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作品选四篇

发布时间:2016-01-27点击:17作者:admin系统管理员

数“豆”

杨银娣

告诉现在的小朋友,炒“蚕豆”是数着吃的,恐怕没人信,食品如此丰富,开心果、松子、纸皮核桃,哪一样都比炒蚕豆高上几个档次。不会有人去炒蚕豆,再说,商店也没有炒蚕豆卖,即使有,那也是脱皮油炸、包装精美的蟹豆瓣之类的休闲小食品。但在我小时候,那个食品不丰富的年代,即使普通的炒蚕豆,也不是想吃就有的。有一年春节,奶奶给我们炒蚕豆,让我们数蚕豆的景象历历在目(具体哪一年忘了)。大人们都在“抓革命,促生产,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的号召下上班去了,没有亲友来访,也不用跟大人外出拜年,小弄堂里十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们脱离了以往过年大人所定的“规矩”、“约束”,大家聚在一起走东串西,尽情地疯玩,不亦乐乎。

大年初一,大家袋里的零食吃完了。那年月,也不是有压岁钱就随意敢花的,要留着以后买最需要的物品,甚至于有时大人开支不够时,还得无私上缴。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商量着要步行去西郊公园玩,这事被我奶奶知道了,她心里非常着急,她怕孩子出去闯祸。但若告知孩子们的家长,不仅去不成,也许还会挨打吃“麻栗子”。

80多岁的奶奶不识字,她有她的处事方法,她拿出家中仅有的一袋干蚕豆,那是叔叔每年从农村寄给我们家当菜吃的。每年这一袋蚕豆都为我们家餐桌增添几许花色。台风季节,市场上蔬菜供应少了,泡软的蚕豆放点咸菜,就是一道很下饭的鲜汤;煮一碗茴香豆,那就是父亲的下酒菜;榨菜肉丝炒蚕豆片,那就是一碗待客的佳肴了。如今,奶奶为了我们这些孩子开心过年,她很舍得地奉献了一袋干蚕豆。

在炒蚕豆之前,她把我们聚拢来,先要我们帮她干活——拣蚕豆,把小的、有虫眼的、不整齐的挑出来,选粒大饱满,黑眼睛深凹,皮色青绿的,才能开炉炒。

我们一边拣蚕豆,一边听奶奶讲那过去的事情,讲蚕豆对人们的恩惠,农村小孩长牙时,炒蚕豆是磨牙的食品。青黄不接,粮食不够时,蚕豆是饱肚救命的食粮。农忙时下地干活,带上一瓢煮蚕豆,是休息时填饥的点心。感冒时,煮一碗豆瓣咸菜汤加一点辣椒,热辣发汗,感冒就好了(这菜也是我们家传统保留菜)。奶奶说:“奶奶年纪大了,炒蚕豆已经咬不动了,只能看着你们吃,你们吃得香,奶奶也觉得香。”

那天,奶奶用沙子分批炒了几锅,炒熟的蚕豆,摊晾在桌上,诱人的香味,勾引着我们每人的味觉。这么多孩子怎么分呢?没有文化的奶奶用最原始的计算方式,解决了分配公平这个难题,就是数蚕豆,她让我们每人将蚕豆以10粒为单位,一堆一堆数好堆好,由她来检查,然后用总数按人数分。最后我们每人分得100粒,多余的用报纸包好,由奶奶保管,留在大年初三再分给我们。

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当吃到类似于炒蚕豆之类的坚果零食,我们都会想起那一次炒蚕豆的经历,偶尔老邻居聚在一起,话匣子也会说到数蚕豆,那份温暖的感觉一直留在印象中。

如今,自己也做奶奶了,我也到了咬不动炒蚕豆的年龄了,家里难得做一次咸菜豆瓣汤,我那89岁的老爸就会念叨自己的老母亲……

这是那个朴素年代的一个难忘的情景,让我们这些孩子感受到了另一种丰富的内容,那时的温暖和周正,那种把粗旷转变成细密、把艰苦转化为欢乐的一幕幕人间喜剧,让我在无限的怀旧里品尝着“那个时代”好日子的余味,它,洇染了我的童年。

 

回母校过一个别开生面的重阳节

韩启刚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黄叶匝地,又是重阳。今年的重阳节,我不登高、不赏菊、不喝菊花酒、不吃重阳糕、也不插茱萸,而是重回母校天津大学谢师恩、与昔日的同窗相聚,过一个别开生面、情深意长的重阳节。

今年是我们考入天津大学50周年,同班同学在雏鹰分飞近半个世纪后,重新聚首,光阴荏苒,当年意气风发、英姿飒爽的姑娘小伙,而今却变成了皓首苍颜的媪翁,奈何岁月沧桑!

但是,正如《在森林和原野》里所唱道的“只要我们心不老,快乐的日子就会天天来到”。当我们回首学生时代趣闻往事时,欢声笑语沸腾,快乐无限,情意绵绵;当我们审视自己的足迹,不曾因碌碌无为而虚度年华,不曾因贻害国家而遭唾骂;当我们走进昔日听课的教室、验证理论的实验室,就好像蜜蜂又在采集养料;当我们在校园里看到翩翩而至的学弟学妹们时,我们仿佛一下子又回到那青春蓬发的年代;当我们拜见师长时,看到耄耋之龄的科技、教育专家仍在老骥伏枥,使我们的心灵受到巨大震撼。就以刘豹教授为例吧!

刘豹先生1923年生于上海市,父亲就是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美术大师刘海栗。他幼年目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从小就立志要为祖国振兴而奋斗。1946年大学毕业后就到我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前身)任教。新中国诞生了,在振兴祖国这一宿愿的驱动下,他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回到天津大学从事科研教学至今。他是我国自动控制、系统工程及管理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在天津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化工仪表与自动化专业,1954年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自动控制方面的专著,在能源系统工程、社会经济系统建模理论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为学科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学生中有多人已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加拿大科学院院士。可是,他自己却没有申请院士,这固然对天津大学是一个损失,但是,对于他这种淡泊名利高尚情操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

满目秋光恰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这个重阳节过得实在有意义。

 

花的启示

杨焕文

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花,三个人打这里路过。

第一个脚步匆匆,什么也没看见。

第二个叹了口气:“天呐!花中有刺!”

第三个眼睛一亮:“不,是刺中有花。”

第一个人麻木,看不到风景;第二个人悲观,风景对他没意义;至于第三个嘛,是个乐观主义者。

您是哪一个?

第一个人欣喜若狂,伸手就摘,结果被刺得鲜血淋漓。夜里,被梦中的刺吓得大喊。

第二个见此情景,赶紧缩回了正想摘花的手。夜里,对着梦中的花无奈地叹气。

第三个人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来,把其中漂亮的那一朵摘了下来。在梦中,他听到了花的笑声。

多年之后,第一第二个人都无所作为,惟有第三个人以其突出的成就闻名远近。

有乐观的态度,谨慎的方法,远大的抱负,是生命中所有成功的必要条件。所以,让我们小心翼翼地摘下那朵心爱的花吧。

 

避暑青岛自由行

秦丹华

青岛不热,最高气温29.9度,是上海人避暑的天堂。在青岛的大街及公交车上,常常会听到上海口音。2012年7月上旬,我们随旅行社去青岛、威海、烟台、蓬莱、日照、连云港5日游。第5天午饭后,我们在连云港又返回青岛,开始青岛8日自助游。

每天玩一段,花6天时间走完青岛全部海滨游览观光线。东到仰口海滨浴场,西到黄岛金沙滩海滨浴场,一路上大大小小10多个海滨浴场全部不收费。其中要数金沙滩海滨浴场最大,左右两边一眼望去都望不到头,从头至尾公交车要走3至4个站点。

青岛之行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海边长长的木栈道,号称41公里景观道,断断续续。走在木栈道上,脚底有弹性,身上海风拂面,黄昏时刻,整片天都是通红的,一朵朵燃烧着的云,壮观,辽阔。木栈道上来往的人群大多是年轻人,红男绿女,衣着各异,苗条身材比比皆是,别人看你,你看别人,互为风景,别有滋味。

在奥帆中心木栈道上拍照时,遇到青岛二姐妹,她们主动上来打招呼,问秦丹华是否就是在报上看到的那个80岁跳拉丁舞的老人?我们有些惊讶,那是去年《新民晚报》刊登的秦丹华的故事和照片,素不相识者,居然能在茫茫人海中把秦丹华认出来,岂不奇哉!

“李村夜市”比威海路夜市还要便宜

青岛的公交车大多没空调,票价1元。公交线路多是绕着居民点开,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和香港一样,一路上基本上看不到自行车,有时穿过菜场,马路中间的人看到公交车也不避让,公交车就慢慢地随着人群向前挪动。坐371路公交车去仰口,沿途80个站头,足足开了2个多小时,得出经验,把各路公交车都乘坐一遍,在车上观光市容,省时省力又省钱。

我们早上去海滨,中午逛室内大商场。去了即墨路小商品市场,那里很像上海七浦路市场。市场里有很大一片专业批发各类玉石手镯的。旅行社组织的定点玉石生产厂,门市部售价1.8万元的极品手镯,在这里买700元;厂家售价1000元的手镯,这里买50元。我们把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的手镯全套配齐。

青岛的威海路夜市很热闹,方圆一两公里,到了下午4点半就都成了步行街,马路上除了两街原来的店铺,当中又摆起4条临时搭建的商铺,摊贩一个接一个,衣饰、吃食、贝类、玉石、珍珠、手镯、项链、小摆件,如此壮观,在上海看不到。

玩遍崂山只要一元钱

自由行重游崂山,先是在崂山仰口景区和仰口浴场游览3个多小时,接下来,乘坐618路公交车,全程沿着崂山最经典的海岸线在景区里行驶,沿途停靠泉岭、刁龙嘴、小黄山、华严寺、返岭、返岭前、葛洼、长岭、黄山、黄山口、青山北、青山渔村、垭口13个站头,一路上处处是景点,可上可下,观瀑布、看渔船、捞海鲜,整整一天玩得真爽!全程只需1元票价,超值!

青岛自由行8天,我们去的地方都是不收门票的。在4A级景点银滩游艇俱乐部,收费50元,我们也没进去,就在周边拍照。见到一处饭店正在办喜宴,前去凑热闹,不想,饭店的后门直通景区,这样,随着喝喜酒的人群,免费又多玩了一个景点。比较下来,收费景点和免费景点不相上下,上海到青岛的船已停航,现在的交通有飞机、动车、普快火车、汽车四种,各有利弊。飞机对老年人不合适,动车票价太高且没卧铺,长途汽车不舒适,带卧铺的长途汽车床位窄得转不过身来,又脏又臭。我们去的时候先是跟旅行团走,提前订票,座位1号2号第一排,腿脚能伸直,视野开阔,电视看得清,随时还可以与导游、司机交流。

非自由行加上自由行,前后14天旅游,平均每天人均开支90元,低消费,高享受,值。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