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作品选—由香港交通畅行所想到的

发布时间:2016-01-27点击:23作者:曾小华系统管理员

在香港出行多了,对香港公共交通的方便、快速、通畅感受特深,尤其是比照了上海的堵车,感觉就一个字“爽”!这引起了我对香港城市交通的关注。

香港是世界金融贸易中心,面积1102平方公里,人口近700万,平均每平方公里6500人;香港道路1934公里,平均每公里有300多辆汽车行驶,是世界人口和车辆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香港依山傍海,人多地少,地形较复杂;土地金贵,道路更是金贵,尤其在城市中心,马路在林立的摩天高楼逼迫下,大都狭窄弯曲,许多马路都有较大的坡度。到过香港的人都能看到,每天马路上塞满了各式各样的车辆,特别醒目的是那些庞大的双层公交,一辆接一辆,使狭窄的马路显得格外拥挤。而且在港岛的西环到箫基湾的路面上,还保留着占地较多的有轨电车。有轨电车以其低价,方便了人们在港岛购物,是港岛主要的交通工具。但奇怪的是,在如此复杂的道路上,很少看见警察,马路上也很少有堵车的时候。分析原因,归纳了几点。

香港对交通管理的设计科学。在道路交通的衔接上、红绿灯设置的地点、亮灯时间的长短、单行线道路的使用、步行街的确立、人行天桥的辅助等等上都很科学。在交通管理上,交通设施齐全,交通标志完善、醒目,让车辆尽量少走“错路、弯路”,提高了通行的效率。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如:地铁、公交大小巴士、有轨电车、的士等,满足了市民乘车的需要。

在香港人气最旺的要数地铁。地铁列车干净整洁,每天都是人潮滚滚,以最快的速度把市民送到了目的地。公交汽车也很受欢迎,价格便宜,常常是一个价格包含全程(平均价格在五、六港元);其中,有轨电车(俗称“叮当车”)以价格低廉特别闻名。另外还有操作灵活,自由度大,连接小段距离的交通工具“小巴”。小巴一般坐16人左右,价格比大巴便宜一些,方便的把居民从小区送到最近的巴士站或地铁站。再有“的士”服务,在路边,在家门口,招手即来;或者电话预约,很是机动、灵活、方便。

香港的行人和司机素质都很高,严格按照交通规则走路和开车。在香港,很少看见有行人窜红灯;即使在没有车的情况下,也站在那里等着绿灯放行。司机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抢道,不窜红灯,也不按喇叭。同时,香港沿街人行过街天桥很多,特别在市中心热闹地段,在构建商业网点之初,就人性化地考虑将过街天桥与高楼大厦连为一体,人们能从过街天桥直接走到各自目的地。这种居民出行不是“上天(桥)”,就是“入地(铁)”的设计,把人与车隔离了开来,加快了地面交通的通行。举几个让我感受到香港公共交通的快速、便捷的例子。从红磡火车站乘坐101路公交车到西环,只有几站路就过了江,横穿了九龙、港岛;四个人坐“的士”由西环上山顶,直穿上环、中环最热闹地段,只化了十几分钟的时间(驾驶“的士”的是一个78岁的老伯-车行老板,车费78元港币);由西环乘坐973路公交车到赤柱(有38站,车费5元多港币),依山傍海的公路,有的地方在修路,只有单行道,对行车辆要避让,但一路没有堵车的事情。

我特别赞许香港政府通过经济杠杆,来减弱市民对拥有私家车的愿望。比如,提高小汽车的价格、上牌照成本、保险费用等;特别是停车费用奇高。如一个停车位的月租费就要3000多港元;如果在市区停车,以小时计停车费,每小时30至50港币不等;如要在城市中心找停车位,则停车费用更高。加上汽车每月需要的汽油和维修费用等,这样拥有一辆汽车的成本,肯定不如每次出行“打的”费用来得合算。而且,在城市热闹地段,除了“公交”和“的士”之外,私家车是不可以乱停车(那怕上下客),让私车的拥有人很不方便。因此,精明又精打细算的香港人就望车却步了。

香港以法律严格著称。人行道上不能有任何车辆停放,也无任何妨碍行人通行的障碍物和建筑物;提倡公交车优先,许多马路都注明,只有“巴士”和“的士”才能停车,私人车辆乱停放就是违法。这样,保证了道路的通畅,加快了通车的速度。

文章写到此,我忽然感到,香港政府贯彻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目标,其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服务思想。只有真正地把老百姓放在心上,其立法和管理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学习香港政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管理方法,更要好好学习“以民为本”的思想,从而才能保证城市交通的便捷、快速、通畅,保证公民享有平等的通行权利。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