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教育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发言(摘要)

发布时间:2016-02-19点击:12作者:admin系统管理员

杨德广(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考虑老年教育的需求,应唤醒高校对老年教育引起重视,克服与我无关、办学无用、资源流失等偏见,自觉承担责任,发挥潜力和作用,研究老年教育的现状,承担课题任务。

陈立民(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老年教育研究院要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形成智慧库,发挥智囊团作用,提升办学能力。要研究老年教育如何通过展示教学成果,提高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老年人来参加学习。

梅兵(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要分析老年教育的优势与不足,注重和参与老年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老年教育课程的品位、特色和质量,用心建设好老年心理学、隔代教育等课程,以精品带动数量,加快机制创新。

忻平(上海大学老年大学校长):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环。高校应成为教育完整链的重要一环。完善体制机制,要将老年教育纳入高校工作范畴。要继续探索老年教育“随堂听课”的模式,整合资源,集聚力量,实现转型发展。

陆剑杰(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主任、金陵老年大学副校长):老年教育要赢得地位,必须立足理论研究,要以实践研究为主,以理论研究为基础,正确处理好学术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关系、发展与提高的关系,发展就是扩大,提高就是质量。还要考虑与各方面的关系,特别是技术应用与老年学、教育学,特别是新一代老年人的文化需求。

赵宁(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研究室主任):上海老年教育要围绕提升社会活力、服务能力和学习品质做文章,必须整合资源,突破体制障碍,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希望对老年教育开展全方位、立体型的研究,解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呼应的问题。

俞恭庆(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上海市老年教育协会会长):成立上海老年教育研究院是有标志性的事情。上海的老年教育在全国是领先的。建议把老年教育问题列入智库建设范畴。

袁雯(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老年教育研究应关注老年教育的政府职责以及法律制度保障(包括社会力量进入的途径与方式)、老年教育的社会成效(包括“老有所为”的设想、志愿者服务渠道)、老年教育的优质均衡途径(包括专业化发展的举措、应对老龄化的切入点)。老年教育研究必须整合力量、资源和需求,立足全国与世界,明确重点领域,建立数据平台。

陈克宏(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上海老年教育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体现上海特色,理论研究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战略布局对接,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依据。要注重研究老年教育发展的功能、目标、定位、路径和步骤,研究老年教育体系、课程设置、教材、教育方式。统筹与整合老年教育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老年学员群体的培育。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