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纽约社区公园
回忆录写作班 何玉英
2005年,我到纽约女儿家。她家附近有个鸟语花香的免费公园,公园地处第九大道二十二街,约二个足球场大小,园内:有青少年活动平地,可踢球、打羽毛球、打棒球、玩飞碟等;有幼儿乐园,設有滑滑梯、攀爬梯、沙坑、荡秋千等;还备长桌、長櫈,任学生做作业、就歺、聚会等。公园内还設有饮用沙滤水,园中央有人工喷泉,不喷水时,幼童可爬上爬下、躺着晒太阳,游戏,喷水时可打水仗。
最显眼的有二十多棵、二人合抱的百年老树,挺拔茂盛。树叶遮阳下的長椅坐着許多不同肤色的人,有年青的父母亲,也有年迈的奶奶,用奶瓶给婴幼儿喝水、喂辅食,还带午歺用膳,大家在天然的氧吧里,沐浴清新空气 。
园内种有灌木、花草颜色呈红、黃、蓝、紫色、綠色、点綴着拼镶成色彩美丽的风景画,不时有麻雀、鸽子、偶有翠鸟叽叽喳喳飞鸣,人们把自带的面包和糕饼赏食,鸟儿常围着垃圾桶,寻觅丢弃的食物,树丛中还有跳跃攀爬可爱的小松鼠。
在幼儿乐园里,荡秋千的椅子是用橡胶制作的,座椅设计像三角短裤留二个圆孔,二个小腿放进去稳稳得,很安全。我抱起外孙放进橡胶椅子,他小手扶着吊椅铁索,我面对面地扶着,推秋千晃动。秋千有四个位置,不同年龄的孩子都在玩。
初冬气温偏冷,我穿着毛衣厚外套,坐在長椅上,与外孙一起观看喷水池内的几个幼童在水池里,样子憨厚、天真活泼可爱,拍水捧水、泼向对方,浑身都溅湿,寒冷沒有阻挡他们的玩趣,家長也沒有干预。最夺眼球的是,有位妈妈推着童车,抱起剛学步会走的幼儿,小臀还操着厚厚的纸尿裤,妈妈放下孩子,让其摇摇摆摆连爬带走地爬下三级阶梯,深入到池中央,妈妈任孩子滾爬跌起,也不搀扶,还拿只塑制皮球,拋给孩子玩水球,抡球、拋球转来传去。
按传统家长式的教育,試问,在初冬寒冷气温下,你会让学步幼童放任去戏水吗?你会赤脚陪孩子玩水球吗?
这似乎给我上了一堂中西方幼儿的不同教育的现场演示课,让我难以忘记。
偶遇警车违章
回忆录写作班 汤明达
人们平时出行留意路况,准会发现有挂着警字牌照的小汽车恣意违章行,闯红灯、强行超车、逆向行驶……一应俱全。(执行紧急公务,亮警灯、鸣警笛的警车不在其列。)每当遇此景象,我会感觉很郁闷。一部交通规则,公安部门参与制订,公安部门执行,那么公安部门开出来的一般车辆该不该遵守交通规章呢?我想那是不言而喻的,非但应该,而且应该模范地遵守,然而实际情形正好相反。
我的郁闷并非多虑善感,而是深有体验。
1997年之前,我的家在靠近四川北路的一条小路上,我下班回家骑自行车经常路过金陵东路河南南路路口,在这里我挨了一次小汽车撞。撞我的小车明显违章,是从附近的黄浦区公安局里开出来带警字牌照的车。
那日我骑车自金陵东路由西向东至河南南路口有一个左(向北)转弯,当时路口遇红灯,我的车停在外档,绿灯亮,我起脚左转,车刚进入河南南路地界,后面突然挨到撞击,我猝不及防,人向前倾倒,不由自主地跨越车把,双手触地,连爬了几下,还好,撞得轻,人没有倒地。我惊慌站起,见一辆黑色轿车停在后面,挂的是带警字的牌照,我气从中来,怒目而视,站立不动,不去扶自行车,让它横在地上。正是下班时刻,车流密集,轿车无法超越我的自行车开走。很明显,这辆车在我后面与我同向行驶,它的右前保险杠触了一下我的后轮。透过车窗看到司机,年轻,双手搭在方向盘上,稳坐不动,双眼瞪着我,一脸不高兴。车后门出来一位年长男士,引颈张了一眼横在他车前的自行车,一言不发,回坐车内静候。看得出来,这一位是享受小车接送上下班的主,这会儿正下班回家呢。正僵持着,边上慢吞吞走过来一位矮个年轻交警,那司机便转过脸去朝交警嚷道:“侬快点帮伊弄一弄呀!”这一句话,连同说话的态度,让我感到诧异:难道他们认识,是上下级关系?交警不答腔,沉着脸,不紧不慢地把我的自行车扶起。后轮不滚了,提起后轮,推到路边。轿车乘隙开动,从我身旁擦过,冷不防那个司机朝我嚷了一句:“侬也有错!”扬长而去。
话说得很明白,一个“也”字,他倒是承认了自己有错,可是他对自己的错有什么表示呢?除了怨我,朝我瞪眼,一脸不高兴,指出我有错,还连带怨及小警察,此外没有其他任何表示。在这起碰撞中,我也许真有错,但仔细分析起来,实事求是地说,也不过占二三成责任,然而在那司机眼里,值得追究的也就是这二三成责任,而其余他该承担的七八成责任是不值一提的。换一个说法,我犯大错无所谓,你犯小错要负全责。
这算什么作风?
一九七九年三月十三日,巴金先生在他的《随想录》里写道:“说实话,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完成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完成实现民主的任务。”三十几年过去了,难道这话还改不过来吗?
美容不成反毁容
文学写作班 吴凤珍
去年金秋季节,我和朋友路过南京路步行街。突然间有一位“4050”模样的妇女向我们走来,并拦住我们笑眯眯地对我们说:“二位阿姨很有气质,就是眼袋太深了”。我们立马心里有准备,告诫自己不能上当。结果这位妇女说,我们楼上有仪器,今天免费给你们做美容。以后希望你们帮忙让身边的姐妹来买我们的产品。我们跟着她上楼去看个究竟。结果进门一看什么仪器也没有,只有一张单人床、两个椅子。然后两个护理员带着大口罩,只露出两只眼睛,让我朋友上床做按摩。在做按摩的过程中她们大概有六、七次让我朋友买他们的化妆品。边美言,边推销,结果价格从六百元降到三百六十元,又降到一百六十元,最后降到一百元。因为我们早有准备,心想今天上了这条贼船可下不来了。我们一直强调这第一次是免费使用的,产品好,我们就买,不好我们是不会买的。二位护理一看没戏,今天还没进账呢。其中一个就自说自话给我朋友修眉毛。谁也没有料到,她只修了一条眉毛就叫我们走,并说,你们不买就走吧。因为我们没有买他们的产品,就来了个恶事做。
今天写这篇文章告诫大家,类似的免费服务千万别上当。真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其实,我们两人心里很冷静,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们不会上当受骗的,可最终我们还是被拉上楼了。
现在五花八门的手段太多了。如果没有贪小便宜的心理是不会上当的。我们这次也是贪图一次免费的美容而受骗上当的。现在想起此事,我们都会嘲笑自己,真是聪明一时糊涂一世。虽说口袋里的钱没有少一分,可眉毛让人剃了一条,心里很郁闷。
故乡行
任 真
离开我的故乡已有六十三年,现在她变成了什么模样,儿时的记忆还复存在?很想回去看看这魂牵梦绕的地方。
我的老家在辽宁丹东大孤山,那里有一座孤立的山,不与别的山相连,故称她为大孤山。我小的时候常与小伙伴们到山里玩。在这个山里有个大的庙宇,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庄严无比;从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四大天王、观音菩萨到八大金刚,塑造的栩栩如生。看到四大天王那呲牙咧嘴的凶像,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还真有点恐惧。山路很长曲曲弯弯,山坳里长满百年的古松。有时走累了小伙伴们就躺在那苍翠的大松树下,闭上双眼倾听那山风吹起的松涛声;举目远眺,山下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塘,宛如一张天然的大绿毯随风荡漾,远处与波涛起伏的大海连成一片。小伙伴们翘起二郎腿,悠闲自得的享受着那时断时续的古刹钟声、欣赏着山林田园的自然风情。
在山脚下一片平坦的空地上,修建了一座戏台,每逢春暖花开的季节,有戏班子在那里唱戏,戏台下面聚集着男女老少,周边的小贩在叫喊着招揽生意,小伙伴们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嬉戏,这是镇上最热闹、最繁华,也是儿时最盼望的每年一次的庙会。
有一条小河静静的从我家门前蜿蜒流过,夏天我们浑身上下脱个精光,光着屁股在小河里游泳打狗泡,有时带上钓鱼杆,小板凳,在小河僻静处钓鱼,也有时钻到芦苇丛中去钓青蛙,在风和日丽、天高云淡时,亦常和小伙伴们钻进浩瀚的芦苇塘里捉迷藏,玩到夕阳西下带着一身泥巴回家,常常受到妈妈的唠叨。
忆起这个大芦苇塘,是从我家门前的一条小河起始,一直延伸到海边,方圆有四五公里;夏季一片翠绿,每逢阵阵薰风吹来,远远望去宛如大海的波涛涌着波涛,异常壮观。每年在端午节前我和爸爸钻进芦苇塘,去采集包粽子用的芦苇叶,然后拿到小市上去卖;到了秋季芦苇黄了,我们全家仍来这里割芦苇,捆成捆,挑着扛着运回家,在院里垛起一个大垛——作为来年的柴草。生活就是这样的繁忙、安祥和快乐。在故乡的日子里,就是这样度过了我的童年。
2010年7月,经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久别的故乡—丹东市大孤山镇。我记得小时候从丹东到孤山,坐着马车要走上半天才能到家,现在乘汽车只需1.5小时就到了。下了公交车我和老伴坐上一辆电动三轮车,直奔孤山风景区。在山脚下映入眼帘的是新建的仿古建筑群,依山坡层层叠叠,沿阶而上,气魄恢弘。我们继续往上走,今非昔比,在旧戏台的周围又建起了一个大花园,红花绿叶,百花争艳,溪水涓涓,古木参天,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这里是一片破旧零乱的民宅,土路曲曲弯弯坑坑洼洼,深深的烙印着旧社会的贫穷和苦难。啊!真是换了人间。
我和老伴又兴致勃勃的继续向山上攀登。
下午双双走在小镇的大街上,融入南来北往的人群中。小时候听老人讲,大孤山这个地方山青水秀,在镇的西边有一口井叫大泉眼,井水清凉甜美,孤山这个地方水土好,姑娘们都长得水灵、漂亮,不少外地的小伙都想找孤山的姑娘为妻,这个美丽的传说,令本地的小伙们就有醋意了!
难得来到故乡,一定要去看看我读小学时的天德门小学及我的故居。可是童年的记忆杳无踪影,眼前是宽阔的马路和一栋栋林立的楼房。山还是这个山,地还是这块地,这里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正如贺知章的那首诗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故乡啊!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山变水变人在变,城镇变成大观园。山清水秀的故乡养育了我,强大和谐的祖国使我活得很有尊严。生活在这个豪迈时代的中国人,昂首阔步奋发图强勇向前!
乌云永远遮不住太阳,任何邪恶都阻挡不了祖国的富强,我们祖国就是璀璨的太阳,永远给人们以光明,给人们以希望!
再回故乡
应秀娣
赴表侄女的婚宴,再次回到了故乡宁波。
弟弟的车载着姐、弟媳和我及丈夫,一行五人清晨就从上海出发了。弟弟是比较喜欢旅游的,事前已在网上查了相关的资料,因而上午直奔余姚的河姆渡遗址,然后穿越四明山脉,中午到达位于另一边的四明山麓下的表弟家。在表弟家吃罢午饭,弟弟又驱车前往风景名胜地“五龙潭”,这“五龙潭”是宁波新十景之一,坐落在四明山上,离我故乡章水镇不远,只隔了一座大山。
早在中学时代,便得知北有半坡遗址,南有河姆渡遗址,都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河姆渡遗址距今已有五千年至七千年的历史。而这有名的历史文化遗址,竟在我故乡不远处的余姚地区。
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渐淅沥沥的小雨,陈列馆内参观的人不多,让我们能仔细地参观:一边的墙上镶嵌着新石器时代遗留下来的各种石器物品;玻璃橱窗内陈列着石器的工具、农具;玻璃橱柜内摆放着动物、植物的化石。看着这些,让我们想象着我们的祖先在五千年或七千年前生活的情景,颇有穿越时间隧道的那种感觉。
而宁波新十景之一的“五龙潭”在四明山脉的深处,有着很美的自然景观。它群山怀抱,峰峦挺拔,悬崖耸立,溪谷幽深,是一处山奇、水秀、谷幽的好地方。高山群谷间,分布着五井十二瀑,瀑布垂直而下,形成了五个潭,它们分别是孚泽潭、沼泽潭、润泽潭、利泽潭、显泽潭。我们沿山路石阶而上,不经意间,已走过了一井和二井。往上走,在游人的指点下,盘了一圈又一圈,终于看到了三井和四井,高高的瀑布深深的潭,潭水碧绿、清澈、透明。远看,瀑布像一条白色的带子,挂在绿油油的壁毯上,煞是好看;而潭像一颗绿宝石,镶嵌在郁郁葱葱的山脉中,犹如玉盘落在绿色中。身在这峰峦溪谷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仰望群山,呼吸者新鲜的空气,闻着竹香,听着潺潺地流水声,心旷神怡,身心愉悦,耳目一新。
其实早在古代,人们就已发现这一美丽的地方,曾在此修建了五龙神堂和古祭龙坛,还把“五龙潭”称为“江南黄果树瀑布”,可见,“五龙潭”的雄壮、美丽、清秀。但或许是景在深闺人未识吧,以前都没有听老人说起过这儿,所以也就不会来,能来这儿,还多亏了弟弟的车以及他爱旅游的喜好,合了我的心意,真是幸运。
回程的路上,顺便又回了趟故乡,仍然是古村老屋旧人,水库山路银杏树,可感情仍在,眷恋仍在,虽然已没有亲人,虽然只是偶尔路过。
拉萨雪顿节的记忆
回忆录写作班 马佩珍
雪顿节是西藏的传统节日,基本是在每年的六月底七月初的这段时间里。在藏语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所以雪顿节也叫“酸奶节”。每年的六月底开始到八月也是西藏地区一年里天气条件最好的时节,而在这个时节的雪顿节更是西藏最为隆重的节日。据说是因为千千万万的藏族及藏传佛教的信徒从全世界各地涌向拉萨,以最虔诚的心,一步一个顶礼膜拜,朝着那至高无上的佛祖磕去,最后到山上去修行,学习。等修行完毕,家里的亲人就带着酸奶到山上去迎接他们,在回家的路上人们就一边吃着酸奶,一边唱歌跳舞以表达他们的欢快的心情。慢慢地就演变成了现在的雪顿节了。
当然在我三十年的西藏生活中,雪顿节已经变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而对于它的记忆也有很多很多。第一次过雪顿节是在我进藏后的第三年,那是一九六五年的七月初,这一天正值星期日,我和医院中的另外几位藏族朋友,受内科医生扎西的邀请参加他们家的雪顿节家宴。
初夏的西藏,空气清新,天蓝云高,天气凉爽,丝毫没有酷暑炎热的感觉,微风吹来甚是宜人。我们一行五人一大早就骑着自行车,一起从位于拉萨东边的医院出发前往位于拉萨西郊的罗布林卡。尽管那已是我进藏的第三年了,但为时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正值年轻的我,还是感到氧气不够,有些气喘。好在同行的藏族同事非常体谅我,都放慢了车速,慢慢地向罗布林卡骑去。一路上去罗布林卡的游人络绎不绝,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表情,而我更是充满了期待!
罗布林卡它始建于十八世纪四十年代(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同时也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古迹最多的园林。“罗布”是“宝贝”的意思,“林卡”就是“公园”的意思,这座“宝贝公园”以往是皇宫贵族游玩的地方,而如今已经成为了我们平民老百姓的乐园。
罗布林卡四面都有门,东面是正门。全园又分为三个区:东部宫前区包括入口和威镇三界阁之前的前园;中部为园内一角核心部分的宫殿区;西区是以自然丛林野趣为特色的金色林卡。每个景区又根据功能要求,结合自然环境,或宫墙深院,古木成荫,或芳草疏林,繁花似锦,构成不同的景观。
眼前的林卡,更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欢乐海洋了!在挺拔的大杨树下,婆娑的苍松翠柏边,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到处都能看到身穿鲜艳藏族服饰的藏族群众,到处是围着树杆搭成的一顶顶的白色帐篷,也有用色彩明快的桌布或床单,塑料布围起来的没有顶的帐篷。园林中的喇叭里播放着高亢激昂的藏族民歌,不远处的戏台那里正由拉萨歌舞剧团在表演。因为这年又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之年,因此还有一些内地的文艺团体也来拉萨庆贺演出。
我的西藏同事扎西,一个标准的藏族小伙,有着黑悠悠的皮肤,线条感很强的脸孔,一双诚恳的眼睛,一副健硕的身材,以及高原人民特有的那种爽朗的笑容。他把我们带到了位于林卡中部,他们家用帐篷和花色围布围成的围帐式“家宴”这里。一进去,就看到他们家中的老人,孩子,还有其他的亲戚都围坐在一起,桌子上准备了各种丰富的藏式食品,有青稞酒,酥油茶,奶酪块,酥油小点心,当然还有少不了的酸奶。他们一看我们到了,立刻热情地把我们拉了进去,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聚会,自然还是有些拘谨,当然我还是记得要按藏族的礼仪来回礼的。于是,我用生硬的藏语,双手合十,一边弯腰鞠躬,一边说“脱吉啦,脱吉啦!”这个也就是“谢谢”的意思。扎西给我倒了杯酥油茶并端到我的面前,这时我才能双手接过来喝。第一次喝酥油茶,没想到它的味道是那么纯,香,浓,我几乎是一口气就把这杯喝完了,他们见我那么喜欢喝更是高兴了,又连着给我到了好几杯。接着,他们又弹起了六弦琴,大家又跟随着曲子的节拍一边唱一边跳,曲调优美动听,节奏强弱有序,我也不由自主的跳了起来,虽然脚步有点凌乱,舞姿有些笨拙,歌词我还无法听懂,但我的心情是如此地舒爽,藏族人民的热情,善良,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都深深地感染了我!
夕阳斜下,晚霞染红了林卡。我和所有的藏族人民一样,都在雪顿节这天,带着微微的醉意,一路欢唱着离开了罗布林卡。
如今,雪顿节已经随着我的回调内地,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但每到这个时节,尤其看到电视新闻里的关于这天的报道时,那些远去了的日子,似乎又都一一显现了出来,那香浓的酥油茶,那醉人的青稞酒又香飘四溢,紧紧地包围着我,而我的思绪也就这样弥漫开来,久久不能散去……。
朝中措——
季肇伟
今闻中国海监船编队驱逐在我钓鱼岛海域非法作业的
日本“昭洋”、“拓洋”号船有感
巡航执法逐倭船,读罢一欣然。东海警钟枕戈,海空睨视凶顽。
乌云暂扫,海愁稍遣,雾霁晴岚。誓保金瓯疆域,掣鲸入海平戡。
日本“昭洋”、“拓洋”号船,意“昭和”之海洋,开拓太平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睨(nì):斜。
浔阳江边
惠美琴
九江这一带的长江在古代被称为浔阳江。说起浔阳江,我们自然就会想起水浒中宋江因犯事被发配江州时,一日来到江边的浔阳酒楼,因心中烦闷醉酒题反诗的情节来。得知如今此楼还在,我们便怀着极大的兴趣,漫步来到江边。
萧瑟的秋风中,一座飞檐画栋的酒楼临江而立。门楼上苍劲有力的“浔阳楼”三个字,据水浒中记载为苏东坡所题。走进门里,大厅正面墙上宋江那龙飞凤舞的反诗跃然入目:“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优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仇,血染浔阳江口”。一边观看,一边走上楼来。只见空空的厅堂上摆放着几张八仙桌示意着酒楼当年的喧哗。临江有回廊,凭栏远眺滚滚东去的江水,却也让人平起出几分苍凉悲壮的愁绪来。
其实,经过历朝历代的风侵雨袭,浔阳楼早已不知重建过多少回!但凭借着人们对名著《水浒》的喜爱,每年仍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来到这里,也为九江的旅游业创下了良好的收益。
走出浔阳楼,不远处便是锁江楼,建于明万年间。比起浔阳楼,这里更显典雅美丽。花园内绿树红花,曲径通幽。一座高高的六角塔威严地耸立在江边的蓝天里,如同一位勇敢的守江卫士。事实上它已经历过历史上的地震和无数次战争的劫难甚至是日军侵华时的炮轰,但楼倒塔不倒,在凄风苦雨的洗礼下如今成为九江人民的骄傲。同时也是九江重要的文物保护之一。
琵琶亭是古代江州人民为纪念白居易所建。话说诗人当年被贬江州司马,一日月下送客至江边,忽闻邻舟琵琶声,铮铮如珠洒玉盘,凄凄切切中忧愁暗生。在这终年不闻丝竹之声偏僻地方,诗人如遇知音,移船相邀。得知琵琶女凄凉身世后无限感慨,泪湿青衫。遂作长诗《琵琶行》。其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成为后人所传诵读经典名词。
琵琶亭坐落在离城稍远点江边。院中有白居易高大的汉白玉雕像:清癯、沉默和略有些忧郁。身后是临江的角亭,亭柱上分别写着“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天半入云”让人无比惆怅的对联。望着夕阳下无尽远去的悠悠江水,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我们离开了浔阳江边,留下的是对九江江边的追忆。
平凡的幸福要用心灵感受
刘洪美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这我有切身的体会。锦海社区里浓浓的“邻里情”,赛过有血脉关系的远亲。
我的近邻,望八之年的吴、王局长夫妇,与身为平民的我相处融洽,相见恨晚。他俩善良、朴实、厚道、可亲,丝毫没有高干惯有的矫情,更没有头颅高昂、夸夸其谈、仿佛目空一切的腔调;春节来临,王大姐常送我水仙,那清雅幽香的水仙,顿使满室生辉更给节日增色添彩;知我爱好阅读,还送过一年《上海老年报》看;聊天时提供一些与健康相关的信息,受益匪浅;他们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堪称楷模,面对那慈祥的笑容,有一种如兄似姐的亲切感。
我的近邻,管理处的物业人员,服务周到,待人热诚。屈指算来,我已身居上海十多年,却未学到上海人每天起早买菜的勤快习惯,每次去菜市似“愚公移山”。当我呲牙咧嘴、一副不堪重负的样子走入小区,值班保安常主动相帮,把我送到电梯或家门,使人倍感亲切;胞妹重病来沪就医,帮我叫车,上下搀扶,嘘寒问暖,感动得妹妹依依不舍,泣不成声;远在美国的孙女曾在沪入托,朝夕送接,经过大门都笑脸相迎,每见必逗,昔日的欢声笑语至今萦绕耳畔;平素报修或求助,有求必应,手到病除……总给我一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觉。听着他们的软软絮语,不由涌起一股股暖流在心头。
在我周围,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人,他们给我的平凡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乐趣和难以忘怀的感受:老年大学的教授及领导、员工,多年来风雨无阻,为求知若渴的我们辛勤授课,孜孜不倦地服务,让我拣回了遗落的青春梦;还有许多切磋文学、共享沙龙的同窗文友;更有勤勤恳恳的社工,常给送来关爱;装修的农民工兄弟,用自己的汗水为我们打造舒洁的家园;市场的商贩们,主动将大米送到家里;补鞋的大爷一丝不苟给我们修补……这些都是极其平凡的人,他们脸上的笑容更像那深秋的土地,自然而淳厚。
我的这些近邻们,他们平凡而又高大的形象经常出没在我的视线里,他们纯朴而又可贵的精神积淀在我的心灵里。他们紧系着我的生命线,紧系着我的精神世界,从而使我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意义变得非凡起来。一天天,我生活在他们深情友好的关爱里;一天天,我生活在他们谆谆教导里;一天天,我生活在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劳顿里;一天天,我生活在他们颠沛流离、离乡背井的酸甜苦辣里。
当我想起这些近邻们,我会深深地感激这个世界的无私给予;我会感到这个纷繁散淡却又广阔的世界,是那么的默契与和谐;我会深深地体味到,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充满爱;我常常感慨,每个平凡的日子那么美好;我因他们爱的奉献,而生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我,是多么的幸福啊!从而我放弃移民,永远置身在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
而作为我,一个平凡之平凡的人,定当时时保持一颗真诚、善良、宽容、友爱的心态,多做实事善事,以期报答社会,报答那些关爱我的平凡而质朴的人们。用心感受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因为平凡的幸福耐人寻味!
我当铭记近邻们这种真诚的、纯朴的关爱之心,永志不忘。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朱化萌
一颗红星过早地陨落了
整整五十年
一种光芒却永远不灭
照亮了全中国
雷锋 —— 平凡普通的一兵
却以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把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
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
倾注在年轻的生命里
他没有出生入死的洗礼
也没有战天斗地的伟绩
有的只是一颗鲜红的心
他把党当做慈祥的母亲
把人民看作自己的姐妹兄弟
时时刻刻为他们尽力
他把党的温暖如春风般
送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对待工作和学习
他如夏天般的火热
对待困难和阻力
如秋风扫落叶般的摒弃
面对敌人和罪恶
就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际
作为公民我们都要学习他
作为共产党员当然要学习他
作为党政各级公务员
人民的大小公仆
更是要学习雷锋的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努力
愿雷锋的精神永放光芒
照亮日益崛起的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