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上海老年大学招生之时,报名现场人声鼎沸。出乎意料的是,一年前曾经招生不足、冷门一时的“智能手机和现代家用电器”课程,今年春季却十分火爆,报名者纷至沓来。学校决定将这门课的学制由半年增至一年,学习班也增加到两个,但仍然座无虚席。这门课程为啥如此热门?一方面是它迎合了广大老年人对普及智能手机的热切愿望,另一方面是因为有着一位认真执教、受到学员喜爱和称赞的好老师。他就是从上海电机学院退休后来老年大学家政系任教的教师沈任元。
萌动重返讲台
沈老师长期从事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在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了三十余载,是一位专业经验丰富、受人尊敬的好教师。他与老年教育结下不解之缘,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天,他走进上海老年大学,耳闻目睹了已是祖辈的老年人,渴求知识的学习劲头毫不逊于年青学生。他被眼前浓郁的学习氛围所感染,忽然觉得自己应该在这里做些什么,于是,一个重返讲台的想法在心头萌动了。
他找到上海老年大学教务处主任吕伦渝,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老年大学的课程中是否可以增加一门现代家用电器的新课?现今,人人都有智能手机,家里都有液晶电视、空调、厨房电器等,而对这些如何正确使用这些现代家用电器,大多数老年人还不甚了解。尤其是对智能手机,他们除了会打电话,其他功能大多还不会操作。因此,如果开设出这门实用技艺课程,定会受到老年人欢迎。沈老师的建议与学校的设想一拍即合,立即被采纳了。
手机巧编教材
接受了新课程的任务,沈老师遇到的第一道难题是,教材从哪里来?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从未有过这样的课程,当然也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只能自已动手编了。以前在职教书时,沈老师也编过书,由他主编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一书曾是全国专业教学的范本之一。但当下要编写一本适合老年教育特点的书,而且要在一个月内完成,难度确实不小。
沈老师放下其他活动安排,把全部精力扑到调研、编写教材上。经过反复调研分析,他确定了编写老年教育教材的主旨:讲技术知识要通俗易懂,多一点实际应用;在课程内容上,将重点放在智能手机上,其它家用电器的内容作为辅学;在讲课形式上,尽可能图文并茂,以弥补老年人理解和记忆能力的不足。他在教材中大量使用截屏图,并配之于使用步骤及文字说明。
截屏需要手机,手机哪里来,自然用自己的。但是,手机有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各种品牌,操作系统有IOS、安卓的。同样的功能操作,手机类型不同,界面设置也不尽相同。仅靠自己一部手机仍无法完整地编写好教材。怎么办?除了自已的小米手机外,沈老师还把爱人的华为手机、女儿的苹果手机全都拿来当成编教材的工具。这又大大地增加了他的工作量。沈老师日忙夜赶,辛苦了一个月,终于赶在开学前将教材编印出来,及时发到了学员手中。
乐在教学之中
沈老师曾获得上海高校名师奖,退休后不愿赋闲,又走上老年大学的讲台。但此刻他面对的,是熟悉的三尺讲台和并不熟悉的学生群体。上课初期,他发现虽然自己讲解仔细,老年学员还是不甚明白。原来他在手机上边操作边讲解,可是投影仪上无法同步显示。于是,他向学校提出,改进设备,安装软件。后来,因采取了图文并茂、教学互动的讲课方式,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每当下课后,教室里会出现一幕感人的场面。围在讲台边沈老师身旁的,是一个个排队等待提问的老人。“我的手机可在哪里下载地图?”“怎么添加微信朋友?”“我用视频聊天为啥她看见我,我看不到她?”此时,沈老师总是耐心地为每个人释疑解惑。他笑容可掬,语调柔和,说话不紧不慢,像在与老朋友交流;还会不厌其烦,重复说上很多遍,手把手地示范。不少老年学员说,沈老师真有耐心,连我们自己都问得不好意思了。沈老师的上课时间是大大超时的,由于课后学员提问很多,他常常是过了半个甚至一小时,待最后一位学员走了才能离开教室回家。
这样上课累吗?一堂课近两个小时,一个下午连着上两个班级,一个六十多岁的退休老师要站着讲四五个小时,确实有些吃力。但是沈老师说很开心,不觉得累。他婉言谢绝了一些单位技术培训的聘请,专心一意在上海老年大学上课。他觉得做一些帮助老年人的事,老人们学有所获了,自己也很开心。班上绝大多数的老年人以前只会用手机打电话,听了沈老师的课,学会了使用智能功能。有个80多岁的残疾老年学员,孩子居住海外,不免牵肠挂肚,自从学会了用手机视频聊天,他和老伴天天能看见远隔万里的重孙,再也不感到寂寞了。还有许多老年人学会了使用微信建起一个个朋友圈,多年的同学和朋友建立了联系,社交活动丰富了,生活变得更充实了。学员们每每说起这些生活中的变化和心情的愉悦,就会对沈老师充满深深的谢意。
创新制作微课
在一年多的“智能手机和现代家用电器”课程教学实践中,沈老师不断总结和探索老年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他提出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三多三少”:多互动,少灌输;多应用,少理论;多形象,少说教。特别要注重寓教于用、寓教于乐,要让老人切身感到,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在老年大学上课,是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老年教育也需要思维创新。沈老师琢磨着为班里同学建立了微信群,作为课外的第二课堂。80多位老年学员在群里互相交流,乐不可支。受此启发,沈老师尝试把教学内容制成一个个图文并茂的“微课”。“微课”短小易懂,能在微信里发送,可辅助教学,也可供初学智能手机的老年朋友学习。下一步,他还准备将更多的应用软件,如微医看病、在线支付、旅游翻译、健康应用等,推荐给老年学员,帮助他们充分享受现代智慧生活的便利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