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除夕和春节来临之际,我总会收到不少贺卡,接到许多贺年的电话,其中有我读大学时的老同学,有我在大学任教时的学生,还有不少亲朋好友,但最多的还是我退休后在上海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任教时的老年学员。不少学员和我几乎是同龄人,我和他们有许多共同语言,因此就成了经常交流的朋友。
我在上海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上了10年课,结交了数以百计的老年朋友。除了每周上一次课,我经常参加他们组织的各种活动和聚会,还和他们一起去旅游,甚至一起到西欧、日本和英国去观光。当我读着他们交来的一篇篇习作,好似去追踪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足迹,去分享他们漫长而灿烂的历程。
年逾九旬的俞丽梅,解放前夕在徐志摩原配夫人张幼仪当副行长的上海女子银行当职员,解放后一直在中国人民银行(后改为工商银行)工作,直到退休。退休后,10多年来,失去老伴的她为了使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更有意义,在上海老年大学先后读了古代文学、文学写作、书法等10多门课,由于她勤奋好学,持之以恒,曾被评为优秀学员。前年,她在子女的陪同下,竟和96岁高龄的姐姐一起登上了海拔1800多米的黄山。每年春节,她总会打电话来向我贺年,我感到既高兴又不安。我觉得尽管她是听我课的学员,但我理应尊敬比我大近20岁的长者。于是,近年来,每逢春节,我就提前打电话向她贺年,祝她健康长寿。可是,去年她被儿子接去过年,我无法接通她家的电话,结果还是她先打电话来向我贺年,听到老人缓慢而热情的声音,令我激动不已!
年近八旬的秦丹华,退休前是一家工厂的财会人员,退休后她在上海老年大学读了书法、古典诗词、文学写作、舞蹈等10多门课。令人尤为感佩的是,她进入古稀之年后,尽管骨质疏松,还生了骨刺,但经过勤学苦练,竟学会了新疆舞、西藏舞、傣族舞、印度舞等多种中外舞蹈,跳得既得体又潇洒,经常参加各种表演和比赛,还得了多个奖项。如今,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10多岁的秦丹华被当选为九九关爱网的形象大使。每年春节前,她一如既往地打电话来向我贺年。不久前,她向我报告一个喜讯:《金色年代》杂志社将为她出版一本影文并茂的集子。我闻讯后欣喜不已,在电话中祝愿她越活越年轻。
年逾八旬的黄诗俊是个东北汉子,年轻时投奔军校,复员后先后在中央办公厅机关事务管理局和黑龙江安达市统战部工作,退休后随儿子到上海定居。他曾是文学写作班班长,有较好的古文功底,专长于写诗作词,作品不时在报刊上发表,还出了个人专辑,前年被吸收为上海市诗词学会会员。每年春节,他总会给我寄贺卡,在农历辛卯年的贺卡上,我欣喜地读到他的新作——《转应曲·咏兔年》:“灵兔,灵兔,喜迓春光处处。创新大展宏图,争先道上阻无?无阻,无阻,直抵小康亿户。”这首诗,充分展现了党和国家在这时期创新的宏伟目标。可见,这位曾经战天斗地过的老人,他的心始终随着国家的发展而跳动。
一张张贺卡,一个个贺电,给我送来了老年朋友的深情厚谊。——这是我春节最舒心的收获。
(作者系原上海老年大学上海大学分校常务副校长,曾在上海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