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7日,上海老年大学钢琴系主任潘老师收到微信:马慧珍获得了“珠江?恺撒堡杯”全国老年大学钢琴总决赛三等奖。微信上还有马慧珍在获奖现场的照片。
勇闯广州
两个星期前,上海老年大学接到中国老年协会、广州老年协会和珠江钢琴厂的联合邀请函,给上海四个名额,去广州参加“珠江?恺撒堡杯”全国老年大学钢琴总决赛。可是上海迟迟没有人报名。等到熊校长和教务长找到马慧珍,鼓励她去参加比赛时,只剩下十几天的时间了。72岁高龄,有高血压症,紧张了还会睡不好觉,马慧珍能行吗?但她毅然决定,勇 “闯广州”。
决定一做,马慧珍就开始了刻苦的赛前演练。参赛规定曲目是要弹一首练习曲和一首歌曲,她选定了在学校舞台上曾经弹过的《水草舞》乐曲。每天几个小时的强化训练,弹得腰酸背疼,手指还得了腱鞘炎。
飞机晚点到达广州,转辗三趟地铁到达市郊的报到点,马慧珍一晚没睡好觉。第二天坐大巴到了珠江钢琴厂,比赛地点就在钢琴厂的演奏厅。本次参赛选手有86名,来自全国各地,将要从中评出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
临上“战场”,马慧珍也不免紧张起来:旅途奔波,睡眠不好,琴又陌生,能行吗?但她马上就命令自己要镇定、放松。进入状态后,马慧珍发挥正常,按比赛规定,她在六分钟内弹好了一首曲子,轻松地走出赛场。
最终,马慧珍荣获三等奖,奖品是一台数码钢琴。这是上海老年大学第一次派出学员参加全国大赛,也是马慧珍生平第一次获得大奖。她在颁奖会上又激动地把《水草舞》重新弹奏了一遍,弹得轻松活泼,获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夙愿难遂
马慧珍一直挚爱钢琴。她从小就练钢琴,家里还为她请了老师,程度最高时已经弹到曲目299了。然而“文革”开始了。她的练琴戛然而止,家里的钢琴也被抄走。后来,她响应国家号召去了外地,在湖北十堰东风汽车厂一待就是二十年。那时的业余生活是何等枯燥,想弹琴又谈何容易!直到1983年,马慧珍母亲知道女儿酷爱弹琴的心愿一直未变,花1710元买了架聂耳牌钢琴,从上海运到十堰,才遂了她的继续练琴的心愿。
十七年不碰钢琴了,马慧琴抚摸着琴键,百感交集。没有琴谱,她就到处找人打听寻觅,终于从一个播音员那里寻到一本歌谱,再偷偷摸摸去复印。就这样,钢琴陪伴着她度过了中年,直至2001年退休回沪。
喜遇良师
退休后的马慧珍,先在上海老年大学画画,后来就报名进了钢琴班。从2008年开始,马慧珍先后师从徐静、王力和夏殷雷老师,坚持不懈。
夏殷雷老师是钢琴高级教师,指点学生弹琴又风趣又热情,常常让你难以忘怀。在弹《回忆》这首曲子时,夏老师指导说,第一段可以弹得模糊一些,表现出朦朦胧胧的回忆,第二段是亲历“文革”,可以弹得响而沉重一些,把触目惊心感表现出来。老师形象生动的语言给予她很大的启迪。再比如弹《回乡曲》时,老师说那要弹出两个人对话的感觉,一问一答,乐曲就好听了。弹《六月船歌》时,要把船随波浪跌宕起伏的气势弹出来。这次参加“珠江·恺撒堡杯”全国老年大学钢琴总决赛,马慧珍弹奏的《水草舞》也是经夏老师指点后才有起色的。开始时,老师听了她的弹奏,说硬邦邦的没有一点灵动,要求她把水草在水中随波滑动的“叮咚叮咚”声,通过跳音表现出来,她照此处理后,一下子就把这首曲子弹活了。在比赛现场,也有其他选手弹奏的《水草舞》,就没有夏老师教她的处理得那么好。弹琴的过程是感悟生命和享受艺术的过程,马慧珍聆听着老师的教诲,越弹越舒心,越弹越得心应手。
她感慨道,她真正的钢琴生涯,就是在老年大学开始的。老年大学的老师,不但自己琴弹得好,教老年人的方法也特别好,在鼓励中让你有信心、有兴趣,让你自己给自己有压力,自觉自愿地去弹好每一首曲子。一首平平淡淡的曲子,经过老师的指点,把自己的感情融合进去,注意轻重缓急,这首曲子就弹活了,显得有生命力了,也就动听悦耳了。
每次系里举行交流演奏会,马慧珍都积极报名参加。一来二去,既练就了胆子,也积累了演奏经验。2015年6月,在庆祝建校三十周年的大会上,她和庄志华四手联弹由夏殷雷老师创作改编的《春节序曲》,由于配合默契,演出非常成功。正是基于这次演出,有关单位才向她发出邀请,于去年九月应邀参加了在哈尔滨举办的“全国第三年龄钢琴演奏会”,也才有了这次参加“珠江?恺撒堡杯”全国老年大学钢琴总决赛的机会。
如今,马慧珍在演奏班已经学到了四五十首曲子,经过老师的指点,每一首都可以弹得非常好听。弹琴是她每天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是她最大的人生乐趣。尽管腰不好,但她用靠垫顶着,每天也要弹完三个小时。每到寒暑假,她都要把学到的几十首曲子再拿出来弹奏一遍,巩固一遍。她说,活到老学到老弹到老,生活很有意义啊。
对于古稀之年得大奖,马慧珍谦逊地说,许多同学弹得比她好,只是没有机会出去比赛而已。她建议,同学们要敢于上台,去锻炼胆子,提高琴艺,让美妙悦耳的琴声伴随老年生活美好的每一天。
(作者:上海老年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