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堂教学 提高教育质量——在学校2015年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16-02-19点击:16作者:admin系统管理员

集思广益拟大纲  严谨治学更耐心

钢琴系  徐 静

钢琴系热门,一批无私奉献的老师在治学中提升着教学水平。教研中,老中青教师集思广益,切磋探讨,制定出教学大纲和补充教材,充分安排好学员在校8年间的学习教学内容。每位老师都有各自的教学方法和习惯,我在大纲范围内考虑每学期教学进程,作适当调整和补充,以满足学员们的丰富需求。

钢琴课须手把手教学,但集体授课,不能像一对一小课讲解的细致。每班近20个人,理解力不同练习时间不同,学习效果差异必然很大。有学员不愿回琴,但我还是尽量鼓励,以了解掌握其学习进程与存在问题,在回琴时指出优缺点和解决方法。有同学说,回琴就是紧张,老师耳朵灵,一点点小问题也能听出来。有同学说,我们为什么总出错?我说,会出错就对了,如果没问题还学什么呢?都去当老师了!

乐理知识我经常讲反复讲,理解乐理知识会让我们事半功倍。西方音乐建立在24个大小调体系上,包括和声的架构和运用。了解这些,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习运用钢琴来表达音乐之美。如讲解音程概念,上行下行方向,就能更快更准确的识谱。讲解和声概念以及主属关系,就能对伴奏和旋律的配合产生更直观感受,掌握左手和弦。日积月累,大家就会发现耳朵分辨率提高了。学习音乐的初衷就是有了会欣赏的耳朵。

一次上课,学员们抄写着黑板上密密麻麻的笔记,有同学用手机“卡嚓”了一张。于是我就说:大家有现代化工具为何不用?慌忙中抄写一不留神会遗漏,注意力在抄写,就无法动脑筋去理解老师所讲原理了。前不久钢琴系教学会议上,老师们也探讨手机拍摄问题。我觉得仅就注意力方面,和抄笔记一样,老师示范学员拍摄,也会漏掉对老师的观察和自己去体会的过程。事事都有利弊。至于手机能否在课堂使用,就要看老师和同学的沟通意见了。

总之,丰富的语言和想象力,耐心态度与严谨治学,都是钢琴系教师们赢得学生的不变法宝,也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提倡快乐学习,从生活中学习外语

外语系   梁 晨

老年教育应有别于普通教育,教育对象是中老年群体,其学习外语意向,更多是走出国门旅游、探亲、定居,或者再工作发挥一技之长。不为考级别,评职称,加工资,只为能看懂一点外文,能讲一点用一点。

我们站在讲台上,但潜意识中仍看作普通教育讲台。教育方法沿袭“拿来主义”。教材拿来,认真备课,努力上好课。学员们用书,你读一句,他跟一句,显然很不适宜。所以,老年教育要量身定制,课堂教学要有老年教育的全新概念和全新模式。

语言是应用工具,老年大学外语教学量化的标准就是生活,让生活给你打分。我向学员们提出“记单词,开口表达,不是背书”,并承诺超过五个字的句子不要背。开学时,我问候大家“假期过得好吗?”他们回答“Happy”(高兴),有的说“busy”(忙),我说,如果“忙得脚也搬上来”怎么表达?那就是“very verybusy”,用重复法强调语意,不是照字面译。我布置作业就是“读生活”,请学员读广告,读食品、用品包装,读路标,读店名等。最近,读“小杨生煎”(Yang’s Dumpling),功德林青团(Godly D)。读生活,是老年学员学外语的终身课外作业,有成就感使学习成为一种快乐。

创新课堂教学,还应注重能力提高,多年来,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四个一”的能力学习,“唱一曲、背一首、做一点、画一点”,画上海地铁标识,画市花白玉兰,让世界了解中国上海。最近画“亚投行”最先加入的欧洲四国国旗,心中要有世界。我们学做折纸“心”、“幸运鸟”,用以表达传达友情,学员朱韫玉出国游回来告诉大家,她随外国游客一起,在新西兰唱响了“小星星”。在往美国的飞机上,为外国女孩做幸运鸟。下机时女孩父亲小心地把它放入皮夹内。朱韫玉后来说,我还应该写上中国上海。这都表现了中国人的文化内涵。外语教学要担任“礼宾司”职能。带什么出去,带什么回来,这在创新课堂教学中难度更大。最近,外语系老师都在努力编写新版外语教材,相信老年大学的外语教学会做得更好。

 

关于《周易讲读》的教学

文史系  张冰隅

我从事高校文学教学33年,自身学习研究“易学文化”数十年之久。2010年,在老年大学开始《周易讲读》。5年了才把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逐字逐句诠释了一遍。2015年作调整:把三个大班分成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班:《民俗文化》学制一年。《周易讲读》学制三到五年。《易学文化研究》学制二到三年。

《周易》分“易经”与“易传”。“易经”分“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易传”包括十篇论文,也称“十翼”,是后人解释“易经”的。在老年大学讲读,根据学员的文化基础和诉求,结合我本人文化专长来定位,两者结合制定了《教学大纲》。

一、易学讲读概要

“易学”——认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阴阳学”。在阴阳哲学中“阴和阳”总是“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是很辩证的。

“易学”——是了解事物阴阳变化的“信息学”。“信息无处不在,信息就在大家身边。”如今大家已公认进入“信息社会”!

“易学”——是研究阴阳变化轨迹的“预测学”。“易学家”“以不变应万变”,把所有变化都看成是“阴阳”变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找到了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和运动轨迹。加上理性分析——就完成了一项高难度的“预测”。

“易学”——是开启心智的“智慧学”。也是由“必然王国”逐渐走向“自由王国”的“顿悟学”。

二、易学讲读意义

《周易讲读》是上海老年大学的一门特色课。花三、五年功夫开一门逐字逐句讲读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大象、小象”的哲学意义的课程。

深入而浅出。人类的知识范畴由生活常识——学科知识——科学创新——哲学思考——宗教信仰等逐级而上。要把《周易》当作古代哲学经典来讲读。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大家年事已高,但“活到老,学到老”,“朝闻道,夕死可矣”,佛学称之为“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学《周易》,就是学中国文化哲学,有利于提高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培养正确的历史眼光,提高文化修养和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的学习中完善世界观和人生观。

 

积极探索老年中医保健教育

保健系   李行能

如何根据老年群体养生保健的要求,融会贯通,前后呼应,衔接有序?如何上好每堂课,在处理内容和授课方法上都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边上课,边听取意见和建议,边总结边改革,力求从老年学员的特点和需求出发,使他们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学得愉快。

中医专业课程最初为三年六学期,192学时。经过两轮实践,2012年调整充实为六年十二个学期,384学时,完善了教学大纲。2013年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班级由一个班扩大到两个,学员人数大大增加,适应了学员需求,增加了社会效益。

少而精,简而明,突出重点,讲透难点,中西对照,明辨异同。为什么会有中西医两种理论呢?这是由于两者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所致。西医实验研究分析,中医观察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推论。把问题讲透,使学员对中医有更深的了解,学习兴趣大增。

虚而实之,因而导之,声形并之。中医学中有“气”的概念,结合自然界有大气(空气)结合宇宙和古代哲学中的气论——“通天下一气”,人是宇宙一分子,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气对人体影响,“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悲则气消,喜则气缓”,就是对人类生活现象的观察总结。

风口浪尖,辨明是非,阐述中医精髓。中药发展史中说:“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古人把药物称为“毒药”,至今民间普传“是药三分毒”。但药物本身是没有错误的,发生损害则是用药人的错误。把错误归咎于药物之说是明显无知的。

中医治病是辩证论治,西医是辨病论治。如此,使学员对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较深透,基本能掌握中医的理、法、方、药及在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中的应用,而且学得有趣实用,对自身保健很有帮助,亦能在可行的范围内给别人以小的帮助。

图片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