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教育“课程建设要略”编写课题研讨会在沪举行

发布时间:2016-10-18点击:14作者:施永达系统管理员

    8月26日,由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主办、上海老年大学承办的“中国老年教育‘课程建设要略’编写课题研讨会”在上海老年大学举行。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张晓林、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袁雯到会并讲话;中国老年大学协会顾问王彬、常务副主任黄钧、上海老年大学校长李宣海、上海老年教育协会会长俞恭庆、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处长庄俭、山东老年大学及南京、哈尔滨、武汉、天津、南通、徐州等地老年大学的校领导等35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建国主持。

    会议重点研究了中国老年教育“课程建设要略”编写课题的定位问题。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袁雯任表示,确定“课程建设要略”编写课题这件事,对中国老年教育发展非常重要。“十三五”期间,终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与老年教育工作密不可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是要建成学习型的社会。当前,上海老年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就是顺应了改革发展的需求。而如何进一步办好老年教育,把专业性、系统性、欣赏性和老年教育的特点结合起来,形成适合老年人群体特点的教育体系,这是需要我们在确定“课程建设要略”编写课题时认真思考的。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主导下,这件事放到上海来做,上海老年教育的主管部门愿意配合做好这项工作。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张晓林指出,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已有三十多年的实践历史了,表现为实践在先、理论在后的特点。我们要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和引领老年教育的发展,要考虑几件事。第一,要考虑老年教育的大方针。国家提出的老龄工作新理念同样适用于老年教育工作。我们做这个工作是要让老年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也是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第二,我们现在讨论“课程建设要略”课题,也是一个大格局。全国老年教育多元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现在到了要转型升级的阶段,需要从多元化走向规范化。为了使老年大学(学校)提层次、上台阶,全国老年教育协会正在开展推选示范校活动,以使全国6万多所学校不断凝聚、靠拢,形成老年教育的综合体系。第三,课题研究是规范发展的一个标识。要在多元化办学与多元化课程中,通过比较、研究,找出规律、形成特色。理论研究一定要贴近实际,注重应用,突出老年教育的特色,符合老年人特点,对县、地级学校开办老年教育有参考和指导作用。课程的设置与课题的研究还需要抓重点、抓要点。指导性越强,读者越多,“课程建设要略”这本书的编写就算成功了。

    上海老年大学校长李宣海发表了对“课程建设要略”课题定位的思考,提出本课题要通过研究,回答三个问题。一是高等教育和老年教育的区别在哪里?二是目前的老年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应该怎样搭建?三是老年教育的教学特点有哪些?他建议,可将本课题及本书的读者对象设定为在全国老年教育一线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教师。

    与会专家和同行围绕“中国老年教育‘课程建设要略’编写课题”展开热烈讨论。上海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熊仿杰介绍了“课程建设要略”编写课题的背景和设想:上海老年大学历来十分重视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为保证老年大学健康发展、推进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而提出研讨本课题,就是想要解决一线教学人员迫切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框架和指导实践等问题。与会专家和各地老年大学领导也纷纷提出建设性意见。如可以编辑出版系列专著,全面反映全国老年大学三十年来的教学成果;可以开展理论研究,对老年教育中的课程建设问题做出清晰的阐述,尤其是重点指导目前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实践性问题。

    会议最终对“中国老年教育‘课程建设要略’编写课题”的定位达成共识:

    1.读者群定位在面对城镇地区和一定规模院校的一线工作者;

    2.内容定位在对老年教育发展三十年的历程进行再梳理;

    3.功能定位在偏向实务研究,要对推动基层学校的老年教育有实际指导作用,普及性要强。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