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分校学员 听《世说新语》公开课后感

发布时间:2017-12-26点击:11作者:谢红系统管理员

    2017年11月30日,有幸聆听了罗哲老师得公开课《世说新语》。整个207教室坐满了听课者,远远超过之前预约的人数。

    罗哲老师课前准备十分充分,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并且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各种资料,提高了教学效果。为了照顾老年大学学生的特殊性;听课者水平参差不齐,罗老师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深浅结合,深入浅出;学术性,趣味性兼顾。例如:从大家非常熟悉的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的《管锥编》序文中的“木屑竹头”这一典故的应用,引用《世说新语。政事》第16条陶侃一文。

罗哲老师《世说新语》公开课

    课堂上,罗老师首先介绍了,《世说新语》的创作年代是魏晋之后的南朝刘宋时期,时有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属于文言笔记小说;梁代刘孝标作注。今存3卷,分36门,1130章,涉及人物多达1500人。大家比较熟悉的有王羲之,王献之,竹林七贤,建安七子,谢安等。公开课的最后讲解了《世说新语》中有关陶侃和塵尾的两篇短文。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典故特别多。比如“望梅止渴”“难兄难弟”“管中窥豹”等等。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世说新语》“记言则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多后世文人影响很大。学习《世说新语》有助于我们了解“魏晋风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和中国传统文化。
    罗老师知识渊博,教学态度严谨,上课语言流畅,对学生非常尊重。通过提示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增加互动,上课效果良好。
    听说课后学校新开《世说新语》班,学员报名踊跃。
©2020  上海老年大学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321号

     沪ICP备11015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