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在上海老年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召开的老年大学校长会议上,围绕“上海老年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为本市第四次老年教育工作会议献计献策”,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李骏修提出了几点想法。
一、上海老年教育要站在新的更高的平台上去思考。
从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来看,上海的老年教育面对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是前所未有的;从政府对老年教育的支持力度来看,建设学习型城市投入7000万也是前所未有的;面对已经率先建立的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上海的条件保证得天独厚。
二、要挖掘提供与利用开发多方资源为上海老年教育服务。
现高校资源虽已有9所,但仍有待开发。高校能否从校长层面来关注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作为高教一部分,用现有教育资源来支持老年教育、终身教育以及学习型社会;区县如何利用社会资源来支持老年教育,其中还涉及到经费投入。在思考利用社会资源上,要扩大视野,开阔思路;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要享用社会提供的资源,老年人体力在衰减,智力却未必衰减,因此要重视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还有个课程资源的建设问题,亟待研究开发。
三、多元化多形式改变、改进和创新老年人的自主学习。
提高老年教育的覆盖面,我们提供服务及平台。要利用老年大学条件,让老年人终身不断学习。如何培育学习团队,从学校走出去,学校有责任有能力为培育学习团队做贡献。后五年学校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学习体验,先到周边省市,后到境外,游学研学。老年人要跟上时代,要学会在移动中学习,让每个学习者都能利用好手机。
四、要研究老年教育办学层次的错位发展与系统性。
大学要面对需求研究一个办学层次的错位发展问题,诸如广场舞的普及;面对一代人的独特生活方式,特别是娱乐性、社交性和群体性的特征,研究老年教育的系统性发展。对学习有基础的,可开发更高端的课程,此种错位,高校和市级老年大学可以做些探索。还要考虑,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布局、志愿者领袖培育等方面要发挥作用。在新的五年里,要思考老年人学习文化的导向、老年教育立法的导向,大胆提出问题,一旦立法,一切均可迎刃而解。
(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