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风雨雨,艰苦奋斗、顽强不息,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顾党所走过的光辉历程,抒发对党对祖国的深深情意,《上海老年人学习网》在本市老年教育系统中开展“党在我心中”优秀诗歌、散文和老照片的故事展评活动。活动自3月22日开展以来得到全市各市、区县老年大学、街镇老年学校及远程老年教育收视点广大老年学员的支持和踊跃参加。截至9月30日收到文章和诗歌2166篇,先后在网上发布。按照步骤,征文活动成立了评选小组,分诗歌组、散文(老照片背后的故事)组,根据“简易、可行、公平、合理”的原则,分别进行。按照分类、筛选、初选、评选等四个步骤的讨论,并结合网上投票数和评选组的意见,最后分别评出一等奖诗歌4名,散文6名;二等奖诗歌8名,散文12名;三等奖诗歌12名,散文18名;入围诗歌40名,散文80名。
据统计,这次参与活动的老年学员中60岁以上1909人占 参与人数的88.1%,最高年龄为94岁。在那些纯朴诗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到了作者的激情,受到阳光般热烈、铿锵的鼓舞,得到诗词那种特有的美的享受。
本次展评活动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参与热情高。这次活动自3月22日揭幕至9月30截至,收到应征文章和诗歌突破2千。六个月来,网上浏览总数高达1609.6万(是去年活动浏览数225.9万的七倍);投票数1462.6万(是去年活动投票数177.2万的八倍)。其中投稿数最多的是徐汇区363篇,其次松江区285篇、宝山区277篇、浦东新区264篇、闵行区242篇、杨浦区200篇、上海市老干部大学106篇……。令人鼓舞的是参与的老年学员中还有不少离休老同志和少数民族、残疾人,大家都从各自的独特经历、独特感受中抒发自己对党对祖国的情愫。
二、入围好文章多。撰写应征文章的老年学员们不是为了谋生、不是为了仕途,而是涌自心田,因此好文章就多。如“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大多数文章都很切题,一是以我为主,所写的人与物,与“我”有着某中联系;二是文章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故事有情节;三是通过故事表达对党、对祖国的深切情感;同时很多诗词具备美感和韵味。
三、艺术表现力强。从诗歌来稿中有大量格律诗词、骈体长诗等韵律作品,朗朗上口,陈情叙事非常感人;如583号作品,《建党诗词六首》意境磅礴,情真意切,委婉动人。有的诗篇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共产党员真切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如:(980号《一个共产党员的足迹》)
诗篇读来亲切,感人至深,它对党的歌颂并不停留在直白式的辞藻上,它们以情、以生活的实景来表现共产党党员在我们社会中的表率作用,向人们演绎了为什么九十年过去了,党还在人民心中“根深蒂固”,体现出共产党强大的凝聚力。
还有“心中有党,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党一声号令,就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当朝鲜爆发战争,义无反顾奔向战场;当川藏公路需要建设者,又挺身而出,为了祖国母亲不畏献出宝贵生命;年届八旬的科技工作者,为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甚至将生命置之度外:也有当年的知识青年,响应党号召,去大西北建设边疆,面对难以想象的艰苦生活,用革命的浪漫主义豪情,追求理想实现目标……
从“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来稿中,大多数写的人与物,与“我”有着某中联系;有事实,有情节;叙述性语言通熟易懂,有可读性。如:有的以照片引发对往事的回忆,文章写的是六十年前,即上海解放前夕,作者参加反内战反独裁和护厂斗争的一段难忘的经历。记叙具体翔实,语言通畅流利,吸引人;有的以照片中的主人公,也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写了作者本人当“娃娃兵”的经历和成长过程,故事显得真实动人;更有从身边或者自己家里发生的故事如:通过自己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反映“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深刻寓意;有以老照片“老煤炉”作为视角,介绍了他家厨房的变化,说明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语言通俗易懂,给人以真实的感受;还有从与老船长爸爸通讯为切入,以通讯手段的变化,记叙我国通讯事业大发展过程。点明了“祖国的成长”,这些文章的构思好,故事也真实可信。
看了这些文章让我们读到普通人在享受盛世太平、过上好日子的时候,都在饮水思源,这就是从心底流出来的歌,很自然,因为自然也就动人了。
(远程教育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