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须炒米满室香

发布时间:2016-01-27点击:16作者:韩启纲系统管理员

春节吃炒米是一种乡风民俗。老家有制作炒米习俗,但制作方法有别他乡,还有些绝技:

制作过程复杂,计20多道工序需1个多月。首先,选上等糯米用筛子筛选除去碎粒和各类混杂物;随后,用花生壳、油桐壳、柏树枝等烧成灰加进水过滤,制作成草木灰水;把糯米放其中浸泡约72小时后用木甑子蒸熟,切不可蒸得开花过熟;蒸好后放在篾片晒蓆上晾晒。晾晒工序两道,先在室内通风处晾放数天,再把风干糯米放室外暴晒数日,直至干透称阴米,再收藏于通风地方。腊月,将阴米放入石兑(图2)中,脚踏尾端驱动板,倾斜锤子落下砸在石臼中,来回千百次后舀出,用竹编簸箕去大糠,用筛子去细糠,最后就是——炒了。我至今也不明白,糯米为何要用草木灰水浸泡?糯米已没外壳为何要放石兑舂?或许这就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吧!吃的就是一份心情、一种文化品位,即便辛苦繁琐也值。

炒米要两口铁锅。先将阴米放一锅中慢慢搅拌加温待用,锅温约200℃左右。另一锅放用桐油或菜油锻过的细河砂,在灶台旁用凳子支起簸箕,把木柴劈成块架在灶膛里,用松枝点燃烧热河砂到一定温度,将温好阴米放入用特制耙快速搅拌爆炒。砂子和阴米容积比例为4:1~5:1。火的大小和烘炒时间十分重要:火小,阴米熟不透无香味散发;火太大,易炒焦。约一两分钟左右,阴米逐步爆涨成原体积两至三倍,随着乡人俚语称作炸虼蚤的噼里啪啦声响,一锅炒米做成,浓浓年味儿也随之而来。

炒好后,撮到筛子里将砂子筛出倒回铁锅继续使用,即可得到干净而米粒完整的炒米(图1)。温好阴米则继续炒……直到全部完工。炒米,洁白圆润,米坚不硬,像珍珠般晶莹明亮,一咬酥香可口,入嘴即化唇齿留香。

炒米吃法随意。干吃,那真是“蓼花散畔轻盈意,炒米团边笑语亲”啦!如喝汤、吃面时放上几把,让人不感油腻,又绵绵爽口;或添加白糖、熬化熟猪油等倒入开水泡冲,“斯须炒米满室香”,倾刻更是“白云满碗花徘徊”了;炒米耐留,腊月至次年夏秋季节仍不变质变味,农忙时回家来不及烧火做饭,开水冲泡一碗既解渴又充饥。更具传奇色彩的是:炒米还和东坡年糕、东坡肘子被称为“东坡美食三绝”呢!

 

图片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