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影浮想

发布时间:2016-02-02点击:18作者:郭长根系统管理员

一日周末,我乘坐轻轨3号线,独自来到鲁迅公园游玩。也许公园近年实行了免费开放,以至公园里的环境显得有点零乱浮躁,各式各样的活动参差不齐,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拉琴的拉琴、吊嗓子的吊嗓子……似乎没有一块较为宁静的地方。于是,我无目的地围绕着园林悠悠闲逛,走一处看一处。

偶尔,沿途湖畔的树荫下,看见一位男青年在湖堤旁画画,简易的三角画架支撑地面,男青年手握画笔,忽近忽远来回比视涂绘着。出于对美术的趣好,我悠悠地走了过去,只见画架上是幅还未完整的倒影水粉画,湖对面雄伟高楼的倒影,占画面的三分之二,却显得很清晰、宁静,左右两侧点点缀缀、绿丛成荫,尤其那杨柳嫩枝,在画中水面倒悬荡漾、隐隐约约,很有美感。此时,我不由侧目看了看男青年。他个头中等、身穿蓝灰夹克、头戴一顶米黄色鸭舌帽、面貌白皙、戴着一付黑色扁框眼镜,看上去很斯文,似乎还多有几分老的感觉。只见各色画笔在他手绘中,时淡时浓、亦粗亦细、看似零乱并非无章,整个画面的倒影环环相扣,却又朦朦胧胧构为一体。给人享有一种虚无飘渺“海市蜃楼”的悦目同时,也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

由于他在专心致志作画,我没与他说话,只是静默地伫足旁观。不过此时,心中倒也涌起古诗中许多描绘倒影的佳句,有郦道元的《三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元好问的《泛舟大明湖》:“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王铎的《水花影》:“波面波心流蛱蝶,树头树底浴鸳鸯。”和阮大铖的《园居杂咏》:“水净顿无体,素鲔如游空。俯视见春鸟,时翻藻荇中。”

转眼时分,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我看见男青年已完成了画稿,情不自禁地说了句:“画得真好!”随之,男青年也抬起头来望了望我,低微地说了声:“谢谢!”然后收起画具匆匆地走了。我望着他远去的背影,顿时有种慕名的感慨:是啊,如果画家能多画一画漂浮在河面上的倒影,那有多美啊!因为那虚无飘渺的倒影,往往要比严峻的现实美得多。也许有人会说,可人不是生活在倒影里呀?是的,人不可能生活在倒影里。但是,当今社会,在那物质丰富、金钱诱惑、名利争夺、相互攀比、关系复杂、人心浮躁之际,确有一些人追求的目标和欲望的心态,太现实、太张扬、太贪婪,远不如虚无飘渺的倒影那样朦胧悠然、赏心悦目。其实,生活中存在的东西都会有它的倒影,而有了倒影,就仿佛又多了一个世界。那么,这何尝不令人从中好好去体悟一下倒影的乐趣与意境呢?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