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坚持特色创新

发布时间:2016-02-19点击:15作者:《海上风来满园春》连载系统管理员

学校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老年大学”为宗旨,呼吁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老年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针对老年教育与国民教育的差异性、特殊性以及老年教育的特定状况,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就近便捷的老年教育体系。

一、 协商互动的民主管理

学校将“全纳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持续的教育过程,反映了社会发展要求,体现了时代精神,接纳所有学生,满足不同需求,推进了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学校首先明确有教无类,不分年龄、学历,只要身体健康者,凭身份证和退休证都可入校学习;兼顾和招收残疾人入校学习。同时发挥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创办老年大学分校;在高校开创接纳老年学员为旁听生与大学生“随堂听课”的先河,将老年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

学校通过“协商式民主管理”,在学校与学生、老师与学生间搭建起平等的交流平台,了解学员对教学活动的意见建议。在教育教学中,学校尊重老年学员的身心特点和受教育权利,使学员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提升人格素养。为此,学校慎重聘请有爱心、有经验的良师来校任教,重视、关心和帮助教师,强调“以情待人、以情感人、以情留人”。通过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员自动的“三动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加强沟通拉近距离,注重差异区别对待,开设初、中、高、研等各个层次的班级,在普及中提高挖掘潜质,使教师与学员间形成一种心灵默契,推进老年教育达到一种最佳状态。

老年教育具有非功利性的特征,有别于应试性、被动式、谋生式的教育。由学员自设学习目标,自主地、自由地选择专业及课程,这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

学校强调学员主体地位,创设条件让学员自主选择课程,满足学员自主学习的需求。同时,学员有自控学习过程的能力,一旦有了新的兴趣、追求与目标,便可自由转换专业及其课程,充分享用自主学习的方便和乐趣。不少学员开始学习一门专业课程,继而发展到学习两门及以上的专业课程。

学校强调自我教育、寓教于学,把素质教育渗透于教育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引导学员从内心产生提高自身素养的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我升华。如学校保健课讲授“老年实用保健”、“养生保健”时,针对学员中普遍存在的“关心生理指标、忽视心理状态”现象,明确指出“修身养心”是调控情意的一种静功,养生之道首先在于养心之理,既深化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效果。

学校积极提高老年教育的吸引力,提升老年人的学习力,发挥老年教育的创造力,打造老年人思想交流、技艺切磋、作品展示的活动平台。开设了新概念哲学、传统文化、创意旅游、艺术鉴赏等新课程,吸引更多老年人学习;创新老年社会教育模式,组织讲座、长者讲坛等多形式的社会学习活动;培育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的各种学习团队69个,其中获上海市优秀老年人学习团队17个。

二、务实创新的课程系列

学校秉承教育本质,以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活力的重要手段,从满足老年学员健康、快乐、求知的需求出发,以课程内容的思想性、文化性、知识性和系统性为标准,在务实中拓展,在创新中探索,提供适应老年教育特点、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可供自我选择的“教育超市”与“自助餐”课程系列。

——保健系课程动静结合。让老年学员掌握科学保健和疾病防治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社团定期组织学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音乐器乐兼顾中西门类。社团进行琴艺交流和学习,组织各类小乐队进行排练和参加社会演出。钢琴系开设5个层次教学课程,提高学员对各类乐曲感受理解度与表演能力。器乐系开设了二胡、古筝、琵琶、葫芦丝4门民族乐器及电子琴、长笛2门西洋乐器课程,还设有民乐合奏及单项乐器演奏班。

——计算机课程由浅入深。有计算机房2个,摄影专用教室和室内摄影棚各1个。

——家政系列课程五花八门。让老年学员在烹饪中理解、接受健康饮食理念。使老年生活更健康,家庭生活更和谐。

——书画系列课程修身养性。书画院下设11个分社团“书画社”、“99水彩画”、“南塘印社”已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

——文史系课程引人入胜。教学贴近学员、生活与社会,从一个仅700名学员小系,发展为拥有近2000名学员的大系。有朗诵艺术沙龙、文学社、影评、诗社、表演与创作沙龙社团,学员写诗撰文,编创全情景剧和微电影,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取得积极的社会效应。

——文艺系声乐舞蹈颇受欢迎。合唱团、国标舞表演队、民族舞表演队和时装表演队学生社团,活跃在社区以及全国各地,有的还登上国际舞台。

——外语系英语日语助人出行。

三、 “学分”管理的三种制度

2012年9月,学校对老年学员实行“学分”管理,将学员每学期在校学习过程和成绩,用“学分”形式存入“学分银行”,作为学员终身学习成绩记录。老年教育学分管理模式强调的是教育的过程,重在知识的认知和实际使用能力的掌握。学分的认定,采用学员听课时间考核与学业成绩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考核管理规定:学员每门课听课时间达到规定授课时间三分之二的,即可获得基本学分;通过书面检查、自我小结、汇报交流、课堂笔记检查、作品展示和社会实践成果等方式展示学习成绩,可获附加学分。学校有105门课程列入了上海市终身学习学分银行课程。学分管理形式为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在学分管理的基础上,学校设置了学员课程结业、专业荣誉毕业和老年学历教育等制度。

——课程结业制度:学员选修完成某一课程学习,到课率达70%以上、平时能完成教师布置作业,授予上海老年大学课程结业证书。部分优秀结业学员,学校可出具从事社区老年教育推荐书。

——专业荣誉毕业制度:自2010年始,学校凝炼学科方向,设立文学欣赏、文学写作、历史、保健、英语、钢琴、书法、水墨画、西洋画、声乐、舞蹈、烹饪、编结、二胡、古筝等15个专业,鼓励学员系统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学员在校学习,修完专业课程36学分,选修课程33学分,社会实践7学分,总共76学分,获得上海老年大学专业荣誉毕业证书。2013年3月,学校组织首届专业荣誉毕业颁证仪式,75名学员获此殊荣。市有关方面领导出席简朴隆重的颁证仪式。荣获专业荣誉毕业证书的学员,有子女专程从国外赶回参加父母毕业庆典,有孙辈争相祝愿爷爷奶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会场气氛热烈,社会效果较好。2014年7月,164名学员获得第二届专业荣誉毕业证书。

——老年学历教育体系:上海老年大学与上海开放大学合作创办老年教育学院,开启了我国老年人学历教育的先河。2010年4月,学校在上海开放大学与有关职能部门指导下,论证开设老年学历教育的需求性与可能性,9月决定开办4个老年学历教育大专班。2011年1月,组织有关专家就开设专业基本情况、专业简介和可行性分析、教学计划及教学计划进程、课程内容简介、教师情况、实验实习装备情况进行论证,制定申报材料。经上海市教委批准,同年4月,上海开放大学老年教育学院挂牌成立,6月份接受社会报名,第一期招收74名学员入学。经过三学年学习,69名学员修完所选专业课程并进行毕业设计展示和汇演,2014年7月,学校为首届老年学历教育班举行毕业典礼。老年学历教育开拓了老年教育新的领域,圆了部分老年人多年的“大学梦”,也圆了不少老年人年轻时未实现的“求知梦”,更圆了广大老年人退休后继续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才华梦”。

据统计,首批老年学历教育学员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39.4%,他们发自内心地呼吁:“我们是来享受教育的!”学历教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而是终身教育的一种新形式、老年教育发展的一个新领域。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