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记
庄沪生
九寨沟不愧为人间仙境,去过那里的人都被她的山、她的森林、她的瀑布、她的海子和她的色彩所陶醉。“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人们对黄山嶙峋奇峰的由衷赞美,我要说:“九寨沟归来不看景”。只要阖上眼帘,眼前就会浮现出梦幻般五彩缤纷的画面,搜尽所有华丽辞藻,也难以形容她的无限美妙。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因周围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她是迄今仍保持完好的原始生态旅游胜地。
这里群山逶迤,延绵数十公里,地势峻峭,山峰耸峙,海拔在三千米以上;高插云霄的山峰终年披着皑皑白雪,象羞涩的少女,时而躲进云雾里,时而又拨开云雾见太阳。蓝天,白云,雪山组成梦幻般奇妙景象。
这里的森林美得让人心醉。春天,漫山遍野山花烂漫,杜鹃花恣意地霸满树丛、河边、人行栈道旁;粉色的,白色的,黄色的花朵竞相斗艳,给翠绿的森林抹上了绚丽的色彩,引得蜂蝶在花间不停地亲吻。夏天,绿是主色调,被骤雨洗涤过的山野有层次地透着浓绿、青绿和翠绿,绿得发光、绿得油亮。鸣虫在树丛中欢唱,声音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唱得游人如痴如醉。秋天,层林尽染橘红、绛黄和咖啡色,像火又像霞,绿叶退居二线,成为枫叶的陪衬,枫叶张扬的红色让人目眩。松鼠在树丛中忽隐忽现,为过冬的储备而忙碌着。四季中数秋天最美。冬天,山林、栈道被白雪覆盖,到处银妆素裹。蔚蓝的天空,碧绿的河水把景色装点得格外耀眼。偶见羚牛悠闲地在雪地里觅食,憨厚的金丝猴缩紧身子蹲在树枝上扛着冻。游人三五成群地坐在木凳下休息,冻红了鼻子搓着双手还在贪婪地吮吸森林中的负离子,冻并享受着。
这里的瀑布相连叠加,叠瀑是它的特色。由于河谷地势呈台阶分布,湖与湖之间形成许多瀑布。当游人一路走来,便闻潺潺流水声由远而近逐步增大,最后变得轰轰隆隆,响声震耳欲聋,游人即便交头接耳也听不清彼此的说话声。瀑布如白练腾空,气势磅礴,飞流直下,疑似银河落九天。阳光折射下的水花变幻成无数彩珠洒落在人们的身上,逗得女士阵阵欢叫。最高处的瀑布阔50来米,高20余米,从古树丛中奔腾而下,古树在湍急的水流冲击下岿然屹立,把根系紧紧扎进石头的罅隙间,让人感悟了生命的顽强和大自然的壮观,古树也象征了藏民族彪悍不屈的性格。藏民们因地制宜,在瀑布流经的斜坡上架起一座座磨坊,利用水流的泻力,推动磨盘转动。原本用来磨青稞,现在成了游人参观的景点。
河谷地带有大小湖泊一百多处,当地人称海子。以长海、五彩池、五花海、熊猫海、箭竹海、珍珠滩最为著名。最大的是长海,长达7公里;最美的当属五花海和五彩池,湖水呈现蓝黄橙绿等色彩,在阳光照射下,斑斓夺目;箭竹海,熊猫海呈蓝碧色,清澈如镜,像价值连城的蓝宝石。湖水的颜色取决于湖底沉积石和水藻的颜色。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山、森林倒映湖中,水光浮影,美丽如画。海子中成群的野鸭和成双的鸳鸯在水中嬉戏玩耍,长不大的小鱼儿不时浮出水面向游人乞讨。大家不为所动,保护生态环境已深入人心。
九寨沟吸引人的地方还有她那浓烈的民族风情。这里生活着古老的藏族和羌族,他们的篝火、烤羊、锅庄、喇嘛庙和尼玛堆,还有独特的民居最令人神往,到九寨沟不去藏民家是最大的憾事。在导游的安排下,每位游客只需花八十元钱就可参加藏民的家庭聚会,主人热情好客,端出烤牦牛肉和酥油茶招待客人,游人学着藏民的习俗大口吃肉,大碗喝茶,聆听藏民演唱古老的民歌,与他们围着篝火尽情跳舞唱歌,直到夜深。那种感觉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爽”!
景区的开发给当地的藏民带来了滚滚财源,他们建起一幢幢色彩艳丽的藏式小楼,办起一个个家庭旅馆,俨然成了旅馆老板。我住宿的那家旅馆,底楼开商铺,经营水晶饰品;楼上有十多间房间供旅客住宿。其中一间是供奉菩萨的经堂,布置得富丽堂皇,可见喇嘛教在藏民心中的神圣地位。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外界现代化的信息,改变了藏民原始的放牧生活,使九寨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九寨沟天造地设,风光秀美,以她那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无与伦比的斑斓色彩,成为镶嵌在我国腹地的一颗璀璨明珠。
吃喜酒品味
张存贵
扬州乡下外甥小四子来电说他女儿结婚邀我返乡“吃喜酒”。妹妹、妹夫过世早,我这当舅舅的长辈虽己耄耋之年且又身体不佳,但盛情难却,还是打起精神决定赴宴祝贺。
避开国庆节长假出行高峰,路上通行顺畅。我早上6点在南浦大桥坐上豪华客车,10:30便抵达高邮汉留,鞋不沾泥步行百余米,进入别墅型装修成宾馆似的客厅里,坐在沙发上观看42寸液晶电视中正在播放有关日本侵占我国钓鱼岛的新闻。只见大门、院墙、窗户上贴着大红“喜”字,院外四周停放着不同牌号、不同档次和不同色彩的轿车。
耄耋之年的我,难得与认得和不熟悉的的人欢聚,场面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热闹的场面让人心动,外出打工、己旅居外地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亲朋好友,多年离散难得欢聚,“酒逢知己千杯少”,谈谈几年来打工的酸甜苦辣;说说功成名就的喜悦和瞻望未来的前景和打算。
闲谈中知悉小四子不仅为女儿修建、装修一新犹如宾馆款式的婚房,还为他们花了14万元买了辆北京现代轿车。由于双方都是独生子女,按政策可生育二胎,双方家长商定:头胎归女方,二胎随男姓。他们这种约定倒是对国家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的“创新”式的补充。它将减少或避免“失独”家庭的发生。
小四子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姐弟五家均有人在外打工,经济上有了明显提高:二家有轿车,四家翻建新楼房,出了三个大学生,三家还在城里买了商品房。
第二个外甥女婿兄弟是个泥瓦匠,90年代来上海打工时,背只装有干活用工具的帆布袋,走街串巷揽活干。我还帮他找客户,在我厂同事家装修卫生间时,切割瓷砖还是用钢锯条先在瓷砖上划个痕迹,再用力搿开的那种极度原始的方法。经20来年在沪打拼,如今可是鸟枪换炮。现在他们是个有数十名的打工者的小型装修队,年收入几十万,有房有车,目前还与人合股在老家汉留投资千万、创建占地50多亩地的度假村式的“农家乐”。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在这大红大缘觥筹交错的日子里,请让我们走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轻轻闭上眼晴思量一下往年的艰辛的日子,好好品味一下身边无尽的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