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中央倡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犹如春风吹拂,给学校志愿者活动增添了正能量。上海老龄大学志愿者队伍组建于2012年4月20日;2013年,被上海市老年教育协会评为优秀学习团队。2014年6月,上海志愿者协会社区教育志愿服务总队在上海老龄大学开设工作站。
学校志愿者队伍有《志愿者章程》,并以“服务员、信使员、安全员、迎宾员、矛盾化解员和学科建设领军者”为己任。目前全校注册志愿者76人,下设6个特色服务队。他们都有一颗热心、爱心、奉献之心,以“有需求有困难请找志愿者”给予广大师生以美好的道德示范和精神享受,还将所学的知识和专长反哺社会,用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多方位展示了老年志愿者的风采和人生价值。
我校开展“结合老年教育特点、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实验项目,目的是想通过开展调查和演讲等活动,进一步探索如何深入持久开展志愿者活动,并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校园文化。
一、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志愿者现状
实验项目活动之一是开展调查,并运用问卷、座谈会、访谈等形式,了解学校开展志愿者活动能否为大家所认可和接受。课题组于2015年5月对上海老龄大学全体注册志愿者开展问卷调查。
注册志愿者人数虽少,仅占学校学员总数约0.7%弱,但他们来自全校各个系,呈不同年龄层次和文化层次,在学校影响较大。本调查共发出问卷46份,回收43份,回收率93.5%。
调查统计结果:
1.对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感受。志愿者从学校办学人员和教师身上感受到一种志愿精神,也为学校有更多的学员到社区发挥志愿者作用深受鼓舞。他们认为,志愿者行动能影响周边的人,对促进班级和谐、提升学员精神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他们尤其愿意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作用。
2.对志愿精神的理解
志愿者对己有行为规范,并能以志愿精神要求自己。志愿者认可的素质是:仪表端庄、举止大方;宽容礼让、细语轻言;厚德慈祥、秉直开朗;明理守序、规范有章;团结友爱、忍让大度。他们还希望加大对志愿者的宣传力度,弘扬志愿精神,吸引更多人参与,扩大志愿者队伍。
二、组织演讲活动,弘扬志愿者精神
实验项目活动之二是组织演讲活动。学校组织“世界因你我而温暖”为主题的志愿者风采演讲会。通过挖掘和发现典型,收集有关素材,形成七个案例,由志愿者自编自导自演,以讲故事、采访、演讲等形式向全校展示志愿者的风采。他们中,有反映老龄大学为敬老院送快乐、送健康、送温暖的“三送”志愿服务品牌;有介绍志愿者为社区癌症患者服务,“11年,与阳光歌声一起飞翔”的昂扬精神;有多对“伉俪志愿者”学员夫妇为学校服务的感人事迹;有“编外摄影队”在学习后外出采风,为学校大型活动留下的精彩瞬间;有“服务达人”以校为家,义务承担学校修理、制作任务的热心奉献;有当“社区文化的引领者”,带头成立社区书画社、朗诵队,丰富社区公共文化的技艺发挥;有做“健康守护神”,健康保健志愿队成立10年来为学员、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不凡经历。
学校通过组织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明确了弘扬志愿精神是提升老年学员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一是通过课堂教学、学习团队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社会服务活动等各个环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增长人文艺术、科学技术、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和完善老年学员的综合素质;二是保持老年学员继续融入社会的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并能在服务学校、服务家庭、服务社区、服务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总结调研收获,提出志愿者活动对策
(一)志愿者活动的意义
1.志愿者活动是对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诠释。老年人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遵守教育常规,礼让谦逊,志愿服务,以志愿者的风范将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深入人心,做到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践行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人人努力,处处用力。志愿者活动正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身体力行,认识到践行核心价值观离你我并不遥远,就在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2.志愿者活动是老年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老年学员通过将老年大学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服务家庭、服务社区、服务社会,参与社会治理、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协调家庭和社会矛盾、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可在家庭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3.志愿者活动还是学员参与学校管理的很好平台。学校创新教学的“3+2管理模式”,就是强调在发挥班长主体作用的前提下,由志愿者和学员骨干协助一起做好来教学管理工作的。这种依靠学员参与管理的格局,有利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依托志愿者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发扬好风气,营造好氛围,还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增强了学员在校内的幸福感。让老年学员在校园文化的滋润下,懂得开心,获得幸福;懂得关怀,获得朋友;懂得放心,获得轻松;懂得遗忘,获得自由;懂得宽容,获得理解;懂得生活,获得享受。
4.志愿活动是老年教育向社会延伸的很好形式。老年教育在提高老年人综合素质的同时,还提升老年人的精气神,鼓励志愿者不仅服务于校内,还要走出校门,走进社区,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民服务,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实现老年人的自身价值。
(二)调查发现的问题
1.这次实验对象较多关注了注册的志愿者,范围有限。其实,更多的班长、学习团队骨干及在社区发挥作用的老年学员都是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他们中也有不少典型案例,都需要去发现、去挖掘,彰显老年志愿者的群体形象。
2.不少志愿者活动是自发行动的,虽然已逐步纳入学校的组织和安排,但从学校管理来说,仍需注重常态建设,包括队伍的组建、培训和整合学校资源等。
3.老年志愿者活动,不少人还不理解,社会认可还有距离。随着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充分发挥老年志愿者的作用必会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
(三)推进志愿者活动的对策
1.要关注注册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把它作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举措、老年学员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同时要扩大志愿者队伍,使志愿活动能可持续的开展。志愿者队伍应总体稳定、有所发展。新吸收的成员年龄要控制在70岁以下,并有一定的选拔程序,突别看重具备奉献精神和较好的身体条件。
2.要关注各类志愿活动的开展,除了注册志愿者,还要关注更多为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志愿者。学校的志愿者队伍应由注册志愿者、班长、团队骨干、社区发挥作用的学员四支力量组成。要提高认识,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本领,提升服务品质,使活动能常态化、有序地开展。要鼓励学有所长的学员到社区参与活动,成为志愿者,成为社会治理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3.要注重做好志愿者事迹的宣传工作。学校志愿者人数不多,但影响较大,能影响带动一批人,并向社会辐射,在社区发挥作用,为促进社会和谐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