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上海老年教育工作成效斐然

发布时间:2016-01-26点击:22作者:admin系统管理员

(一)基本实现“十二五”提出的目标任务

1.形成了全市性的老年教育办学体系。上海市已形成了由4所市级老年大学(下设高校、行业等60所分校和系统校),21所区县老年大学,222所街道(乡镇)老年学校,5139个居村委学习点,167个养老机构学习点构成的市、区(县)、街镇、居村委四级老年教育网络;形成了老年学校教育、老年远程教育、老年社会教育三种教育形式互补的开放性格局。各级老年教育机构功能定位清晰、目标层次有序,基本形成。

2.形成多方协作、定位科学、职责分明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功能,理顺区县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工作机制,街道乡镇均配备有具体负责老年教育的工人员,形成了市、区(县)、街镇三级老年教育管理体制。老干部大学、高校老年大学、退休职工大学依托部门系统优势和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宏观管理,已形成条块互补、多方协作、职责分明的管理体制。

3.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活力的办学机制。上海市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办学主体既有区县、街镇、高校、企业,也有民政、教育、老干部、机关工委、总工会等,此外还有部分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除传统的老年学校组班教学和远程老年教育收视等基本教育形式外,还积极发展老年人学习团队,开展“养教结合”工作,办学形式不断丰富。

(二)多项发展老年教育举措全部落地

1.高质量完成市政府实事项目。完成市老年大学“东西南北中”计划,实现建筑面积、功能教室、开设课程、学员人数等四个方面均翻一番的目标;支持197所街(镇)老年学校开展标准化建设,建设功能教室1500多个,招生总人数增加15万,社会满意度调查名列前茅;17所区县老年大学全面完成标准化建设;制定发布全国首个基层老年教育机构建设标准的试行指导意见——《上海市老年学校建设标准指导意见(试行)》。

2.推进老年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依托高校、市级老年大学、区县教育局和社会组织,组建“理论研究、素质教育、信息中心”等11个老年教育支持服务指导中心,提升了老年教育服务能力。有43篇论文获得国家级和市级论文奖,出版了《老年教育文集》(1-3卷);制定下发《在老年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见》;建设“上海老年教育数据库”,实现教育信息动态管理。

3.开发老年教育学习资源。完成“上海老年教育普及教材”(共100本)编写,形成纸质书、电子书、网上课堂和无线终端移动课堂“四位一体”的教材模式,其中:电子教材是国内第一套成规模正式电子出版的老年教育读物;老年教育“微杂志—老辰光”全面上线;上海老年教育APP成为国内首个老年教育资源展示学习平台。出版发行全国第一套以老年人为目标群体的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老年版)第一辑》。

4.提升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初步构建“市级骨干教师、区级专业教师、校级专兼职教师和志愿者”的三级培训网络,提升了专兼职教师水平,举办各类培训班96个,培训人数近7000人;启动市老年教育师资库建设,已有25所老年大学的639位教师信息入库。

5.部门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相关部门积极参与老年教育事业,呈现“多方协同、共同推进”的局面。如:市委宣传部开展了“东方文化资源配送”、市经信委开展了“智慧城市、智慧市民”等活动。同时,依托宣传文化、科技等部门的优质公共文化和科技资源,创建了8个“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每年组织体验活动近百次,参与人数达到70多万人次。

6.组建老年教育志愿者分队。2014年,成立了上海社区教育志愿服务总队老年教育志愿服务分队,分队下设38个工作站、231个服务点,招募4000多名志愿者,开展市(区)级老年教育志愿服务活动1500多场;2015年招募6位退休教师赴贵州自愿支教3个月,培训当地师资,提供教学指导。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老年教育取得可喜成果。2014年,上海市参与老年学习的人数达到73万人次,参加远程老年教育人数51万人次,参与各类讲座的人数,2014超过320万人次。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