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摄影首先要爱生活
摄影摄像专业 郭亨文
在我一生的学历教育中,老年大学的学历教育是最精彩、最丰富、最有意义和最有收获的学习。通过二十余门专业课、基础课、拓展课、通识课的系统学习,改变了我的老年生活轨迹,而且还提高了我的老年生活质量。
我的学习目的很明确:摄影是我一生的爱好。为此,我先后六次到老年大学咨询和报名。
参加老年大学学历班的学习一直是我渴望的。因为课程内容都是根据我们老年人的特点,量身定做。贴近生活,易学易懂,实用性强,学以致用,使我能在专业上全面的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指导自己的实践操作,这也是老年大学学历教育的一个亮点。
要学好摄影摄像的专业知识,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思维和理念。我原是一名专业教师,曾经系统地学习过三个专业:公用电气专业、水泥机械专业和室内装饰工程管理专业,有一定的专业学习基础。但到老年大学学习摄影摄像,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和具有创新思维。有一次,我看到厉新老师的一幅好作品,忙问:老师,您是用多少光圈和速度拍摄的?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我,随即讲:要看你想拍出什么效果,才能决定你使用怎样的技巧来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深思摄影作品从构思布局到对光影、色彩的感悟都应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化艺术修养。合理、正确运用摄影摄像的器材,才能拍出好的作品。因此我改变了学习思维的方式,爱生活,细观察,勤实践,逐步树立了创新意识。根据“人有我不拍,人无我创新”的原则,我要力争用独特的视野,独特的构思、独特的用光和独特的技巧,拍出有个性的作品。
在老年大学学习给我体会最深的是上课一定要用心听认真记,空闲时间勤复习。学习主要靠自修,平时根据老师布置的回家作业,勤学苦练。记得刚上摄影课,平时拍的少,轮到要交作业了,没法交出满意的照片,只得和同学冒着零下2度的气温在共青森林公园拍了整整一天。整个公园只有我们两人,累得够戗。又有一次,为了拍摄二十年代的古典建筑,我冒着酷暑独自骑着自行车从复兴西路一直拍到复兴东路。实地拍摄,虽然苦和累,但收获颇丰。特别是,我们跟着带教老师,从晨曦初露的清晨到夜幕降临的傍晚,从寒风刺骨的隆冬到赤日炎炎的盛夏,从风和日丽的初春到天高气爽的秋日,在沪上各个公园到苏浙皖,山色湖光的风光景点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所以,我们的摄影作品是从实践中来,也更是从生活中来。由此,也激发了对老年自我保健和老年社会心理学的学习,使我开始重视自我的养生保健。老师一再强调: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理应呵护和爱惜。我现在的心态是:大事明白,小事糊涂不做“包打听,传声筒”,奉行“低调简洁”的生活方式,对人宽容,对己严律,敬老爱小,注重修养。这样自己的老年生活才能过得健康长寿和快乐。
学习应该是一生的追求
摄影摄像专业 谈盛保
我喜欢摄影,年轻时有过实践,那只是外出游玩、旅游时的到此一游记录而已。工作的压力和家庭的责任,一直没时间去研究学习提高摄影的技艺。
退休后也在思考,这余生干点什么事呢?2010年底退休,从苏州来到上海,(父母和小孩都在上海)忙忙碌碌安定下来,早上跑步、小区键身锻炼,早或晚看看阅报栏的报纸新闻,炒炒股票,日子过的挺快也充实的很。某一天,在报上看到了上海老年大学招生的启示,有我喜欢的专业课,我就想有个系统学习的机会很好,我很兴奋,离我现在居住地很远,但是我不想放弃这么个机会,立刻就联系了报名事宜。在正式报名注册的那天,我记录了到学校去、来的交通时间,三小时三刻钟。时间真是够长的。有一天上一节课的,一个半小时,还没我路上一个单程的时间长!但我几年坚持下来了。
老年大学的学习是愉快的,也是辛苦的,老师课讲得好,学生听课也认真,笔记仔细,回到家很多时间都用在消化、记忆中,也转化在一遍遍的演习中。针对老年人学习的教学特点,学校和老师都做了很人性化准备,课程的安排也基本符合老年人的特点,从了解中国近代历史、旅游文化的讲解、外国歌剧的了解和欣赏,到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老年人社会心理思想的解惑,无不都是在提升老年人的修养、知识、欣赏水平,以树长者的风范。老师们上课尽心与尽责,以前很多知识不掌握、不了解,很多专业术语难以理解,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提高了我们的技艺,也提升了我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在三年的学习中,感触最深、记忆最深刻、最难于忘怀的,是老师。其中的历新老师,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学的奉献精神,给了我们这些老年门外汉极大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上的帮助和提高。使我们得以进入门来,窥得一些摄影的真谛。在老年同学中,对自己触动最大的,引以为学习榜样的,则是张继立同学,生病前,各项学习都很用功,成绩名列前茅,能帮助落后同学,关心同学,奉献集体。病后,还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学习。长者的风范充分体现在他的身上。
通过三年的摄影摄像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知道了照片的灵魂来自摄影师的思维和意图,拍照已感觉不动脑筋是不行了,不会随意拍摄了。现在,学校的学习就要结束了,但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继续学习,学习应该是一生的追求。
我获得了学习积极分子称号
摄影摄像专业 张继立
老年大学首届摄影摄像班三学年的学习转眼间过去了。我顺利学完了摄影基础(一)、(二)、计算机初级、计算机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中国近代史、中国传统文化、旅游文化、经典音乐欣赏、人物摄影、风光摄影、摄影创作(一、二)、摄影社会实践、老年保健(一、二)、老年心理学、图像处理(一、二)、会声会影(一、二)、Premierepro(一、二)、经典影视欣赏、毕业设计(作业)等十九门课,共76学分。
我们这些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老年同学,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上海老年大学,都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学校开设的课程非常适合我们老年学员,又聘请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为我们授课。中国近代史和中国传统文化课的学习,帮我重温了学生时代的学习经历;音乐欣赏课使我从一名音乐盲,开始对西方高雅音乐有了一些了解;旅游文化课的学习使我真正体会到“旅游的内涵重在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的含义,学会了怎么旅游;老年保健课的学习让我知道什么是“亚健康”,步入老年后对“治未病”重要性的认识和实践。心理学姚老师除加深了我对什么是心理学的认知外,仿佛在我的心灵深处打开了一扇窗,一缕阳光照亮了我的内心世界。
收获最大的是掌握了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技术,使我跟上了时代的步伐,通过网络、QQ、博客,使我沉浸在汲取知识的海洋中,并为摄影摄像的后期制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记得刚开学时,面对基础摄影的学习范围之广,学问之深奥,对于初次拿起单反相机的我来说,一度感到云里雾里迷茫之中。在学习摄影的关键时刻,有幸得到了厉新老师的教学指导,厉老师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引导我们观察着,思考着,视野一再开阔,情操不断陶冶,真正享受到了由老有所学所带来的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使我对摄影的认知和实践上了一个台阶。我班全体同学自己动手,将自己的风光摄影习作,在学校展示厅举办了风光摄影汇报展,校长和老师们为我们举行了开展仪式,开放大学前来拍摄采访和报道,其他班级的同学也纷纷前往观看和点评,给了我们好评,更给我们的学习增加了动力,给摄影摄像班的学习过程添上了色彩浓重的一笔。
人像摄影是第二学期开的一门专业课。校方聘请了上海大学的李德龙老师为我们授课。他课堂讲课时重点突出三分之一构图法,强调逆光在人像摄影中的应用,在人像的取景角度、测光、对焦、神态抓拍等要领方面反复讲解。一学期精心安排了很多次外拍实习。每次外拍,李老师都要先到实地探营,外拍时提前到位,聘请模特,经常安排全天拍摄。我参加了全部外拍实习,很快在实践中掌握了人像拍摄的要点,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我还在室内自然光、灯光、夜景人像的拍摄中加以应用,我还参与了老年大学颁发荣誉证书活动的现场拍摄,有多幅习作被校刊选用、并将人像摄影作为社会实践课题和毕业设计(作业)。
第一学年,我被开放大学授予“学习积极分子称号”,领到了奖学金,我想有了荣誉称号已足够了,于是,我将奖学金奉献给了班委会,让同学们共同分享我的愉悦,我的心灵也感到了快乐。去年六月,我不幸患直肠肿瘤,面临先后二次手术治疗和长达半年的化疗,我不得不离开学校,躺在病榻上,在我身患重病的艰难时刻,是老师和同学们一次次的电话、短信、微信、邮件,甚至冒着酷暑上门探望,给了我战胜病魔的信心,我在家完成了“图像、摄像和老年保健”三门课的补考,在家通过同学录制的上课视频、录音、教材学习,我没有掉队,治疗学习两不误,并于今年新学期初,康复归队。第二学年,我又被开放大学授予“优秀学员”称号,我深知,这是老师和同学对我莫大的鼓励!我发自内心地感谢老年大学、感谢老师们和同学们!
每当我回顾起近三年来发生的点点滴滴,催我反思,让我总结,让我报以更健康、更热情的心理去迎接未来……
最后,用厉老师为我们风光摄影展写的前言的结束语来抒发我内心的感受吧!
从前云:人过四十不学艺。而今曰:活到老,学到老,实践到老。
当我们能想自己所想,学自己想学,做自己想做,而又如愿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我们的感觉是何等快乐,我们的内心洋溢着一种纯粹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