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之歌和志愿者之歌,是老年人生命旋律中的两个最强音符,展现着当代老人的精神境界和人生丰采。学习和志愿服务,是当代老年人生命的两翼,缺了哪一方面,生命的腾飞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志愿服务”是一种高度的思想自觉
志愿,志愿者,志愿服务,志愿精神……
随着“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的成功举办,这样一些真切体现着时代气息和现代精神的新名词,渐次成为我们共和国公民口头上的流行语,成为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在城市管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公共安全、公益项目、慈善事业等诸多领域,我们都可以看到志愿者活跃的身影,感受到志愿服务给我们这个社会带来的和谐和温馨。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当公民个体——包括老年人,在志愿服务中感受到生活的愉悦和生命的价值的时候,他实际上也实现了公民自身的现代化。
改革开放使中国强大了起来,富裕了起来。在现代化进程中,个体的自身权利要求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以后,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也会逐渐增强,从而表现出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倾向,一个最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公共服务意识的提高。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服务意识是公民文化和公民意识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其典型表现之一便是志愿精神勃兴。
改革开放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人们生活和生存的自由度是大大的提高了。人们可以一定程度上选择自己的职业岗位,在同一岗位上又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自己所钟情的单位和部门。马克思多次讲到过“人的解放”,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和最大的成果就是人的解放。这样,8小时之外的闲暇时间就可以完全由自己支配了,这为志愿服务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
高度的思想自觉是“志愿服务”的本质特征,也是现代公民应有的思想素养。从本世纪初叶起,老年志愿者开始成为志愿服务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队伍。社会主义中国长寿而健康的老人层出不穷,是老年志愿服务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同时,当今我国的老年人,大多“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从小受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和雷锋精神的鼓舞,“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深入人心。而这又恰恰与志愿服务的精神相契合。
志愿服务宗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志愿服务事业的宗旨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八个大字。它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独特的扶助功能、疏导功能、教化功能和凝聚功能。是公民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
现代意义上的志愿服务文化基于对和谐、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注重社会道义,强调社会责任,把从社会得来的利益,再回报给社会,具有自愿性、社会性、平等性的特点,与现代公民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其精髓在于个人对正义、和平和集体福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的老年朋友明白:博爱、给予、利他、济世是志愿文化的基本内容。深厚的志愿文化对于发展志愿事业、弘扬先进文化、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甚至可以说,志愿服务是通向美好的共产主义的阶梯。
“志愿服务”是一种实在的责任意识
“志愿服务”永远是与“责任”二字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
一般地说,人生历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享受和奉献是永远揉合在一起的。从责任意识视角看,老年志愿服务者的功业可以归结为如此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治理的参与者
我们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社会治理很大程度上又要靠社会本身力量的参与,使之得以强化和固化。这是我们社会的优势之所在。在社会治理的这支大军中,老年志愿者的作用特别显眼并引人关注。
第二,社区文化的引领者
社区是社会的最基层,每天在社区中生活时间最长的,就是这些已经退休的老年人。正因为如此,老年人特别关注社区的文化建设。不少有学养的老人成了社区文化的引领者。
老年人既是社会的服务对象,又能成为服务社会的对象。当代老年人与传统意义上的老年人不同,他们的身体健康条件比以往好得多,让他们参加一点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动,不只是可能,而且是必要的。
第三,各类矛盾的协调者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矛盾存在。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应该尽力解决好,有的还得求助于法律的手段,但是,更重要和更经常性的,还得靠民众。而老年志愿者在协调和解决各类矛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四,文明新风的倡导者
文明社会是个长期发展的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的清除这些残存在我们生活中的思想垃圾,才能使我们的社会进步更快。且不说那些随地吐痰、随便出粗口、动不动拳脚相向的不文明行为,就是这些年来最让人头疼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得靠“众人拾柴火焰高”才能解决。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方面老年志愿者的功迹是十分巨大的。
过去我们老是把老年人看成是社会的包袱和负担,老年人自己也往往以“安度晚年”自慰。现在的老年人一旦树立起了“责任意识”的观念后,他们会为我们这个社会贡献出自己应有的热和力,成为我们社会不可小视的一支正能量大军。
让学习生活和志愿服务比翼齐飞
参与志愿服务,需要热情,需要勇气,但要成就为一个合格的志愿服务者,还必须学习,让学习生活与志愿服务比翼双飞。
学习是提高志愿服务质量的唯一手段。志愿者的技术含量越高,志愿服务的效果越好。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有不少别具城市特色的志愿者团队和志愿者服务项目。近10年来,在上海科技馆做科普服务的志愿者已经超过了20万人次。这些科普服务志愿者中,有不少是退休老人。他们的共同愿望是“做一个智慧的志愿者!”当一个行业的志愿服务有了知识型以后,它就会更加生机勃勃,卓有成效,也会更加得到民众的拥戴。
愿我们的长者都能成为学习生活和志愿服务比翼双飞的新时代的文明老人,这也是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