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教委转发了在老年学校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文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老年人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实现积极老龄化的社会目标。
老年教育是老年人在新的社会化过程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有目的的学习活动,是老年人提高自己生命质量、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素质教育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可以帮助老年学员深化道德修养、成就智慧人生。闵行区老年大学作为‘上海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指导中心”的实践基地,经过多年努力,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明确了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中,打造校园文化内涵。
一、实践探索
2011年以来,学校开设《道德经》等国学课程取得成效。老年人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接受文明、文化传承和追求真善美的过程。
学校以国学班开展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道德经”课程为切入点,结合其他传统文化经典,吸取前人的智慧与经验,逐渐运用到学员自己的修身处事、待人接物中去。学校明确,建立和谐社会要从自身做起,要以公民“爱国、敬业、诚实、守信”的道德标准,不断修正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完善人格,提升生命层次,获得和传递正能量。
在社区、家庭中,要关注和重视老年人的角色形象和榜样力量,加强人格和行为的陶冶,坚持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值得信赖、尊敬、爱戴的长辈。
在学校教育管理中,要以机制的规范、课程的育人、校园文化的熏陶、师资的强化,营造一种修之于身、崇尚美德、专递正能量的良好氛围。
在课程建设中,要以国学为主体强化课程建设。以《道德经》为切入点,需懂得其核心是和谐。要和谐就要守道守德,具有天人合一之心,具有发自内心的感恩心、谦和心、包容心和自我完善心。只有人心归顺,升腾热爱之心,才能达到以德治国,社会安定,民富国强。
为此,学校建立了一个实验项目研究小组,参加人员有学校领导、校科研室研究人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班长及学员代表,有组织、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实践研究。研究小组将总结经验、查阅文献、调查研究、分析综合等作为开展课题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方法。
一是召开座谈会 研究小组组织了不同层次的学员参加座谈会,并访谈任课教师。师生的共同体会是:《道德经》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伟大经典,它的核心是和谐,包括自然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和自身和谐。《道德经》的正能量来源于她的正思维:博大、谦卑、慈爱、不争。这是和谐之本,是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文化底蕴,也是东方文化的智慧。
二是组织一个有奖征文活动 近年来,学员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有不少的收获与体会,学校收到有一定质量的征文二十多篇,课题组成员评出优秀文章七篇,颁发了“荣誉证书“与奖品,以资鼓励。
三是举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论坛 在学习论坛上,七位学员以自己的亲身感受,畅谈国学班的“润物细无声”、《道德经》的“随风潜入夜”,感悟道德的神奇,开启心灵的明灯,回归自然本真。学员王梅花以与小区清洁工平等相处、友好交往的例子,深刻感悟到应当礼仪待人、尊重他人,对社会底层的人尤其要精心呵护、敬重人格、相互理解和沟通,以包容之心得到社会安宁、和谐。学员赵粉燕更是懂得了原谅、包容是一种大道风度。她毅然抛开杂念和颜面,与舅妈冰释前嫌,挥泪相拥。任课老师深为学员们勤奋之学、用心之读、依道而行的精神所感动,希望学员们通过国学班学习,营造一种崇尚美德、汇聚正能量的良好氛围。
经过一系列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总结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料,为撰写结题报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见成效
1.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国学班已经开设了四年,学员人数从十几个人发展到近百人;从一个小班发展到两个大班;从莘庄地区扩大到全区街镇,连外区的老年人也慕名而来。在原副区长陈秀娟的带领下,国学班班风好,学员之间团结友爱。学员们上课前的朗朗读书声给学校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上课中聚精会神听取老师讲解;下课后又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他们平时聚在一起也会研讨学习、交流体会。
2.学会了正确的思维方法
《道德经》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不仅是认识论,而且还是方法论。班里大部分学员,在职时多担任一定职务,因此他们在学习中都善于联系当前的国家大事与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如他们从“治人事天,莫若啬”中懂得了治理国家、修养身心,莫过于效法啬。联系看中央推行“八项规定”后社会风气为之大变,它不仅顺应时事和民心,而且也符合了啬的原则。他们认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方法就是将之与自己的行为准则联系起来。在国学老师的帮助下,钱学员与争斗三年的父亲重归于好;高学员写下多篇学习笔记与感悟文章;杨同学学会自我反省,要怀着善良的心去做事、做人。
3.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国学班以文明的行为规范、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深入的文化修养,为学校其他班级树立了榜样,影响着学校的班风、学风与校风,推动了学校文化的建设。学校则通过国学班的教学活动,帮助老年群体在实现“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过程中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完善。
对此,学校的体会是,只有重视老年教育的“文化养老”,注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促进老年教育的本质和教育功能的回归,在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