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长者风范是老年教育应有的主题

发布时间:2016-02-05点击:12作者:上海老年大学研究室系统管理员

在老年教育中要不要提素质教育?该不该提德育教育?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在老年教育界有着不同的认识和不同做法。我们认为:老年教育姓“教”,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依据社会的要求教育老人,使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心灵内外的自由,成为和谐社会的‘和谐一体’,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1]近十年来,上海老年大学开展的“树长者风范,做风范长者”活动,在实践老年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理念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张文范会长认为:“老年教育是老年人在新的社会化过程中的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有目的的学习活动,是老年人提高自身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素质教育活动”。这里强调指出:老年教育是老年人自我完善的素质教育,只有这样,老年人才能提高生命质量,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和离开原来熟悉的人群后,如果不学习新的知识,就容易受旧的思维方式的束缚,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久而久之,就会在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与社会产生不协调。因此,老年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应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老年大学应该成为“长者”的精神家园。

老年人不仅有丰富的人生经历,而且在民族文化传承、社会道德建设上,得天独厚,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长者”一词,通常用以称呼年纪大或辈分高的人,更用以表达对德高望重者的尊敬。因此,弘扬长者风范,发挥老年群体在道德建设和文化发展方面的影响力,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都有百利而无一弊。这不仅应该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而且更应该成为老年大学办学指导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办学要有目标、有理念,老年大学也应如此。综观国内外著名的大学,其办学宗旨或校训中都包含着德育的因素: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英国剑桥大学的“追求学术性,培养有教养的人”。教育对人要有一种积极的影响,其内容必须是良性的、有意义的。在老年教育中,弘扬长者风范,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发扬互敬互助的风尚,并且逐渐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彰显老年教育的精神。

上海老年大学开展的素质教育、德育教育,采取自我教育的方式,不讲大道理,不作简单说教,不搞运动,不搞训导,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他们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开展“树长者风范,做风范长者”活动,积极引导学员从内心深处感觉到,这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是为了使人生更美好的需要。这样,学员逐渐产生了热情,自觉地参与这项活动。当然,为了使活动持续、有效地坚持下去,学校要做大量的组织工作,如制定目标、实施计划,宣传发动,树立典型等。

在老年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尚无一定模式。全国各老年(老干部)大学正在以各自的方式,将素质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取得不同的效果。上海老年大学开展“树长者风范,做风范长者”活动只是各种方式中的一种。我们希望上海和全国老年教育界的同仁,能对在老年教育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进行讨论、交流,以期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程 雯《刍议老年教育伦理规范的合理性及其建构》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第九次理论研讨会交流论文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