校老年大学学员。他们主要是研究现代科学养生理念与方法,从良好的心态、精致的生活、科学的运动、健康的管理等方面入手,融研究、练身、为老服务于一体。去年开展活动二十余次,其中在潍坊街道为老年人开课十六次。
复旦老年大学沈文龙校长带领上海高教所原所长杜作润、哲学教授金邦秋、管理学教授王克忠来参加会议。去年是上海老年大学复旦分校建校20周年,他们以“上海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复旦基地”的名义,举办了老年教育学术论坛,出版了《积极养老全方位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针、内容和动力的研究》(华宏鸣编著);还编印了《复旦老年教育理论研究论文集》,收录了理论研究基地12位作者的论文和课题研究报告。王克忠的《论积极养老与老年教育》一文,获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王增藩、周芳明合写的《老年教育中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内涵与价值》一文,获上海市老年教育协会、上海市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论文评选三等奖。此外,理论组人员每年撰写的多篇文章,曾获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年会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联)优秀论文奖。
复旦的“老年学理论研讨班”由校老年大学、校老教授协会和退管会三方联手,因此研究力量雄厚。近几年来,理论研讨班成员已完成了多项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的“金秋”研究项目,并在每年5月校庆期间,举办主题报告会。特别是领导带头撰写论文,积极参加理论研讨会,并给予经费支持,使一批理论研究文章应运而生,例如,历史学家徐连达教授撰写了《论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历史传统》;法学家修义庭教授带领研究生深入社区调查老年人的法律权益维护状况,并提出了对老年人的住房、赡养和婚姻等主要法律问题的对策;医学院王蕙仁教授等论述了《心理健康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等等。
理论研究重在联系教学实际,重在多元化的参与。近几年来,上海交大老年大学先后承担了三项上海老年大学总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一是《关于高校老年大学办学定位问题的探讨》,被推荐全国老年教育研究优秀论文评选并荣获二等奖。二是《关于促进老年学员心理快乐问题的研究》 ,已于去年12月在《上海老年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三是《关于高校老年大学办学特色的研究》,目前已基本完成。这三个课题都反映了高校老年教育发展的实际,对老年教育管理工作起了促进作用。
同时,交大老年大学还组织发动任课教师和办学干部等,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在《上海老年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了近十篇文章,内容涉及教学、管理和学校改革与发展等问题。此外,他们还坚持每学期编印一期《老年学习园地》,每期刊登50篇左右的学员学习体会文章和教师教学研究文章。目前已编印了16期《老年学习园地》,每期印2000份分发广大学员阅读。校部对研究工作所需的活动场所、信息资料、学习考察和经费开支等给予支持与帮助。对于已取得成果的研究项目还给予配套奖励。
上师大老年大学是上海市老年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所在地,去年和上海市老年教育理论研
究中心共同出版了《老年教育ABC》,今年将继续和理论研究中心、教学研究指导中心联合举办“上海老年教育教学案例征文比赛”活动,目前已经征集到教学案例近百篇,正在整理中。去年,学校成立了“老年教育研究所”,举办了“老年教育理论研修班”,参加人员为研究所全体成员、老年大学全体工作人员、部分在职研究人员和研究生。会议中既有专家报告,也有学习讨论,还有情况交流,目的在于提升老年教育的理论支撑,扩大老年教育的研究队伍,深化老年教育的研究领域和编写老年教育的基础教材。
他们向上海市理论研究中心申报了三个课题《地方性高校举办老年大学的教学模式探讨》(杨德广等)、《关于高校老年大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思考》(阮兴树等)和《上海老年大学的发展走向与愿景》(钱源伟等)。
四、打算和希望
高校各理论基地在2014中的共同打算是:
1、补充新鲜血液,壮大研究力量。
各研究基地表示,要吸引更多的退休和在职的研究人员参加老年教育研究工作。
复旦老年大学表示,要多吸收刚退下来、低龄的教授、副教授加入理论基地,以缓解队伍的老化。并争取在职的学者、博士研究生和老年大学学员一起开展理论研究。利用综合大学多学科的优势,从多角度开展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和实际调查。
2、完成“上海市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立项的重点课题。
上师大老年大学计划重点完成老年教育的三本基础教材:《老年教育学》(杨德广主编)、《老年教育心理学》(岑国桢主编)和《老年教育教学论》(钱源伟主编)。并完成上海市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的两个课题《关于高校老年大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思考》《地方性高校举办老年大学的教学模式探析》。
交大老年大学理论研究组计划完成三项研究:关于本市老年教育立法问题的研究;关于老年教育社会性评估问题的研究;关于文化建设与老年教育关系的研究(今年启动, 拟明年完成)。开展群众性办学心得体会征稿活动,编撰2015年建校十五周年文论集。
上大老年大学重点研究的两个课题是:“随堂听课实践与思考”、“高校老年大学加强团队建设研究”。“快乐百岁讲师团”为校内老年服务志愿者开设《健康气功》,为刚退休同志开设《退休适应-幸福人生的新追求》。在上大老年大学成立十五周年之际,他们准备召开理论研讨会。
复旦老年大学将理论研究工作作为一项日常的事宜,经常化、制度化。他们准备在个人和小组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每个季度召开一至二次老年学和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总结、交流、部署理论研究工作。完成上海市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的两个课题《依据老龄人的需要和追求办好老年大学的研究》、《促进老年教育深入发展的探索思路》。并准备建校109周年暨第48届科研报告会。
3、对中心的希望
上大老年大学提出了对上海市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的希望:希望《中心》给予更多的指导与信息沟通;希望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希望进行关于老年教育立法的研究;希望进行关于高校办老年大学的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