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日子里,我总会想起那个年代,那些事和那些人。
1969年3月,我下放在江西农村。每当进入秋季,老表会送一些青色的,硬绷绷的柿子给我们尝尝,之后总要说:“放米桶里捂一个月才能吃哦!要不涩嘴,丢了也可惜”。有了柿子多么想吃啊,不到半个月,米桶的盖子掀了一次又一次,看看这个,捏捏那个,都还没有熟透,只得放下,唉!在蹉跎岁月的日子里,我们已经习惯了等待和盼望。
农忙过后,我们会上街逛逛,采购一些农副产品,准备回家探亲。每当路过“丈石村”,就能看见一棵枣子树,这时只要有狗叫声,不一会儿就能看见一位老太太的身影在窗口晃动,如果谁好奇地靠近那棵枣子树,马上会投来老太太警惕的目光,如果谁顺手摘了一颗枣子放在嘴里,马上会遭来她一连串的诅咒声。
当生活有了经历,我对老太太多了一份理解和同情,当年她不是敏感和小气。在物资匮乏,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日子里,“没有钱是活死人啊”!她留住这棵枣子树,守望着它不容易。因为这棵树是她生命中的一个亮点,一点点的经济来源。有了它,生活就多了一份内容、一份盼望。据说摘下枣子的当晚,她会装上一碗供奉老祖宗。第二天在自家门口放张小桌,一只只竹筒里装满了枣子,为来往的过路人做起小买卖,换点油、盐钱,笑容会写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剩下的枣子分给儿女,逗逗儿孙,共享天伦之乐,她也不忘丢几个给自家的那条狗,奖励它,甜甜它的嘴。
不知村上的老乡和知青朋友们吃过她送来的枣子吗?如果没有,请不要说她小农意识,因为在那个年代她和我们一样过得不容易!四十多年过去了,不知道这棵枣子树还在吗?这棵树凝聚了老太太很多的心血。她活着的时候,在有限的生活空间里,做了自己想做又乐意做的事,她活得踏实,活得精明,也活得实在,她是一个有头脑的老太太,也许她没能赶上市场经济的年代。
秋天,总让我想起那块红土地,那一个个村落和那一缕缕炊烟,想起曾经关心过我们的老表,想起“捂柿子”和“守望一棵树”的生活情节。在晚年更让我懂得珍惜生命,珍惜拥有,健康、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