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民族舞蹈教学要充分运用民族舞蹈的特色,结合老年人的特点,明确教学目的,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选择好民族舞蹈内容、注重教学中的技巧运用、开展民俗情境教学并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将民族舞蹈中丰富的文化与艺术元素进行展示,在更好地领略民族舞蹈魅力的同时使老年人寓教于乐、强身健体,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使民族舞蹈教学和老年人健康优雅地夕阳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一、老年大学民族舞蹈教学目的和特点
老年大学民族舞蹈与青年舞蹈及专业舞蹈不同,后者培养目标是掌握丰富的表演技能,在舞台上准确地塑造民族人物形象的专业演员,而老年大学民族舞蹈则是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陶冶情操、领略民族舞蹈文化底蕴,所以老年教育要在技术技巧、风格韵律、舞蹈种类方面以符合老年的身体特征、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为目标。老年人文化层次参差不齐,舞蹈基础、职业经历各不相同,对他们的教学必须扬长避短,适其所学。对他们的民族舞蹈教学就需要依照这些特点而量身定做。老年大学舞蹈教育是全新的教学,没有可资借鉴的教材和经验,这就需要从事这项工作教学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适应时代发展,积极探索老年大学舞蹈的教学方法。多年教学生涯让我认识到,每个进老年大学的学员在学习舞蹈知识的同时,还收获着友谊和温馨,感到年轻、快乐、健康。在班里,老师和学员形同兄弟姐妹,大家相互交流、谈心,其乐融融。
民族舞蹈之美是以舞传情,极富美感,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具有民族地域性、情感性、多样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我教民族舞蹈,运用和谐的节奏、有规律的动作,给人以美感。尤其是老年女性朋友通过学习,能用肢体语言表现出一个又一个完美的舞蹈动作,那一定神、一伸手、一抬头、一提腿、一转身,那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韵味十足。让人赏心悦目!
当然,老年人学习舞蹈的心态和需求是多样性的,有的期望值过高,有的缺乏自信心,有的有畏难情绪,有的好张扬,有的又难为情,不敢或不好意思表演,还有的老年人心理较脆弱需要呵护。作为舞蹈教师的我,首先要想到面对的是一群辛苦了一辈子的老年人,她们需要关爱、理解、需要关注和受到尊重。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敦促我在教学中用爱心、耐心、责任心来努力为老年人服务。
二、选择好老年大学民族舞蹈教学中舞蹈内容
老年大学民族舞蹈教学中学习内容是学员们最关心的,在制定教学内容前,要调查学员的学习意向,需符合大多数学员对舞蹈内容学习愿望,并了解学员的组成情况,根据他们的兴趣所向,结合教师的舞蹈特长和当前社会上广场舞的需要,精心选择一些有广泛群众基础、又适合老年人特点的舞蹈内容来制订授课计划,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基础训练所占的比例不宜过大,达到热身目的即可。大部分的时间学习民族舞蹈各种舞种及其相互组合。中老年朋友大多对民族民间舞比较喜欢,如云南花灯、藏族舞、东北秧歌、蒙族舞、维族舞、朝鲜舞等。为使他们把握这些舞种的不同风格,需要先编排一些适合于小而简单的舞蹈组合进行训练,了解其动作特点。等他们能逐一准确地掌握风格后,再由浅入深地进行一些教学剧目乃至舞台剧的训练。
三、正确运用老年大学民族舞蹈教学方法
由于学员年龄的关系,常规的舞蹈教法肯定不能通用,比如在技术、技巧上不可能有较大的训练动作,否则很可能会出危险。还有,过多的基础训练也会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但是基础训练又是系统了解和规范学习的必修课,所以就要适合老年人特点来开展训练。
老年大学民族舞蹈主要教学法可主要采取以下几种 :1.谈话法。根据学员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员思考,通过师生间的对话,让学员获得知识,得出结论。2.复述法。通过温故而知新,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3.示范法。舞蹈教育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进行的教育,它用肢体语言通过示范动作传递肢体艺术进行教学。4.讨论法。即对一些需要深化、拓展的学习内容,让学员展开充分讨论,通过争鸣刺激学员的兴奋点,激发学习兴趣。5.体会法。即开展舞蹈实践,组织学员进行演出表演。
四、注重老年大学民族舞蹈教学中的技巧运用(呼吸调节和音乐元素)
老年学员的特点是,气息不够长,但音乐理解能力较强,所以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呼吸调节技巧,另一方面要运用音乐元素来弥补运气的不足。
呼吸是民族舞蹈中具有独特作用的部分,要在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强调呼吸的方法和节奏,使学员把握民族舞蹈呼吸的要点,从细节上实现对民族舞蹈的全面学习。民族舞蹈的动作丰富多彩,各种流派的民族舞对呼吸有着不同的要求,随着千变万化的动作变化,对呼吸动作的调整就更加频繁。如在秧歌的教学中要控制呼吸的节奏,做到快吸气慢呼气,并做到适时的停顿与屏息,这样就可以将秧歌的韵味和要点在呼吸上得到体现。维吾尔民族舞蹈的呼吸要是讲求短促和停顿,要将步伐移动和上肢活动综合地结合到呼吸活动之中,在下肢活动的跺脚、旁移、跳跃时,做到屏息、上步、撤步、踏步时快速吐气,在上肢活动的耸肩、交叉、绕环时做到吸气。蒙古族民族舞蹈要以身体的起伏和关节的平衡来控制呼吸的频率和节奏,进而可以控制好身体与重心。
在老年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教学中应该以民族音乐为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民族舞蹈的优美与魅力,使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得到进一步地整合。教师在民族舞蹈教学中要讲解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使学员认识到二者的相伴与相生的特点,让民族舞蹈教学建立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基础上,运用民族音乐中将民族舞蹈的动作和节奏做到有机地统一,使舞蹈的力度变化速度调整到有机统一的音乐节奏中。
五、注重老年大学民族舞蹈教学中民俗情境教学
民俗情景教学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利用民俗知识的讲解,贴近生活选取那些和舞蹈练习联系比较紧密的、能够在舞蹈文化中比较接近的民族民间舞蹈开展教学。例如维吾尔舞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身员穿维吾尔族服,按照维族人的衣着风格和习惯打扮,使其能够更进一步的深入到舞蹈角色当中去。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因素营造一种更加生活化的气氛。例如东北秧歌,可运用东北一带的民间服饰、玉米和高粱等(下转第50页)(上接第46页)特有的地域文化元素,在训练中可在此还原场景,以增强学员的真实感,激发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1.对学员要以诚相待,要把他们看做是兄弟姐妹,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做到师生之间互动、互励。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学识水平和个人形象魅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学员们每上一堂课都有新兴趣。
2.在课堂上,我注重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让每个人树立自信心。为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发现有点滴进步立即进行表扬和鼓励,即使有不足之处也不当众指责。纠正动作时尽量注意口气和缓,措辞得当,不挫伤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同时,也强调老师帮助纠正动作是对同学们的重视,这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
3.老年学员学习舞蹈虽然热情高也刻苦,但因自身条件又难免有所局限。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从他们的喜好和需求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调动其学习兴趣。动作讲解时必须抓住关键,通俗易懂,让学员掌握要领。为有些动作组合和舞蹈作品编写提示、提纲或口诀以帮助加深记忆启发和增加表现力是一种好办法。再比如每节课开始由学员轮流带领大家在场地上进行复习。这样既巩固了学习内容,又达到每个学员领舞的目的。使他们越跳越好,兴趣也越来越浓。同事,还要让学得好、学得快的学员作示范表演,并将她们安排在每排当“排头兵”表演,让后面的人有一个参照系。分组练习时,请她们当每排的辅导员,带领自己排内的学员练习,帮助纠正不到位动作。这样以优带差,以快带慢,既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带动了全班的学习进度,还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可谓一举多得,且师生关系融洽,凝聚力增强了,使民族舞班级呈现出团结和谐、欣欣向荣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