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个故事: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曾报道过一个小偷犯案上千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的新闻,在文章最后他情不自禁感叹:“心理如此细密、手段又那么灵巧,此人,如果聪明用对地方,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率真率性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店)的小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先生写的那篇特稿后面的一句话,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这样的例子还不少。我的一位上海老年大学学友及她的朋友,前几年俩人被骗得几乎倾家荡产。学友的那位朋友一时想不通,气得寝食难安,甚至萌生自杀的念头。但我的学友想得开,认为“生气就是拿人家的错误来折磨自己”,钱是身外之物,气、骂、寻死觅活于事无补,只有对自己不利,只会对自己造成进一步的伤害。于是,她退一步思考豁然开朗,海阔天空,阳光灿烂。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阅读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本书时,对书中的主人公保尔,科察金无限崇敬,书中有一句话更让我刻骨铭心;“人生最宝贵的就是生命,它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年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更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问心无愧。”参加工作后,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我不嫌苦不怕累,时时处处以这句话激励自己,在入团、入党的申请书和提干的自传中,都抄录这句话表示决心。回顾几十年人生历程,没有“虚度年华,也没碌碌无为”为发展我国钢铁事业,奉献青春年华问心无愧。
在任何人都无法离开他人而单独生存在现实社会中,语言有“善”“恶”之分,一句话可以决定人的心情好坏。俗话讲,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自古就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遗训。助人不只是在金钱上、劳力上、时間上,说话也可以帮助别人。
一句话甚为平常,但有时却很有力量。既要“慎言”,又不吝语,面对无助的人,我们应该多讲給予支持的话,让他充满信心;处于尴尬,不知如何下台的人,及时说句帮他解围的话;现实生活中遭受挫折、心情沮丧的人,能给些鼓舞信心的话;遇到徘徊人生路口的人,对生命疑惑的人,及时用一句话点醒,有时会改变他的一生,甚至挽回一条生命。
及时、恰如其分、推心置腹的好话,让人如沐春风生发信心,正如荀子所说:“赠人以言,重如珠玉”。