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作品选 一个不会说话的儿时伙伴

发布时间:2016-01-27点击:14作者:韩启刚系统管理员

在我已遥远的儿童时代几个玩伴中,有一个和我瓶罄罍耻、刻骨铭心的特殊伙伴:从憨态可居到桀骜不羁;从魁形巨首,腰圆,腿壮,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眨一眨,闪现着善良与温驯的光芒到“渴饮山涧水,饥餐柴门月。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歇”埋头苦干、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牠就是我家那头黄牡(牯)牛敦子。

说起这头黄牛的来历,不免勾起我对父亲的怀念和崇敬,让我唏嘘不已。我家原来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是父亲学会了铜匠手艺后,经过含辛茹苦,顽强打拼,才购得几亩薄田,总算有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家。但是,种地却没有耕牛,只得向别人租用,求爷爷告奶奶说尽好话,付出高额的费用不说,还得等人家耕完地才能租用,往往误了农时。父亲下决心要有一头属于自己的耕牛。可是,没有钱买,怎么办呢?父亲挖空心思,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替人家代养一头牝(沙)牛,谈好的条件是当牝牛产仔后我家可以分得两条牛腿的所有权。

牛和人差不多,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经过我家精心饲养,一头健壮的小牛崽降生了,父亲再花了一部分钱买下另一半,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耕牛,我当时也别提有多高兴了,特地给牠取了一个名字叫敦子。

有人爱狗,有人爱猫,我独爱牛。因为牛给我父亲减轻了劳苦,牛给我家创造了财富,牛是我儿时的玩伴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

小牛犊一来到这个世上,在牠眼里,一切都是新鲜的,牠蹦啊,跳啊,欢快的蹄子踏碎了尘土里的阳光。牠无忧无虑地生活、成长,这一切都感染着我,引起了我的共鸣,我和牠嬉戏,一起玩耍,很快成了异类好朋友,每天早上起床和放学后都要去看牠,和牠玩一会儿,久久不愿意离开。

长辈们说,牛每年长四岁,很快牠由一个顽皮犊崽变成了一头英俊潇洒的“男子汉”,它的身子很快结实起来,高高的个子,油光水滑的皮毛,而且经过驯服,也变得温顺了。当牠第一次被套上轭头,从此就承担起犁地的任务,为我家无怨无悔地付出。

而我们对牠更是疼爱有加,完全把牠看做是家中的一个成员,父亲还将放牧和照料牠的一部分任务交给了我。“短布单衣适至干,从昏饭牛薄夜半”,每天早晨,父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到牛圈里去看看牠,然后是细细的抚摸,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俨然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般。犁完地回家,一定会用水给牠洗刷净身上的泥土,然后再用铁篦子给牠梳理皮毛,让牠清洁舒服,这些事情有时候父亲累了就由我来干。牠则用带刺的舌头舔着主人粗砺的大手,彼此的温度互相穿过对方的心。做饭时也要盛一瓢米汤送给牠,农忙使役时加喂食盐、谷米、酒冲生鸡蛋等;冬天除了喂稻草还辅之以谷糠之类;夏天则薰烟驱蚊;冬天用稻草垫遮盖牛栏屋以避风寒;四季生怕干了“牛百叶”,总是将牛水缸灌得满满的;敦子生病,急忙喊郎中开药,熬药,灌药;过年的时候,在牠圈门上贴上“福”字,在槽头插上几炷香,燃放鞭炮,给牠吃肉鱼大米饭。

都说狗和马是通人性的,其实牛一样有灵性,你对牠的好牠都给于回报,并且与人的感情真挚,遇到关键时刻一反温顺特别勇敢。

每一次,父亲上好犁后,它就规规矩矩地拉着犁在田里以最匀称的速度走着,父亲从来没有用鞭子抽打过它,只要父亲“喔喔”“唷唷”地吆喝一声,它就知道该干什么,而不该干什么。我每天放学后“牛角挂书”去放牧牠时,只需要解开缰绳,我就可以坐着或躺在那儿看书,根本不需要牵着或监视牠,只要给牠一定活动范围,牠就会自觉地吃草,决不会吃附近的庄稼,因为牠知道我爱看书,决不给我干烦心和添堵的事情。有时候牠吃草,当我用笆茅或艾叶编的长条掸子驱赶牠身上的牛虻时,它会抬头看着我,扇一扇耳朵,摇一摇尾巴,亲切地叫几声,表示感谢。傍晚,只要我吆喝一声“敦子!回家了啊!”牠就会乖乖地上路走在我的前面,我扛着为牠准备“夜宵”割的两捆嫩草走在后面,不用我驱赶,牠就会颠颠地走回家,从来不吃路旁的庄稼。更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次放牧,我站在小河岸边上,河岸高出河床好几米,由于河水的冲刷河岸不牢固,突然间河岸崩塌,夹杂着石头把我摔了下去……不一会儿,敦子来到我跟前趴下,牠以为我摔断了腿呢!要驮我回去,幸好我无大碍,只是腿上好几处摔破了皮,牠用牠亲昵的动作表达了我们的情谊。

然而,有些事情的到来是无法预料也躲不掉的。当我和敦子亲密无间相处了10年的时候,农业合作化运动来到了,我们只得把牠捐献给农业合作社。社里说要统一安排体弱有病的人饲养,从此敦子就再也不能和我在一起了。来的人牵牠时,我的眼泪刷地一声掉了下来,牠也慢慢的挪动着步子,当看见了我的时候,牠用舌头舔舔我的手我的脚,以此来诠释我们之间10年的深情。它用头蹭蹭我,似乎在安慰我,叫别哭了,也似乎在向我表明,来世再做朋友吧!又回头看了看牠曾居住的地方,无可奈何地走出了这个家门。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敦子的生命早已离开这个世界,但是,牠的身影却时时在我脑中闪现。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