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会见“老相识”的异常激动,7月16日晚,与堂妹安娜夫妇来到大宁剧院一起观摩朝鲜血海歌剧团演出的《卖花姑娘》。自始至终,沉浸在美的氛围中,泪水、噎咽,悸动无限。
该剧是金日成早年在吉林长春从事革命活动时创作的一部歌剧,1972年4月在金正日亲自指导下,改编成电影《卖花姑娘》。是时,在那疯狂革命的荒唐年代,正在大三线大山沟接受再教育的臭老九我辈及小辈,破天荒倾巢而出,好不容易来到白银电影院观看。身边的一大(8岁)一小(5岁),伴随泪水涟涟的我,感情丰富的长子还嘤嘤地抽泣着,不住地用手抹眼泪;那有泪不轻弹的老小,亦长吁短叹!不啻是精神荒原里的一次文化大餐。着实让我们感动了40年。
中朝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患难与共,休戚相关;朝鲜民风朴实谦卑,与中华文化具有深厚的渊源,民间往来频繁。悠悠岁月,沧桑剧变,不变的是中朝人民那份深厚的情感!
如今,荣膺金日成勋章的朝鲜血海歌剧团带来了17幕《卖花姑娘》,为增进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巨大贡献!该剧以精湛的技艺,再现了旧社会,穷苦人家的歌妮(姐姐)与顺妮(盲妹)的悲惨命运。之所以摄人心屝,是因为剧情逶迤,跌宕起伏;歌词表意准确,情深文美;歌唱声情并茂,隽永凄美;布景丰满不陋,频更速而不乱;背景恢弘,相益得彰,总之,艺术境界非凡,是本人有限的歌剧阅历中,对比欧剧《乡村骑士》《剧院魅影》及我国的《白毛女》《江姐》等,其艺术感染力有过之而无不及,将进而感动我的一生。
我们原本坐在二层后面,用望远镜观看,下半场,见有空可钻,便挪到了底层前面,进入佳境,效果凸显,天籁之音使我们顿感“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赏几回?”
剧终人散,我们涌向舞台前沿,与全体演员零距离接触,双手翘起大拇指或挥手互动,依依惜别,流连忘返……值得一提,大宁剧院音响效果佳,建筑不失高雅,“艺海中心”名副其实,当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