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系套餐班班长俞长顺说:“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决定对教学楼进行加固整修。施工期较长,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给学员们的学习造成了不便,尤其是我们家政系烹饪班的同学要休学相当一段时间。同学们听到此消息后,感到很无奈,有人也难免会流露出埋怨和责怪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及时将学校“致全校师生公开信”发给大家,把校方决定加固整修教学楼的计划和安排,以及学校想方设法都无法借到合适教室而不得不休学的打算如实告知到每个同学,让每个同学知道事由的前因后果,又积极配合学校向大家作耐心的解释,大家都表示支持和理解,100%的同学愿意保留学籍,期待早日回到装修一新的校园。最近,许多同学来电询问何时能开学,表达了求学热情和求知欲望。我十分理解,到老年大学学习已经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也及时通报我所了解的信息,说明这次教学楼的加固整修,将为同学们的今后接受继续教育创造一个更安全、更舒适、更整洁的学习环境。大家没有埋怨,没有责怪,都首肯班长工作的辛苦,并向我致谢。同学们对我工作的认可,令我感到十分宽心和安慰,我会乐此不疲地继续为大家服务。”
志愿者服务队的茅溢说:“在这次临时搬迁中,我们配合学校资料室、档案室的老师完成了装箱、打包、贴标签等工作。在老有所学的同时还能老有所为,我们很知足,也很宽慰。
明年我们将回到修缮一新的校园继续学习,我们希望各位朋友能一如既往地支持、理解、配合我们的工作。我们将用智慧化解冲突,用微笑提升服务质量,并赢得大家的尊重。让我们手拉,在老年大学这个和谐的集体里,一起为营造文明、整洁、安静、节能、环保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而共同努力。我们是老年大学的志愿者,我们快乐志愿,我们志愿快乐。”
器乐系长笛班学员熊德林说:“上海市教委为了给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安全、更好的学习环境,决定对校舍进行全面装修,这是好事。但也增加了办学的困难,整个学校分散在9个点进行教学和办公。为了满足大家继续、不间断学习的需求,我们器乐系的电子琴班、长笛班、二胡班、古筝班、葫芦丝班,被临时安排在斜土路780号上课。这是一幢不起眼的旧楼,学习条件有些简陋。但是,我们不介意,因为有了一个学习的场所,能实现继续学习目标,我们学习的热情不减,激越洪亮的乐曲,从旧楼的窗口溢出,与城市的庞杂和喧嚣组成了现代都市交响乐。”
书画系学员王苏凌在《他把学员当亲人》一文中写到:2013年下半年,学校因加固装修,搬至临时教学点上课。50多岁的书画系山水画教师凌安生从原先的一天教两个班,增至一天教三个班,每周有三天九个班的课,教学量大为增加;教室内的设置也不太适合给老年学员授课,课桌矮小,黑板两旁便于学员观看的视频,被前置到第一排学员的头部,这使教课老师看不到视频图像,直接影响到授课效果;临时教学点没有食堂,午饭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等等。面对诸多困难,凌老师没有半句怨言,他克服困难,蓄足精力,满腔热情,努力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课堂上老年学员不能当堂作画,凌老师就反复多讲,耐心重复。有次,凌老师的腰不慎扭伤,他带着护腰带坚持给学员们上课,不能站着当堂作画,他就坐在椅子上作画和讲解,学员们在感动之余,纷纷赞赏凌老师是一位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好老师。
面对人们的称赞,凌老师显得很谦虚,他说:为老年学员授课,我感到很快乐。我把他们当长辈、当亲人,我尊重他们,我要用爱心去上好每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