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志愿奉献精神在他心底扎下了根
2010年,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在上海浦江两岸拉开帷幕,年近七十的杜湘涛积极报名参加了世博志愿者队伍。他的人生角色有了一次新的转换。
杜湘涛的世博平安志愿者服务岗位在地铁13号线出入口。这正是进出世博会的交通要道。川流不息的客流使他没有片刻的喘息机会。杜湘涛承担起维持秩序的责任,为人指路,解答问题,还要搀扶老人、儿童。世博会从5月开幕到10月底闭幕,历时整整半年,杜湘涛一天也没有缺席。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他人热心服务、为世博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
世博会之后,杜湘涛夫妇二人又携手加入了打浦路街道应急志愿者队伍。他们不仅要维持社区文化中心的文明秩序,在街道居委等处为大家服务,还常常服务于一些重大的国内外接待活动。2011年,世界游泳竞标赛在上海举行,杜湘涛所属街道的打浦路上一家国际大酒店需要接待100多名前来采访的外国记者和工作人员。饭店周边维护秩序的工作就落到了街道应急志愿者身上。杜湘涛夫妇每天一早8点多钟就到达志愿者岗位,在饭店周围巡逻,陪同领导检查,为人指路,为请假的同事顶班,甚至唤来儿子一起开车运送矿泉水,直忙到晚上6点钟才离开。上海的七八月份最为炎热,杜湘涛所在的志愿者团队在酷暑中坚守了半个多月,圆满完成了任务。为此,他们夫妇俩被评为上海市〝服务世游、奉献世游〞优秀志愿者,他们的优秀事迹和照片被刊登在区报上。从那以后,志愿奉献精神就在杜湘涛心底扎下了根。
在上海黄浦区争创文明城区时,常常可以看见杜湘涛的身影出现在闹市区的徐家汇路和鲁班路口。他在繁忙的交通路口维持秩序,巡视、规劝、引导着行人。遇有志愿者因故缺勤,第一个顶岗的就是他;逢有重大活动和接待任务,主动请缨的也是他。
杜湘涛认准了志愿者的身份,奉献精神在他心里扎下了根。2013年,他又加入了上海老年学学会科技助老志愿服务队伍,当年还被推荐为黄浦区社区美丽志愿者;2014年初,他又在全市几千名志愿者中脱颖而出,被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上海市志愿者协会评选为2012—2013年度“上海市优秀志愿者”。2015年,他作为一名志愿者,又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亚洲通信会议”服务工作。这是一次国际性的重要会议,各国领导人云集上海,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会场参加会议,保卫工作特别繁重。杜湘涛的志愿者岗位就在南北高架桥之下,他时而抬头仰望,时而低头巡查,格尽职守,再次圆满完成了志愿任务。
二、当好班长就是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志愿者
杜湘涛原是一位理工科技术干部,但他喜欢文学,尤对诗歌情有独钟。2011年,他参加了上海老年大学纪实写作班的学习,不久又成为诗词班学员。在认真学习中,驻扎在他心中的那颗奉献之心又萌动了。他主动配合班长做好班级工作。由于他的志愿情怀和无私奉献,不久,他便被选中担任了诗词班的班长,一干就是六年多。
老年大学的班长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志愿者。开学时,他需要电话通知每位学员,交代注意事项,排好学员座位,复印发学习资料,还要照顾好70岁以上的老年学员。学期中,他要负责每堂课的签到,做好学习记录,维护课堂纪律,传达部和系里的通知,做好师生间的沟通,力所能及地为学员解决学习困难。当然,还要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学期结束时,班长要注册收取学员下学期的学费,写好期末学习小结,通知下学期开学上课时间,等等。所以,担任老年大学的班长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诗词班的老师患有类风湿关节炎,是拄着拐杖来上课的。杜湘涛每次课前就为老师准备好电化教具,课后收好教具,并和同学搀扶老师,送到车上。同样,对缺席的学员,他会打电话了解情况,对患病不适者会安慰关心。这一声声关注、一句句问候,温暖了学员的心,许多同学不仅把他当班长,还把他当成好朋友、知心人。
杜湘涛想到,文学创作离不开采风,要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观察、体验和激发灵感。他不顾年老,热心组织班级学员外出采风:2013年去浙江诸暨采风,当场作诗;2014年前往浙江千岛湖游览采风;2015年又到浙江长兴,在其乐融融的农家乐和太湖岸边寻找创作灵感。杜湘涛还自掏腰包、购买饮料供学员们享用。为了配合教学需要,杜湘涛还为班级学员找来课外学习资料、搞来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诗词讲座票……
杜湘涛的无私奉献,感动了班级同学。学员说:“我们舍不得离开这个班级,舍不得这个群体,舍不得杜班长这亇极有亲和力的班长。”杜湘涛说:“就凭这几句话,我这亇志愿者班长就一定要当好,而且要好上加好!”
三、奉献无处不在 夕阳无比璀璨
也许是心中流淌着奉献的血液,杜湘涛总是愿把志愿者这份责任但在肩上。
在连续被评为2012—2013年度上海老年远程教育优秀学员、2014年被评为上海市百亇优秀阅读家庭之后,杜湘涛不满足个人取得的成果,他要带领大家共同提高。2015年,在他的积极倡导和努力下,上海老年大学诗词班与打浦桥社区书友会结对成立了第二课堂诗友会社团,在《打浦桥社区报》上开辟专版,发表学员创作的诗词。他还邀请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杨逸明先生来打浦桥社区举办讲座,积极为发展社区文化活动助力。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召开时,杜湘涛及时采写了《改革创新,鼓舞我们实现梦想》通讯报道,得到了黄浦区宣传部的表扬。在由上海市新闻出版社、上海市作家协会、黄浦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思南文学之家〞评选中,杜湘涛被评为2014年度优秀读者〔全市共5名〕。
杜湘涛的业余生活很丰富,兴趣爱好很广泛。他喜爱摄影,曾在社区学校学习数码摄影与技巧课程。成为上海作协思南读书会的志愿者摄影师后,他为许多作家摄过影,其中他为著名作家格非所拍摄的人物特写还被刊登在《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杜湘涛经常练笔写些小散文,每年他都有数十篇文章发表于市、区、街道各类报刊,其中《走进老年读书会》、《腾冲玩赌石》等文被刊登在《新民晚报》上。2013年,他被推荐为黄浦区社区志愿者文化达人。
杜湘涛在人生的长河中不断注入志愿者的新风采,彰显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他说:“志愿者服务使我退休后的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愉悦,更感到精力充沛。能使他人得到温暖,是我最大的心愿,同时也使我自已越活越舒畅,越活越有乐趣,越活越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