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新华社时说,新闻记者要深入调查研究,多掌握一手情况。同时他还敦促记者多做接地气的调研,多采写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这些要求对各行各业都有普遍指导意义。联系老年教育的科研领域,同样需要“多做接地气的调研”、“多掌握一手情况”。
为什么老年教育科研要多做接地气的调研?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从什么是老年教育科研,它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说起。
笔者认为,老年教育科研指的是应用科学的方法,对老年教育中存在的实践和理论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从而发现老年教育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过程。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它虽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例如,上海老年大学曾经做过一次“教学质量与学员生活质量关系的现状调查”活动。我们抽取了1500多份样本,针对“教学质量”情况与“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并将其结果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以研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调查发现,学员在老年大学学习时间的长短,与老年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朋友多少呈显著的相关(相关系数r>0.4-0.56)。这一结果告诉我们,老年人在老年大学学习时间越长,他们的身体越健康;他们的心理越平衡、情绪越乐观;他们的朋友越多、他们的社会适应程度越高,在社区中发挥的作用也越大。研究结果也表明,“老年人参加老年大学学习”与“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提升”这种教育现象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所以,我们的结论是:“老年大学是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的理想场所。”老年人只要参加老年大学学习,都会产生预期的效果。这就是规律,而这个规律正是来源于接地气的调查和研究。
老年教育科研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是什么呢?十余年来,我国老年教育科研发展从无到有,从少数省、市一级的老年大学搞的零星调研,发展到全国科研基地的建立、历时数届的全国老年教育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成百上千篇科研论文与报告的发表,甚至正式出版了《老年教育学》等学术专著……老年教育科研迅猛的发展,仰仗广大老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追求真理、严谨治学、发扬民主、通力协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也仰仗着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与掌握科研知识和教育科研能力。特别是大家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老年教育科研的目的与任务:一是为老年教育实践的发展服务;二是为政府决策部门制订相关的政策、规划等服务;三是为老年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服务。这三项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脚踏实地的、一丝不苟的、实事求是的调查与研究。
最近,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杂志在今年3月号发表了一篇接地气的调查报告,名为《发展村级老年学校调查报告》,令人深受启发。安徽和县政府领导对全县92所村、社区、敬老院老年学校调查走访后发现,村级老年学校存在六条问题。对此,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并落实了相关措施。现在,他们不仅实现了县、镇、村、社区、敬老院老年学校全覆盖,而且全县老年人入学率高达15.5%,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老年教育发展规划。他们以自己的成功实践,回答了困扰老年教育领域多年的“重心下移”问题。这表明老年教育科研的首要目的就是为老年教育实践服务。要通过自己深入的调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促进实践的发展。
其次,老年教育科研还应该承担为政府决策部门制订相关政策、规划等提供事实依据的职责,而这些事实依据的取得同样需要通过做接地气的调研。例如,《上海老年教育研究》(2016年第一期)刊登了《上海老年教育四级网络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研究》一文。上海老年大学课题组的研究人员通过对上海老年教育四级网络的组织结构及运行现状和上海老年教育四级网络中的领导管理体制进行深入的调研,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材料,最后为上海老年教育主管领导部门提出了五条建议,包括需要在体制上进一步加强“四组办“的行政功能;需要更加充分发挥高校资源的作用,适时在高校设置老年教育学院;重视科研工作,实现老年教育从实践到理论、从自发到自觉的飞跃,等等……其中有些内容已经被有关主管领导所采纳。例如,上海老年大学已经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成立了“上海老年教育研究院”,使上海市老年教育的科研工作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上海市的老年教育科研正式纳入教育科研的范畴。这正是开展接地气的调研所带来的丰硕成果。
最后,老年教育科研还有责任为老年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服务。老年教育科研服务的对象除了老年教育实践外(为上级决策部门提供事实依据,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也可属于教育实践范畴),还有服务理论创新发展的任务。近来,从多种信息渠道获悉,老年教育理论界正在筹划编写《中国老年教育学》,这无疑是老年教育理论发展与创新的一件大好事,它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老年教育实践的大踏步发展。为了迎接大家期盼的新生儿的到来,笔者依然认为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特别是落实习总书记所倡导的多做接地气的调查与研究。
比如,编写老年教育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推动老年教育实践服务,还是纯学术性的理论研究?著作出版后是给谁看的?是给老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看,还是给实践工作者看?著作的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个观点是否都经过深入的调查,有确凿的实证材料作依据?
根据笔者对我国老年教育科研现状的了解,我们科研的最大“短板”与“软肋”恰恰是缺少有科研含金量的、高质量的、接地气的调研报告,无论是在全国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及编辑的《论文集》上,还是在各地编辑出版的老年教育刊物上,真正接地气的调研报告少之又少。可以说,老年教育科研滞后于实践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所以,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学还是需要多做接地气的调研。唯有从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理论才能真正促进老年教育实践的发展,才能让广大的老年人通过学习真正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怎样才能真正做好接地气的调查与研究呢?
首先,老年教育科研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老年教育科研应当从研究对象的本来面貌出发,力求客观地认识研究对象,从客观事实中理性探索出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力戒主观臆测、先入为主和不求甚解。达尔文曾说过一句名言:“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和结论。”科研的首要任务是“整理事实”,而这个事实必须是真实的、客观的,是它本来的面貌,不是坐而论道、拍脑袋拍出来的,更不是虚构的,甚至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弄虚作假“制造”出来的。科研工作者的职责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进而拟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近,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张晓林在《谈老年大学的理论研究》一文中提到,“老年大学的理论研究一定要紧扣实践,从实践中找题目,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实践经验的升华。理论形成后,才能服务于实践,并推动实践发展。”笔者十分赞同会长的这一精辟论述。
此外,老年教育科研必须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就是在老年教育科研中要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用科学的方法,从老年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选择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律的、有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且所得出的结论一定要具有科学价值。科学性是老年教育研究的生命线,故强调科研方法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极为重要。科研方法是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程序、途径和手段,方法的科学性、创造性与正确的使用是取得科研成果的前提。在课题研究中,完成对方法的思考、规定、选择是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最近,笔者有幸应邀参加上海市田林街道老年生命教育课题研究的策划工作。在研究中,我们十分重视方法的选择。根据田林社区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以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为主,以个案访谈和案例分析为辅。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主要运用SPSSv22.0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此外,我们在取样上又根据类别进行划分,定位在社区学校学员、老年学习团队、一般居民、敬老院老人和癌症俱乐部老人等五种类型,以便作比较分析。正因为我们选择的方法比较科学,所以得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结论与统计数据。
我们深信,在我国广大老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涌现出一大批接地气的调查和研究,老年教育科研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