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瑾老师的钢琴教学法

发布时间:2016-02-01点击:16作者:钢琴系 茅溢系统管理员

杨惠瑾老师在校教琴多年,她严谨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深受学员的喜欢和爱戴。笔者怀着仰慕的心情,聆听了杨老师对拜厄班和名曲班的授课,并根据学员的反映和班长的信息反馈,将杨老师教学的特色与亮点介绍给大家,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培养学员对钢琴艺术的浓厚兴趣
走进老年大学学琴的学员,对钢琴艺术来说大都是实实在在的“门外汉”。如何将这些“门外汉”们逐步领进钢琴艺术的殿堂,杨老师从培养学员对钢琴艺术的浓厚兴趣出发,结合教学,自制卡片通过投影播放给学员看。不仅介绍作曲家的身世和年龄、一首乐曲所表达的意思,和作曲家个人感情在作品中的表现,让学员最大程度上了解音乐本身,理解钢琴音乐;并告诉学员钢琴的88个键,音乐表现力的抑扬顿挫、行云流水、活泼、凝重等气氛,都可以用琴键有所表达,激发学员对钢琴艺术的浓厚兴趣。学员有了兴趣就会花工夫去练习、去琢磨,就会有体会,有成就,就是学琴成功的一半。

二、引导、帮助学员迈过学琴中的几道“坎”
1、识谱问题
老年人的瞬间记忆力尽管差,但长时间记忆力并不低于青少年,杨老师教学员利用五线谱的线和间来记音符,先记线上的音符和间中的音符,再记谱表外端的音符。这些音符不多,且有特点,容易记,这是基本。再逐步根据所学曲目,记加线上的音符和加线上方和下方的音符,循序渐进,根据自己的情况加深记忆,不要急于求成。经过反复读谱,时间长了,读得多了,识谱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
2、节奏掌控(含切分音节奏)
节奏掌控用数数的方法,并用自制的卡片在屏幕上演示不同节奏,课堂上对学员随机抽查,结合所学乐曲,带领学员反复唱谱,熟悉节奏,加强节奏感。
3、左右手配合
根据老年人手指僵硬、反映不灵敏的特点,要求学员反复练习 ,培养双手的协调能力和技巧,从而收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4、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曲谱上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处理,主要是手指弹奏的力度(附点音符)和高抬指的弹奏(休止符)有关。杨老师上课时,就在屏幕上演示乐曲中表现的不同的附点音符(如前附点、后附点)和休止符,抽查学员弹奏并示范讲解。
5、按照曲谱上的各种提示符号练琴
要求学员充分重视曲谱上的各种提示符号,尤其是有关节奏和情绪变化的提示,速度为什么要加快,力度为什么要加强或减弱。练琴时要同时思考这些提示,弹出韵味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不能对此置若罔闻,否则对作曲家的意图大相径庭,弹出来的只是你自己的作品。

三、抓紧上课时的分分秒秒
有时候学员回课的时间过长,挤占了教授其它内容的时间,杨老师采用“磨刀不用砍柴工”的方式,利用学员回课间隙,布置学员结合所学曲目的调性,练习音阶和琶音,并预习接下来要上的新课,学员回完课后,又随机抽查,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有要学的内容全部完成。

四、回课中的共性和个性
熟悉杨老师的人都知道,杨老师随身带有一本簿子,详细记录了学员每次回课时存在的问题,给予提醒和辅导。她循循善诱,从不言重,但也从不姑且放过,哪怕是一个小细节。她的辅导时间可以延伸至课前与课后。这也深深感动了学员。学员们说“杨老师不仅教琴而且教人,她象领着蹒跚学步的幼儿一样,扶着我们一步一步走进钢琴艺术的大门”。

五、举行学员和师生之间的互动
杨老师每学期都会举行定期交流。不管什么程度,无论在什么班级都可以弹上一曲。学员门自选曲目,精心准备,情绪非常高涨。这种互动,既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交流了琴艺,又增添了情谊,加深了友情。更为精彩的是杨老师的点评,她娓娓道来,很受启发。

六、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杨老师与时俱进,在授课时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图像、语音、音响、投影等功能使用得淋漓尽致,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各种弹奏技巧。授课时声音通过耳机传给学员,不会因外部环境的干扰而影响教学。
杨老师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思想境界教学。有这样的老师领路,学员们在抒情达意,提高个人文化品位的同时,探索艺术的更高境界。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