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优化的老年教育,创设优化的老年教育的课程,应用优化的老年教育的教材,是我们从事老年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和共同期盼。“优化”,是一个形象性的描绘词语。“优化的实现”应当定义为:现代教育的一般原理、原则与老年学员的自身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的成功结合。所以,我以为,优化的老年教育和教学的实现,是可观察的、可量化的、可移植的。“优化”,应体现在课程设计的设计优化,教材编写的优化,教学过程的优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学校领导审时度势,成立了以副校长熊仿杰、教务长吕伦渝和系主任王惠珠为领导的“老年大学英语口语系列教材”编写小组。这套教材含:《日常会话》(上、下册)、《周游世界》(上、下册)和《出国探亲》(上、下册)。受上海老年大学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委托,分别由刘文娟老师承担《周游世界》,苏鹤鸣老师承担《出国探亲》,我承担《日常口语》的编写工作。
在校领导小组的支持下,在资深责任编辑赵忠卫、杜芝茂两位先生的指导下,我们三位参与编写的老师,从学术层面、编写理念到具体的编写思路,作了多次的沟通与交流,力求编写的理论出发点与具体执行这个归宿点,落实到现代教育教学的一般原理、原则;落实到“人类型学习”的一般的认知规律;落实到“语言习得”的正常机制;落实到老年学员的生理、心理特点,以便把老年朋友的知识更新,同他们的潜能开发结合起来,充分激励老年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的交际与沟通的场所,使每一堂课都成为他们的一次有意义的聚会。
所谓的“人类型学习”的一般认知规律必须是,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近及远,由现象到概念;所谓课堂学习的良好的机制,必须是在教师的教学组织的情景的有效刺激下,让老年学员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让他们从较高层面达到老有所学,乐在其中;所谓“语言习得”的正常机制,须是讲究语言教学的情景性、功能性和交际(互动)性,以教材为起点,为情景化、交际化的课堂教学提供充满生活情趣,充满人文氛围的功能性语言材料;所谓老年学员的生理、心灵特点,便是他们老了,但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对英语陌生,但具有优秀的自身专业的特长。
上述理念,要具体落实到我所承担的《日常会话》,并非驾轻就熟,信手拈来,不必寻思,就能写出来的,而实在是令人殚精竭虑,费尽心思。在我设计的教材中,我以交际功能性的句型为线条,以情景对话形式呈现,以课文为归结,并以互动性的师生讨论与“角色扮演”将“单元”学习推向交际性的操练。其内容丰富多彩,其“人物”一以贯之,亲切而富有人性,他们就是老年大学里同窗同桌的你、我、他的化身。
本教材共含16个单元。它们以课堂内的活动为主线,但其语言情景不囿于教室。从“课间休息”,以“个人简况”的闲聊,到公园、街头邂逅,漫话四季气候、服饰打扮;从打电话互致问候,到忠告保健养生;从与美国朋友一起漫话中美文化节气、民俗,到与美国朋友一起的家庭聚会,闲聊饮食烹饪及退休后的日常生活安排,从中学员们可领略到当代退休老人优雅、自信的风范,可以感受到老年大学这个群体里人们的精、气、神,可以体验到在老年大学里的人们是如何互相传递,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正能量。
我真诚地企盼在教师的组织下,以学员为中心,努力创设情景。积极参与语言活动,在十分愉悦的语言氛围中,习得英语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