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引领推动老年教育发展

发布时间:2016-05-12点击:12作者:上海闵行区老年大学校长 王锦昌系统管理员

学校发展抓什么?如何实践先进的办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在老年教育这块阵地里,很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实践,去归纳、总结,提高到理论高度,找到普遍性、适应性和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立言、立论、立策工作。先立言,有一些零零碎碎的言,体会也好、心得也好、随感也好,归纳起来,慢慢地悟出一些条理性的观点,形成一些系统性的论点。以这些观点或论点指导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促使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最终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上去。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线代表了学校教学质量水平的一个标识。我们学校把开展教育科研列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工作,要求领导带头,办学人员积极参与,组织发动,全体教师都要通过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开展交流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重视研讨,开展交流

自2005年来,学校已经举行了十届论文(教学经验)交流会。总结、发掘、提炼教师的教学经验,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老年大学整体的教学水平。

多年来,教师的科研文章涉及面广,有师德、师爱、师风建设,办学理念的认识与体会,教材编写及备课心得,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中成功经验和不足的反思,课堂教学环节的调控与反馈,班级管理的经验与方法等。这些文章凝聚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素质。我们把教师的文章汇编成册,发给每位教师,起到了互相启发激励的作用。

二、深入调研,积累资料

作为区级老年大学,其功能定位为“示范、指导、辐射”。要发挥这一功能,必须对全区老年教育尽量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坚持将每年4月作为闵行老年教育的调研月,此项工作坚持了数年。近几年来,我们开展的调研有:农村老年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老年人参与学习与不参与学习差别化的调研,闵行区开展重心下移的成功经验,闵行区老年教育的形成、发展、现状和特点的综合调查及研究,闵行区老年人学习团队建设的调研,在老年人学习团队建设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等。

每一次完整的调研都有调研目的、调查准备、调查方法、基本数据、调研成果等具体要求。调研采取“听、看、查、谈、汇、导”等方法。听,即听各街镇老年学校校长关于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汇报;看,即实地查看街镇上报的区示范学习点与特色团队;查,即查阅学校及教学点提供的有关资料;谈,即与办学人员座谈,发现经验,找出问题,讨论改进意见;汇,即汇总各街镇提供的有关数据资料;导,即通过调研,采集了新的数据和案例,对街镇老年教育学习点开展面对面的指导和交流,也锻炼了“新人”。

三、建立课题,推动工作

实践告诉我们,科研引领使工作方向明确,富有生命力。如我们开展的“老少同乐”课程的实践研究,不仅在学校内部从办学理念、服务意识、课程建设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与提高,同时对基层起到引领与示范辐射作用,推动了街镇老年教育工作的发展。“老少同乐”实验项目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与肯定,被列为闵行区教育局的内涵发展项目。另外,老年教育重心下移的课题研究,从2006年提出到结题,不断探索发展,历时近10年,对闵行区老年教育的发展与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委、区政府把老年教育列为民生指标与年度街镇领导的主要考核指标,进一步推进了闵行区老年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我们又参与了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指导中心《在老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课题研究,促进了我们在老年教育管理中要加强素质教育的认识。

四、示范辐射,服务基层

随着上海市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认为要在科研课题研究方面加大服务基层的力度。我们在年初下达了课题目录,供街镇老年学校选择,并建立以区老年大学为核心的区老年教育科研组,指导开展课题研究。年终开展论文交流评比,编辑《闵行区老年教育经验集》。

2013年,我们在全区征集了32篇老年教育论文进行交流与评选,评出了一、二、三等奖与鼓励奖。2014年,我们又组织全区街镇老年教育论文评选,共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5名、优秀组织奖3名,以上海老年教育协会闵行区办事处名义颁发了荣誉证书与奖品。在上海市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的大力指导下,三名街镇老年教育干部撰写的文章分别被《上海老年教育研究》杂志登载,其中二篇还被全国刊物《老年教育》杂志登载。这些作者都是从普教系统选调到社区教育来的年轻教师。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老年教育的自身价值,看到了希望,提高了积极投入老年教育的热情,激发了基层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近年来,我们的教育科研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不少论文与调研报告在《上海老年教育研究》、《上海老年教育丛书》、全国刊物《老年教育》上发表。《闵行区财政投入调研》登载在“大力发展上海老年教育”一书中,《重心下移,促进老年教育的发展》作为《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与学习型城市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收录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与学习型城市研究》一书中。《重心下移、服务民生、满足需求》登载《上海老年教育论文集》中,《重心下移、服务民生、满足需求》2015年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老年教育优秀案例一等奖,登载在《社区老年教育调研报告与案例集萃》一书中。

最近几年,我们作为上海市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的实践基地,积极参与中心的课题研究。其中有闵行区老年教育管理方式的研究、老年教育重心下移的研究、老年教育四级网络建设的研究、上海市优秀示范性老年大学评估标准的研究等。我们是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指导中心的基地学校,积极参与中心的老年素质教育的课题研究,最近初步完成了子课题《在老年人学习团队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又参与了上海远程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课题研究,参与了区研究课题“养教结合”的探索与研究。我们还与上海交大老年大学共同开展课题《老年教育在社会文化建设中作用》的研究。今年我们申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老年教育中的实践》的课题。这对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对推动闵行区老年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发展与思考

1.提升理念,引领发展

学校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三乐”(为乐而学、学中求乐、学教同乐)。现在又有了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即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法律、生活、情感、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素质,提高自身价值,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

2.规范管理,服务大众

随着老年教育的发展,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逐步走向老年教育的管理领域,智能化管理已经得到广大老年人的认可。例如,有的老年大学对热门学科登记摇号,再按号报名注册;规定统一时间刷卡缴费,同时打印出电子发票;教室设备不断更新,作坊式教学已经淘汰,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等。网络管理使老年教育更“有序规范”,按类设系、聘请班主任、建立班委等都是很有效的管理方式。

2016年,我们闵行老年大学将“撤三合一”,全部集中到水清路校园。这为规范学校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3. 学科开设,“需求+引导”

近年来,退休人员的文化层次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的需求也与过去老年人不同。市、区老年大学学习必须坚持“需求+引导”。例如,基础课:计算机必须学会,时政公共课也必须参加,专业课开设也必须研究。开设讲座是一个好办法,微信、大数据要逐步引入课程。有的科目可以在街镇老年学校与居村委学习点开的,就尽量“重心下移”到基层去,让老年人“就近、方便”地享受老年教育。这些都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和探讨。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