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作品选三则

发布时间:2016-01-27点击:16作者:admin系统管理员

人生需要憧憬

文学社 庄沪生

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亨利在他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藤叶》里描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个生命垂危的女孩,看着窗外渐渐枯落的树叶,思忖着最后一片叶子落下也许是自己生命的尽头。隔壁有一位画家为了拯救女孩,深夜冒雨在女孩的窗外画了一片树叶。这片树叶在风雨中岿然不动,顽强地“长”在那里,唤醒了女孩对生的渴望。一片树叶寓意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现实生活是由悲苦回忆和幸福憧憬交织在一起的,甜酸苦辣才是生活的全味。在艰难困苦中,唯有不泯的憧憬,才能给人生带来希望和力量。

我有一位朋友运拙时乖,事业不成功,婚姻不幸福,形单影只蜗居陋室。应验了古人的一句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他的境遇总让人唏嘘。某日在路上不期而遇,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一丝悲凉和沧桑。莫非时来运转?其实不然,他的生活依旧。他告诉我,住的老房子迟早是要动迁,按目前的政策,可以分得二室一厅的房子和十几万补偿款,如果分一室一厅,争取多拿补偿款,让手头活络点,有了条件后想再续一段姻缘。他还告诉我,前两段婚姻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给他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第一任妻子给了他一个女儿,第二任妻子给了他8年的快乐生活。之所以分手,都怪自己无能,没有给二任妻子经济上的安全保障,时过境迁,已放下了所有的怨怼。

我想,对未来的憧憬或许是他没有沉沦的原因,对美好前景的向往给了他战胜困难的勇气。“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军人瓦西里对妻子的安慰话已经成了人们励志的经典语录。人最怕的就是面对困境失去生活的勇气。

所以人生不能没有憧憬,憧憬就像黑暗中的一抹亮色,唤起人们对光明的追求。往事不堪回首,记得那个寒风凛冽的冬天,我陷入绝望的境地,周遭冰冷的目光刺得我浑身颤抖,棍棒和拳脚落在亲人的身上,抽打在我的心上,风刀霜剑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徘徊在风雨如晦的街头,经历了从春露滋润到凄凉萧条的两重天。但我相信:冬天终会过去,春天近在咫尺。凭着对春的执著,对春天万物复苏的向往,我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我还击生活的沉重,在苦熬中存着盼望。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为失去的追悔莫及,对未知的将来而罔知所措。过去的太重,急于逃离;而未来的又太轻,什么也看不到,人不能被过去所累被将来所困。千年的雪莲长在悬崖峭壁的雪峰上;最美的彩虹出现在狂风暴雨后的天空。生活有多大的历炼,就意味着有多大的馈赠。展开憧憬的翅膀,翱翔在天地苍穹间,让我心飞翔;手拨时间的琴弦,弹奏美妙的生命乐符,让心跳动在春夏秋冬里,跳动在花开花谢中。时间像筛子,最终会淘出沉渣,留下金灿灿的砂金;蜜蜂盗花,结果使花开繁茂;黑暗到极致,就会出现光明,只有怀揣美好的憧憬,才不会在迷茫中丢失自我。

然而,憧憬不等同欲望,欲望的沟壑深不见底,不切实际的欲望影响人的判断力。人们受欲望的诱惑,紧随前方的欲望号列车,遵从欲望的指令奔跑,全然不顾身上溅满泥浆,脸上沾满灰尘,与汗渍泪水搅拌在一起,为实现欲望而疲于奔命,甚至跌入欲望的陷阱。人需要要放慢追逐的脚步,学会尽量降低一些欲望,做容易实现的事情,那时你会有一种安闲自得的体验。

人生需要憧憬,憧憬会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给人智慧和力量。只要在希望的田野里辛勤耕耘,终有收获的一天。届时,你会看到眼前呈现出一片姹紫嫣红的美丽景象。 

 

让世界刮目相看

文学社  李惠萍

在国外生活期间,因在同一居住区域内的同胞们乱扔垃圾,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反感,为了抑制这种行为的再度发生,我曾被当地的居委会叫去尽过一次义务:让我拿着扩音器在我们所住的范围内广播,用汉语关照区内的中国人,要严格遵守管理垃圾的相关规定,不要乱扔垃圾;也曾为把房屋出租给中国人的日本朋友用中文写劝告书,劝告中国人租客一定要按时按类扔垃圾。在日本人眼里,乱扔垃圾是不道德的行为,是应当受到谴责的。不仅如此,按照他们的习俗,每年至少有两次全民大扫除,特别是在过年前,区域内的居民,家家户户都要在事先约定的日子,派人出来打扫公共场所,自己所住门洞的楼道,绿化带,周围的停车场,自行车放置地等,都要收拾得干干净净,以待新年的到来。有一次在年前大扫除中,几位日本妇女围绕着一台横放在草地上的摩托车,七嘴八舌地议论:“这车是谁家丢的?”“我敢肯定是81号501的。”“你凭什么肯定是501的?”“他们是中国人呀!”“中国人也不是人人都乱扔垃圾的吧?”“哎呀!媒体不是报道过吗?去过中国的人都知道,许多地方遍地垃圾,中国人乱扔垃圾如同万里长城一样有名!”现在回忆起这些事情,心头还是有点五味杂陈。

然而,每当想起日本资源类废弃物收集日的特别光景,总会被大和民族的一种精神所折服,那就是:治理国家匹夫有责!

街头巷尾那些捆扎牢靠的书报,捏扁了扎得紧紧的牛奶盒,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的旧衣服,放在大网袋里的空饮料水瓶,被装进专用大麻袋里的瓶瓶罐罐,做好这些的相关事项,都有居民自觉义务轮番执勤,例如事先把由地方政府提供的网袋,麻袋取出放到居住地附近每隔五六十米就有一处的废物集中地,到时候由资源收集车一并取走。这些被回收的废弃物,除了供给日本国民自己作各种再生处理后流向市场以外,还能将剩余部分出口呢!

亲眼目睹了临国在管理垃圾上的诸多妙策,觉得有不少措施值得借鉴,日本是在每年的三月底,会发给每家每户一张图表,让大家在每年的四月份开始按照新的图表上规定的日期按类拿出自家的垃圾。图表不仅写明了一周内何时扔厨房垃圾以及其它垃圾,也写明了一月内两次收集资源类以及有害废弃物的日期。而对于垃圾如何分类,表格不仅图文并茂,而且罗列仔细,把生活中所有可能产生的废弃物,几乎都清楚地告诉了你归属哪一类,当我们不知所措时,走近表格便一目了然了。

如今上海市政府不仅把垃圾管理提到了议事日程上,还将逐步纳入法治的轨道,这一举措,不仅表明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其文明程度又有了新的跃进,而且在时空上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深渊意义。期望可以从此转变国民的意识,让民众逐步改掉乱扔垃圾的陋习。盼望通过这一措施的落实,能更加有效地汇集各类资源造福于民。并由此重树泱泱中华大国的民风,让全世界刮目相看:中国人不再乱丢垃圾了!中国人治理国家真给力! 

 

研史感赋

文学社  孙有标

潜心研史觅良方,破浪乘风导远航。

引领后人行正道,神州复盛再辉煌。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