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成长——赵丽宏作品朗诵会侧记

发布时间:2016-02-18点击:13作者:上海老年大学金秋朗诵艺术沙龙 洪焕英 张沪青系统管理员

5月23日,艳阳高照,浅夏胜春。上海老年大学金秋朗诵艺术沙龙的“赵丽宏作品朗诵会”在上海图书馆三楼音乐欣赏室如期举行。原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俊修、上海老年大学副校长江晨清、熊仿杰,有关专家陈醇、过传忠等出席了活动;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诗人赵丽宏也亲临朗诵会现场;另外,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朗朗动听栏目组也来到现场进行了采访和录音。

朗诵会共演绎了赵丽宏不同时期创作的22篇作品,有诗歌、也有散文。朗诵形式有单人、双人和集体朗诵。沙龙36名学员参加了演出,参演学员中年龄最大的已有八十三岁。

为准备这次活动,沙龙的艺术指导唐婷婷老师倾注了大量心血。唐老师是语言艺术教学专家,她指导的参加各类语言类大赛的选手,在教育部、两岸四地、长三角地区以及上海本地获得了众多重要奖项。唐老师一再强调,作为诵读者,对任何一篇作品都要抱有敬畏之心,要吃透作者的写作背景,心绪和感悟,在此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把作品字里行间的潜台词挖掘出来,理解了,消化了,再还原。用我们的理解,透过我们的心,用带有灵魂温度的声音表达表现文字,放大作品,让作品闪光,让作者、诵者、听者心灵碰撞,融会贯通。我们的朗诵会,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进行训练和实践的。我们这些学员基础差,水平也参差不齐,唐老师牺牲了大量的作息时间,从基础开始,逐字逐句地进行指导。从理解作品到确定基调、从吐字归音到语气语调、从停顿衔接到节奏层次、从细节处理到整体效果,一个词、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唐老师都一一指点,为了解决时间紧,没有排练场地的问题,唐老师还安排大家分期分批地去她家里上小课,虽然没有任何报酬,但她仍旧不厌其烦地辅导大家,可以说,每一个节目,都凝聚着唐老师的智慧和心血,她的这种无私奉献,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为了搞好这次活动,唐老师带领核心小组的学员多次开会,先后研究讨论了十多次,从寻找联系演出场地到设计联系印刷制作宣传品等等细节,大家分头努力,为这次朗诵会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演出的背景画面制作是个难题,本来想委托专业公司设计制作,但囿于经费等各种原因而无法实现,我们的陈伟民同学主动承担了这个任务,甚至在外出旅游途中,她还坚持修改,最终制作出了高质量的背景画面,起到了提纲絜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得到了领导、专家和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庄琦同学联系的钢琴老师为我们伴奏,她陪伴钢琴老师一起熟悉领悟作品,寻找确定曲目,到演出时,她还在做着一些辅助工作,钢琴伴奏,给我们的演出增添了气氛,增添了色彩。

沙龙的学员都十分努力地去理解作品,十分投入地排练,克服了很多困难,把每个人的作品磨了出来。整个朗诵会节奏紧凑,气氛热烈,历时两个多小时。到场的领导和嘉宾李俊修、熊仿杰、陈醇、过传忠、赵丽宏都作了精彩的发言,肯定了我们的演出。

赵丽宏先生在发言中说:“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感动。之前,我不知道你们会用什么形式,也不知道你们会读哪些作品,听完之后,我非常欣喜,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朗诵得这么好。你们是我的知音,每一首你们都用心去读,心领神会。今天,有很多作品是第一次被朗诵,以前,我没听过,很感动。我的诗很多被朗诵过,有些是我选择的。但今天的作品是你们选择的,每一首都能打动我的心,有的我流泪了”。赵丽宏在谈到诗作“浮出忘川”时,充满激情地说“应该让安倍晋三坐在这里听听,听听我们中国人对历史的想法”。赵老师还说“感谢大家用心地去读我的文字,这么好地展现,谢谢老年大学,谢谢唐婷婷老师,希望沙龙越办越好,以后,你们不管朗诵谁的作品,我都会来参加,希望大家永远保持年轻的精神状态,做一个美好的追求者”。过传忠老师用珠联璧合、珠玑闪光、珠圆玉润形容了朗诵会。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有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在基础的语音方面,还是在朗诵的技巧运用上我们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们感谢敬爱的唐老师的悉心教导,我们感谢赵丽宏老师精彩的作品,我们感谢上海图书馆为我们提供了这个文化交流的窗口,我们感谢上海老年大学这个平台,感谢老年大学文史系及各职能部门给予我们的支持。我们还会继续努力,在老年大学这座精神家园里,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收获,且行且成长。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