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教委的积极倡导和要求下,上海不少高等院校在校内开办老年大学,以满足学校离退休教职员工和周边社区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但是“校中办校”仍然碰到校舍场地、设备设施、师资人员、经费资金等众多难题。
上海老年大学上海大学分校积极思索如何利用高校自身资源优势,探索高校办老年教育的新模式。从去年开始,他们在上海大学领导支持下,尝试让老年学员“随堂听课”。上海大学教务处提供近200门选修课,向老年学员开放。老年大学则根据老年人的特点,重点选择文化、文学艺术、体育、养生保健系列的课程,让老年学员自主选择听课。这项举措在全市高校老年大学中尚属首创,颇受好评。既能让老年人化很少的学费,听教授、博导讲课,又能解决老年大学部分师资问题;既能让老年人真正实现进大学学习的梦想,又能减少老年大学缺少教室场地的困难。
为了探索这一老年教育新模式,上大分校领导广泛听取教师和老年学员、年轻大学生的意见,做到:在职领导要同意;老年学员要愿意;任课老师要乐意;年轻大学生要欢迎。
去年,首批确定的七门选修课,被老年学员选中四门:钢琴入门、传统体育养生、音乐鉴赏和交响乐赏析。
上课第一天,近40位老年学员分别由上大老年大学校长、教务员陪同送进各个课堂内,一一向师生介绍,年轻大学生鼓掌欢迎爷爷奶奶辈的老年学员。老年学员很兴奋,很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老年学员李阿姨激动地说:“和大学生同堂听课,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仿佛自己回到了年轻时代,感觉自己真正实现了大学梦。”
教师看到父母辈的老年学员,讲课更来劲、备课更认真;年轻大学生看到爷爷奶奶们如此认真听课、认真笔记,他们也更加专心致志听课、笔记,课堂纪律也更好了。
不少老年学员认为:和大学生同堂听课,老少同学,课堂纪律特别好,安静、认真、相互学习、相互勉励。很感谢学校为老年人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方式。
目前,“随堂听课”已经从四门拓展到十七门,分布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延长校区、嘉定校区。
学校领导看到按市里要求“高校要把资源拿出来”,让老年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探索初见成效,深受鼓舞,感到:高校办老年大学,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虽然很累,但很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