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班长让我写写凌骥老师,写写小组唱班。动笔之时,想起了毛泽东同志“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诗句,灵光一闪,就用“风景这边独好”作为本文的主题。
四年前,凌骥老师接受学校的委托,创建学制为二年的女生小组唱组合班。从招收学员、编辑教材到选择歌曲,无不倾注了凌骥老师的大量心血。当学员拿到教材,看到书写工整、清楚的百余条“调式与调性练习曲”及几十条“多声部练习曲”时,对这位年愈古稀的老教师认真、勤奋的敬业精神,都由衷地敬重。
声音和技巧是声乐艺术的主要载体之一。小组唱班要把歌曲唱得优美动听,各声部必须清楚,但声音要求统一。而且声音的美与高低、长短、强弱等,都需要有足够的气息来支持。凌骥老师在练声时,要求学员把原2小节就需要换气的习惯调整为4小节甚至更长,并且指导学员要按照曲谱上标明的换气符号来换气,不能随心所欲乱换气,由于气息不够沉稳,学员在歌唱时高音容易卡,长音会抖,林骥老师口到、手到、动作到,不断提醒大家让气息自始自终有横隔膜、腰、丹田等的支持,同时提升笑肌,达到解放喉咙,使声音更加优美的效果。
除了声音和技巧外,凌骥老师在指导我们唱歌时对作品音乐的处理和风格的把握都匠心独具。我们的歌声会随着凌骥老师的指挥手势而跌宕起伏,我们的情绪会在凌骥老师的“吼”中而被调动。还有音乐感觉、艺术修养、音与音、乐句与乐句间的衔接等,凌骥老师也尽量用语言给我们表达清楚,学员们说上凌骥老师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
上凌骥老师的课,他还会给我们补充乐理知识,讲解调式与调性;对于难唱的升或降半个音,凌骥老师就会请钢琴老师分别弹奏,让学员区别聆听,分声部练习,然后再合。凌骥老师要求学员在和声的时候,要学会听其他声部的演唱,不能只顾自己的声部。学员在歌唱时,不规范的习惯动作,凌骥老师会时给大家示范,让学员明白正确的歌唱动作。每学期凌骥老师都会让每一位学员视唱一段练习曲,肯定学员的进步。
几年的打磨,小组唱班逐渐名声鹊起,来校学习的学员,会随着我们悦耳的歌声寻觅而来,站在教室门外驻足倾听。凌骥老师不仅用声乐艺术装扮我们的银色人生,还把音乐的无穷魅力带给了来校学习的每一位学员。
如今,我们在凌骥老师的带领下,《乘着歌声的翅膀》,穿越浪花飞溅的《沃尔塔瓦河》,来到《山楂树》下,静静地观赏漫天飞舞的《雪花》,在这庄严、圣洁中有了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感觉,我们日日欢欣,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