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 心
武济民
会议室里坐满近百名师生,宿迁中学六零届高中同学返校,举行“毕业50周年联谊会”。有两位男同学切切细语,谈得非常投机,其中一位走上仕途,另一位下海经商,而且都是业绩不俗,很有名气。
晚间座谈会上,那位经商的同学感慨地說:“‘无商不奸’這句话,我原來不相信的,直到自己进了這个圈子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生意场上不讲什么情义,你不奸,不但没有人說你好,还会吃了大亏都摸不到东西。”另一位做副局长的同学讲起自己的状况,半是怨恨半是不满地說:“在机关,不会逢迎的人是吃不开的,这与其说是经验之谈,不如说是教訓之说。头几年,我自视清高,撞得头破血流,后来才学乖了。刚开始转变时,我也不情愿,現在想通了,与那些数不清的实惠比起来,尊严算什么,又值几个钱?”这个话题一打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各讲各的经历,各讲各的见解。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在这个变化太快的世界里,我们还要不要情义与美德?还要不要尊严和良心?我们班的原班长蔡赛男,现在是小儿科医师,显露几分感慨,但是,还是老样子地慢条斯理地说:“怎么做、做什么其实都无所谓,这是你的选择、是你的自由;关键是你做这些事的时候,你要问问自己的良心!”话音落后,会场一片安静。
沉寂了一会儿,這位蔡同学讲了一段她自己的经历。她所在的医院是省城里最有名的权威医院,每天患儿云集而至,一个病孩的陪同家长有两三个人。数不清的医药代表在医院里出出进进,西装革履,前呼后拥,各怀各的算盘。在高额医药回扣的许诺下,有不少大夫违心地开了大处方,灰色收入像幽灵一样吞噬着人们的良知。开始时,医生们常常悄悄地表露过不安和疑惑,但是,那种不安很快就在利欲的熏染下消散了,而蔡同学坚持自己的底线,不拿一元回扣,不收一个红包。蔡班长说:“不是我多么高尚,而是我看着那些病孩痛苦的样子和他们的父母焦急、紧张和拮据的生活,实在下不了笔去开大处方。我可以缺钱,但我决不能缺失良心。”有一次,她分管的病区进来一个叫刘敏的11岁的农村小女孩,高烧不退,昏迷不醒,病情非常危险。通过蔡同学和别的医务人员一起全力抢救48小时,刘敏终于度过了危险期。刘家里很穷,她的爸爸妈妈轮流从乡下到医院里陪护。夜里也陪在病床边或者睡在病房的楼道上。每天吃的是开水泡饭和自家腌制的咸菜;穿的衣服,盖的被子都是破旧的。刘敏爸爸憨厚纯朴,老实勤快,天天帮助打扫楼道,冲洗厕所。还经常替别的家长照顾病儿。一天傍晚,蔡医生快下班了,在不显眼的走道边,刘敏爸爸拦住她说:“蔡医生,我们知道现在时兴送礼,可是,我们太穷没钱送。孩子病快好了,你救了她一条命,用什么也报答不了你的恩情。刘敏挺喜欢你的,要把刚刚学习绣好的药枕套送给你,留个纪念。请你别怪我们不懂事。”说着就把绣花枕套塞到蔡医生的手里。
蔡医师看着這个稀罕的礼物,是一个绣着兩只鴛鴦的枕套,大紅的布,金黃的线,兩只鴛鴦交颈弄波,实在让人喜欢。蔡医生对老刘說:“好!这礼物我收,我要好好地收藏着。谢谢你们!”
在蔡同学的精心調治下,小女孩的病一天天好起來了,治病的費用也被降到最低的限度。出院的那天,刘敏含着泪珠说“谢谢蔡医生,将来我要像您一样,做个好医生!”老刘突然跪在蔡医生面前說:“您的恩情,我们一家人都忘不了。农村人不会说话,您就是我们的菩萨呀!”
从那以后,那个红枕套一直摆在蔡医生的写字台上,像只明亮的眼睛,时刻盯着蔡医生。蔡医生意味深长地说:“在这个社会里,一个人一种活法,即使我管不了別人,但是我有我的良心,用良心管住我自己!”同学们会意地笑了,响起雷鸣的掌声。
人们要随时叩問良心,在人生的航程里点亮一盏明灯。
还是处处好人多
王智慧
当前物欲横流、人心浮躁,耳旁充斥着那些诚信缺失的事件,难道人与人之间就真的都是损人利己、尔虞我诈吗?
人间其实还是充满着爱。当我揣着老年卡乘公交车或轨道交通时,有人看到我立即让座,让我的心深感温暖,当然我也会回应一声谢谢;当我推着购物车回家时,下台阶或遇路面缺口难行时,有行人会伸出援手帮我,或应我要求帮我把购物车抬下台阶或推出缺凹处。这些,我都心怀感激。
几个月前突发疾病,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世上还是好人多。也许是风湿寒在体内的积累,我腰腿不能动弹了,又痛又沉又麻,起来或坐下都苦不堪言,站起来后右腿也痛得迈不出步,真正体会了什么叫痛不欲生了。在最为难时,邻居罗凤英来看我,又立即拿来伤膏药给我贴,又帮我做腿部按摩,第二天就感觉好一些,躺着可以挪动腰了,后来又两次陪我上医院代为取药,关怀备至。事后我知道当时她自己的血压也很高,累着呢!看病时,她见有的病人腿脚不便,需搁起脚看病,她立即二话没说,就去拿来搁凳,帮助该病人把腿搁上去。这让我联想起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要有些善心,举手之劳能帮人家的我乐意做,朋友间往来不是相互送东西,你也送我一点,而是应该在困难时互相帮助。”
她是曾经的邻居、现又是老年大学多年的同学丁梅芳,知道我得病后,放弃上课,马上赶来,帮着推轮椅去中医文献馆去打针灸。又几次特意从七宝赶来,帮我抄写上课笔记。虽然她也很累,但她说:“我每天至少要做一次善事,这样做很高兴。”中医文献馆的王顺医生,也是这样的好人。他每周就一次门诊,而我每周需要做两次针灸,为了我,他破例在不开门诊的情况下,找空余的床位为我做治疗。嗣后,还介绍《中医文献》杂志里的几篇文章给我看,说对我的治疗可能有帮助。现在我在继续康复治疗中,无时无刻不记起他的恩情。
在住宅小区内锻炼走路时,我从手拿拐杖、需要别人搀扶,还步履蹒跚、举步维艰,到自己撑着拐杖单独行走,直至完全脱离辅助工具能慢慢自由迈步,这过程中的进步,都得到了邻居、保安、物业管理员、里委干部、亲友同事的关怀和鼓励。
是啊,还是好人多呀!我也要学他们,不以小而不为,让人间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