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前,为满足改革开放后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需求,市老年大学应运而生。抚今追昔,已走过二十五年的探索与发展的历程,如今同样为了迎合老年人更高层次的继续学习的愿望,老年大学首创的老年学历教育又应运而生。这是一件改革创新的举措。新的挑战与探索又开始了。
学历教育开办尚未满一学期,可是已经引起了学员们的关注,这一学期的实践情况如何?笔者近日采访了学历试点班——体育保健大专班:
一、 太极拳不仅能健身,还具有极强的艺术观赏性。
首先接受采访的是体育保健班、(拳操)教师——张福云教授。他以平和稳健的态度接受了采访,他开言首先说:“这是一件造福老年人的好事,我非常乐意接受这份工作,因为这些老年学员的学习劲头非常令人感动。”
张老师是享誉国内外的武术教练,曾经是上海师大的副教授,后出国,先后任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国家队武术教练,同时培训了一大批武术爱好者,积累了极丰富的教学经验。当然,这位大牌教练言谈中不无感慨地表示,执教老年保健学历班还是首次,这毕竟不是短期训练班,自己心理上感觉也有压力。教材原本是自己多年来的经验积累,(以为)是现成的;但还是具有挑战性的。他参考国家有关教学大纲,自编新教材,又根据他的“使人终身受益”的教学原则和老年人的特点选择了“太极拳、太极剑作为教学主科目。第一学期教太极拳。我们问他为何选择太极拳作为主课?他答道:“太极拳动作舒缓柔美,圆活轻灵、刚柔并济,练习时精神专一,动作与呼吸配合,非常适合于老年人练习。它又是中国传统文化,健身、强体更具艺术观赏性。”他对学员说:“你们学的不是公园自由式,而是正规的学院派;不但要做到动作标准,还要展现出太极美”。
故而他在教学中不仅重视一招一式的标准把握,同时非常讲究美感和韵律。老年人关节不灵活,他就以一人设一式的方式反复指导、纠正,尽可能接近标准。学员们从不理解,不认识到逐渐悟出了太极拳的一些真谛。许耀兴同学说:学习前对太极拳的认识只认为就是一般的健身拳,听课之后才发现竟有那么多深奥的道理。有那么好的老师教,我们很珍惜,在练习时也逐渐体会到太极拳的博大精深。我们就要打出与众不同,展现出正宗拳派的原汁原味,真是越学越有劲。
学员们的认真刻苦精神也深深感动了张老师,他充满感情地对我们说:
“老年人记性差,关节不灵活,往往动作不到位,他们中有太多的人学习热情是相当执着的,他们会在家里用功练习,以此来弥补记忆力差。有位同学感冒发热,但她却不因此而脱课,准时前来上课,使我很感动。促使我更加认真更耐心地教他们,他们是我教过的最有学习自觉性的好学生。”
一学期快结束了,学员们已初步掌握了杨氏——24式太极拳套路。笔者曾在窗口偷偷看他们练习,在这批学员中有的已经两鬓斑白,但演练起来姿态毫不僵硬,目光有神,身法灵活,弯腰抬腿,形随神移。看得我赏心悦目,不胜敬佩。张老师说:“明年将带着这帮老年弟子去参加市里比赛。”
我们祝他们好运!
二、 知识、技能、长者风范
教西医保健课的是冯正仪教授。这是一位资深教授,长期从事高校教学,曾多次受聘于市、国家举办的教研培训活动。(本月八号——二十二号国家卫生部在京组织培训社区全能医生教研活动,她是特聘教授。)可是当她接受了老年大学聘用后,面对这样一批老年学员时,她犯难了;他们中年长者七十古稀,年幼者五十不惑;学历高则大专以上,低则只有初中学历。全班十九人只有一人学过中医,其余对医学知识几乎一窍不通。如此参差不齐,教学难度可想而知,更使她犯难的是,没有现成的教材。的确压力很重,但冯正仪教授最终吐出了一句肺腑之言:“我被套牢了!”
我们看得出,冯正仪教授是一个富于挑战,更是一个事业性极强的知识女性,她没有打退堂鼓,而是接受了挑战,用她的另一句话说:“我搭上了老年学历教育第一辆班车。”
冯教授在她二十年教学生涯后,又开始新的探索。她的教学非常严谨,没有适合的教材她自己编写,每次上课前她都精心准备讲义,制作ppt;难怪学员们称赞她上课精神饱满,教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图文并茂、易懂易记。笔者问冯教授:
“您教这批老年学员的目标是什么?”她不假思索地回答:“一是知识,二是技能,三是长者风范。”说完后,她稍停了一会儿,似乎意犹未尽继续说道:“我希望学员们学习‘西医保健’知识能够用于实践,不仅为了自身健康、家庭健康,同时也能为周围的亲朋好友中起到一名保健员的作用,这样就会成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到底是大教授,几句话就把学习西医保健的目标、作用、意义、内容全都说明了。至此,我们明白了教授的“一知识、二技能、三长者风范”的内在含义。知识是基础,技能是手段,长者风范则是学成后服务家人、服务社会时必须具备的人品修养和医德,她的这一教学理念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她在深入浅出讲授非传染性慢性病时,侧重地分析不良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危害以及日常防治,如何带病生存的知识,适用性很强,深受学员们的欢迎。
李寅华同学在书面体会中写道:“这门课值得学,使我懂得了非传染性慢性病不能治愈的道理,从而安心带病生存,愉快一生,丢了担心受怕的烦恼。
许耀兴同学写道:“我通过听冯教授讲课,既懂得了慢性病不可治愈的道理外,还懂得了,较多的根源来自人们的生活习惯的因素,比如吸烟,不良膳食配合,缺乏运动所造成的,尤其是吸烟的因素,是造成高血压、心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金波,俞宏明两位同学通过学习认识到,低盐对于控制血压高的作用。
许允想同学的学习所得是:通过学习,克服了过去早饭经常不吃的坏习惯,坚持每天进行早锻炼。
罗克敏同学用冯教授给的方法,每天晚饭后,吃两只生番茄,治愈了多年的便秘。
冯教授十分重视技能作用,比如她将“少林十巧手”的按摩法传授给大家,没想到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班上几乎每个人都夸好。宋美丽同学不但每天做,增强了体质,还教会了全家人,又介绍给朋友,朋友表示下学期也要来读西医保健班。
冯教授为了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需要了解学员们的健康状态,她为全班每个学员做了一份健康卡片, 每个人的健康状况都在她的心中,并进行健康指导,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一个老教授,对老年学历教育如此投入,如此敬业。她称年长的学员为大哥大姐,十分尊重。一位学员说得好:“这就是为人师表,高尚医德,是我们追求的长者风范。”
三、有压力的学习是进步的动力
笔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曾和四位学员面对面交谈,并阅读了班上所有学员学习“西医保健”课的书面小结。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赞许开办老年学历班的举措,对两位老师的满意度打满分;对学习科目与内容安排均感满意。那么,老年学员对学历教育的热情为何如此高涨,其原因是什么?根据他们的叙说,其原因大至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非学历教育确实自由、轻松,说来就来,想学就学,毫无拘束。可是人是有惰性的,我们有一些事所以没有最后做成,惰性就是一个原因,——给自己找借口,给自己放假。今日的六十、七十岁的老人,无论是身体还是记忆力,均可适应系统性的,学历考核教育。
(二) 在学习的道路上,为自己设立一个目标,给自己加些压力,有利于潜能的挖掘和智力开发,使生活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对身心调节也有好处,可以提高生活与生命的质量。
(三)既享受快乐学习的过程,也看重学习的结果。看重结果并非为了一张文凭,文凭对老年学员来说,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做重新就业的敲门砖。看重的是文凭的内在价值;那是自我价值的体现,身份的标志,表明自己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有一种荣誉感,而适当的、健康的荣誉感是前进的动力。体现了一个积极的人生观。
采访结束了,可我们对老年教育的思考还没有结束。老年教育的路还很长,探索之路还在继续,愿老年大学的学历教育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